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幼兒園太「正經」,溫哥華的幼兒園裡動手能力是孩子強項,生活習慣培養成重點。
中國幼兒園太「正經」
上個月,家住馬欄廣場附近的楊雪(化名)為孩子報幼兒園時經歷了很多波折———先是抱著孩子去報名,又參加了面試,接著就是回家等通知,最後的放榜時間在7月初。楊雪困惑:「這家知名的幼兒園歷來就以難進著稱,到底能不能進去,我們心裏也沒底,那這期間要不要去尋找其他幼兒園?」風口浪尖上的幼教領域,被家長們緊盯,而入園後,「學什麼」和「怎麼學」也是大家關注的焦點。沙區教師幼兒園安育紅曾在加拿大溫哥華進修,探訪當地幼兒園的生活細節,中西對比的巨大差異,久久盤桓在她腦中。回國後,在她的努力下,有關幼教的改革已經 漸漸進行。
溫哥華:動手能力是孩子強項
安育紅走進溫哥華當地的幼兒園時,著實吃了一驚。「這裡就是一個大遊樂場,孩子們穿梭其中,在這個教室玩罐子,在那個教室玩泥巴,到處都是玩具和孩子們的作品,身在其中,整個人非常輕鬆快樂。」
安育紅髮現,教師的含義在這裡與國內有很大的區別,「老師的主要任務,似乎就是帶著學生到處遊戲。沒有語文數學外語等文化課程,孩子們在一起遊戲會商量 和討論,很多最初的人生經驗是在遊戲中累積起來的。」而國內幼兒園,更注重文化課程。家長們在一起討論的都是誰家孩子會100以內加減法,誰家孩子能背多少古詩。
安育紅參觀發現,動手能力是國外小朋友的強項。「幼兒園裡有木工區,錘子、鎯頭、鋸、木板應有盡有,孩子們在這裡叮叮噹噹做著小桌子小凳子,有模有樣地展示一件件純手工的作品。你會驚訝,這真的是幼兒園孩子做出來的嗎?」
溫哥華幼兒園每個教室都有不同的主題,孩子們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項目。美術室裡,四五歲的小朋友擺弄著調色板,畫出的作品很抽象,卻創意十足。讓安育紅不可思議的是,小朋友們會動手做布包、陶罐,甚至是隨意塗鴉、玩水,還可以在沙子裡撒歡打滾。
生活習慣培養成重點
散養式的國外幼兒園,更注重的是生活習慣的養成。「比如打噴嚏這一項,他們會建議小朋友用手背擋著嘴,這樣做有兩點好處:一是從衛生角度考慮,小朋友們經常發生肢體接觸,若掌心上有感冒細菌,有可能在玩耍中發生交叉感染;二是 讓孩子在社交禮儀中積累細節知識,多為別人著想。」安育紅深有感觸地說,這裡的小孩子很熱情,幼兒園裡不管認識不認識,大家都會招呼。她發現,這裡的孩子雖然在一種較為自由和開放的氛圍下成長,教師們卻很注重將規則浸潤到孩子們的內心裏。「很難想像,他們會對幼兒園的孩子講解法律、交通規則、生態環境、清潔衛生、生存本能、服務奉獻、創造發明、精神文明等,但的確是在遊戲中,孩子們瞭解到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應該規避的。
溫哥華的幼兒園裡雖然沒有語文數學之類的文化課教育,卻積極啟發大家的閱讀興趣。幼兒園內有閱讀角,引導孩子們在書籍中瞭解世界。讓中國老師訝異的是,當地五六歲的孩子,每年會有上萬字的閱讀量。
變化
從溫哥華歸來,沙區教師幼兒園進行了很多改變,「比如,在寬鬆環境下去教育孩子,鼓勵他們進行交往,激發自主管理能力和創造力。以前上課,孩子們都是整整齊齊地坐著,聽老師一個人講;現在著重按興趣分組,孩子們去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這才能全情投入。」讓每個孩子的天性得以發展,是幼教人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