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法國輿論看中國》專題節目時間裏,我們給大家介紹一篇比利時法語媒體《自由報》的文章,此文題為《獅身人面像的沉默》,發表於2月1日。
文章以「獅身人面像的沉默」這一西方諺語為題點出埃及所發生的聲勢空前的反政府遊行,並以此報導中國政府如何要求媒體處理這一事件,中國媒體實際上又是如何報導這一事件的。
獅身人面像的沉默
文章表示,中國政府當然密切注意著埃及局勢的發展。這不僅是因為北京方面很不喜歡民眾上街,企圖推翻埃及政府,尤其是這個一直保持穩定,三十年或六十年不變的政權,同時也因為,對於北京來說,埃及的地位十分重要。埃及1956年即同中國確立外交關係,是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非洲國家。現在,埃及是中國在非洲的第二位合作夥伴,僅次於南非。2009年,正是在埃及的旅遊勝地沙姆沙伊赫舉行了中非峰會。
從各個角度看,穆巴拉克均是中國政權所喜愛的政治人物。埃及在中東地區的地位極具戰略意義,而此地區又如此動盪不安。1981年埃及前總統薩達特被刺身亡之後,繼任者穆巴拉克得以使埃及在三十年內保持穩定。埃及的近鄰,無論是以色列、利比亞還是蘇丹均非容易應對的國家。穆巴拉克以實用主義手腕,維持埃及穩定三十年,建立了聲望。
對於中國來說,無論埃及發生何種變動,中國都應該同埃及保持友好關係,當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這並非當務之急。當務之急顯然是一定不要讓這個北非人口最多的國家所發生的事情傳染給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要做到這一點,顯然即是要鉗制有關埃及的報導。此文指出,中國官方報紙沒有刊登有關埃及遊行的照片,中國電視播出也只是穆巴拉克召集其幕僚開會的畫面,而不將鏡頭對準街上正在要求穆巴拉克下臺的遊行群眾。外部的有關敏感網站也均被封鎖。
封鎖信息不足以萬事大吉
該文寫道,中國政府封殺有關埃及的新聞,而保護自己顯然是有道理的。但是,即使如此,還是有一些網站上的論壇成為漏網之魚。如路透社所報導的,中國網站上傳出一個問題:「穆巴拉克會否是下一個鄧小平?」 這一問題使人聯想到的鄧小平當然不是那個發動改革,使得中國經濟發展的鄧小平,而是那個1989年下令坦克進入天安門廣場的鄧小平。
文章寫道,新聞檢查實際上是違背中國自己的憲法的。中國憲法第35條保障公民的基本自由。中國政府目前仍然視記者為政權機器的一部分,是政府的工具,應該傳播政府的聲音,而不是客觀報導新聞。
文章最後寫道,同不少預言相反,中國共產黨逃過了1989年之後東歐共產主義各國崩潰大潮。但是中國並不覺得通過封鎖信息就可以萬事大吉。在全面控制信息的同時,中國政府也發動輿論攻勢,企圖告訴人們,突尼西亞或埃及民眾發動反政府遊行是不智的,至少對中國是不適合的。正如中國《人民日報》的子報《環球時報》的文章所指出:即使從理論上講,民主為多數人所接受,但是從實踐上講,西方政治模式只不過是各種選項中的一種選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