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編者按:面臨全國性的糧食短缺和飢荒大量餓死人的問題時,毛澤東選擇繼續花下重金製造原子彈(1955年-1964年),部分學者稱原子彈的製造,讓中華民族永免外敵的大規模侵略,但在所謂的三年困難時期(1959年-1961年),即便是最保守的說法,中國的非正常死亡人數也超過了1000萬,全國百姓民不聊生,若當時將精力用在解決飢荒的問題上,才是以民為本的政策。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張愛萍在試驗場向周恩來總理匯報
1964年1O月16日,中國第一枚原子彈爆炸。根據最近解密的資料,為了這枚原子彈的爆炸,中國一共花費了28億人民幣。結合早前公布的模糊資料,中國在截止80年代初的整個核計畫上(第一代核武器的發展研製與工業體系建設),投資相當於一個寶鋼規模的鋼鐵廠——據此估計是300億人民幣。
1955年1月15日,中國啟動代號為02的核武器研製計畫。如果以此計算,十年間平均每年的原子彈發展費用是2.8億。如果是596工程,即中國首枚原子彈研製工程,並於1959年作為計算起點,每年的費用是4.7億。如果極端計算,1962年。正式啟動第一枚原子彈試驗計畫開始,三年間平均每年是9.3億元。
提供一些比較數據:
1、三年朝鮮戰爭總費用62億元人民幣,其中蘇聯提供的裝備費用是人民幣30億。(《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1949-1965》的資料是100億美元,錯得離譜。)
2、1959年國家預算中,國防費58億元;債務支出11億元;對外援助支出6億元;其它支出2.7億元。
3、大躍進較普遍的估計損失為1200億。
4、償還蘇聯債務總額是59億元,每年10億元。
5、1956年,周恩來宣布無償贈送越南8億元人民幣。
6、中國免除了朝鮮戰爭中對朝鮮援助的14.5億盧布(折算)債務,1954-1957年援助16億盧布。
中國的核計畫在1958年全面展開,到了1962年,經過是否下馬的討論以後,轉入決戰階段。中國的原子能工業建設目標是小而全,根據資料,從鈾勘探到製造出第一顆原子彈,按1957年的價格計算,約107億元人民幣,按1981年的價格計算,約128.6億元人民幣。
毛澤東對來訪的蒙哥馬利元帥說過:「我們用很少的一點錢搞試驗。我們沒有雄厚的經濟基礎。」這句話的含義應該是核試驗的費用很少,核工業建設應該不屬於核試驗範疇以內。
根據以上資料綜合估算,中國爆炸第一枚原子彈直接耗資28億;建設核工業體系與配套開支(如鈾開採等)在數十億人民幣,最多達到80億的規模;除此以外,包括核武裝等其它開支,如核潛艇、導彈核武器開發等,總額是建設一個寶鋼的代價。
(摘自《軍事文摘》200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