心理療法在我國古代就已豐富多彩,不僅醫家用以療疾治病,文人墨客也操之驅瘋喚痴,留下許多令人回味的範例。
中醫講求「外御六淫,內療七情」,七情即喜、怒、優、思、悲、恐、驚,「七情所傷,非‘心治’難醫也。」
情志轉移 西漢枚乘的《七發》一文中講述,楚國太子生病外治不癒,吳國一位客人去探問病情,見太子憂鬱寡言,情思鬱結而不得抒發,於是向他敘說有關音樂、飲食、車馬、旅遊觀光、田野狩獵、海濱觀濤、修養論道等趣事,太子深受感動,情緒大變,不知不覺地出了一身汗,病竟然全好了。
開導暗示 醫學家吳瑭認為,治療內傷七情之病時,醫生要十分自信地給病人分析疾病的來龍去脈,在病人相信你的情況下,邊施術治療,邊用語言開導,這與現代治療癔病的暗示療法極為相似。
釋疑解惑 針對患者由於誤解、疑心而導致的情志病症,可揭示事物真相,以消除病人疑慮,或用積極的暗示,以解除致病的心理因素,使病痊癒。「杯弓蛇影」的故事就是這種心理療法的寫照。
以喜勝怒 《儒門事親》中記載:項關縣令的妻子得了一種發脾氣的病,不思飲食,經常大呼小叫地罵人,髒話不斷,還要殺左右侍從。後來一位姓戴的醫生找了兩名侍女,讓她們臉塗了紅粉逗病人大笑,次日又讓她們裝角鬥,病人又大笑,再讓兩個飯量大的婦女在病人旁邊邊吃邊誇食品味道鮮美,結果引得病也索要食物嚐嚐。不幾天,她的怒氣大減,食慾增加,病全好了。
驚恐勝喜 「大喜傷心」可使人癲狂失常,驚恐可以治喜,如《儒林外史》中範進中舉的故事即是「以恐勝喜」之治法。
這種以情勝情療法是針對因某種情感刺激而引起的病患,有意識地採用另一種情志活動去控制、調節其情志失常,從而達到病癒的方法。《儒門事親》中說:「悲可以治怒,喜可治悲,恐可以治喜,怒可以治思,思可以治恐。」掌握七情相生相剋的規律,大大有助於心理治療。
順水推舟 又稱遂情療法,用於因慾望得不到滿足而導致的情志病症。對於合理的慾望,客觀條件又可以滿足的,就應「順情從欲」,使病人如願隨心,病情自然解除。明代外科名醫陳事功曾治療一女子,其身患瘰癧堅如硬石,發熱兼咳,月水斷絕,脈虛數無力。陳氏診脈後,知其有心因,幾經詢問,才知該女子傾心於某男,但其父嫌他家貧而不許,該女子由此鬱悶不樂,不久便身患此疾。陳氏便告其父曰:「欲愈其疾,當先治心。」其父恍然大悟,遂許其婚事。婚後三月瘰癧之症大減,後用逍遙散等方藥調治,病癒。古往今天,用此療法治療「相思病」而立顯功效者,不勝枚舉。
聲東擊西 又叫移情易性。如明代醫生楊賁享治療一位突發性視力障礙患者,病人平日性情暴躁,自患眼疾後,心中憂愁,更加煩躁不安,病情越發加重。楊賁享對病人說:「你眼睛的毛病算不了什麼,我倒擔心毒氣從你腿上發出來呢。」病人聽後,天天都關心大腿的變化,過了些時候,眼睛的病竟然好了。事後,楊醫生對他說:「你心火上炎致視物不清,我說毒氣恐怕會從大腿上發出來,定會轉移你的注意力,從而使心火下降,不再燒傷眼神,而使目疾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