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毛澤東語錄的紅色記憶(圖)

發表:2011-01-02 13:4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近年來,文革紅色歌曲、紅色戲劇輪番表演,一度讓年輕人倍感新奇,從而引發其一探當年真實情景的濃厚興趣。由於經過歲月侵蝕,有些過來人在記憶中對歷史苦澀進行了有意無意的過濾,遂使得某些回憶多少有點失真。以至於後來人居然把十年浩劫視為悲壯且可歌可泣的偉大歷程。以至於有些人居然認為那是人們思想靈魂空前淨化的年代,並且心嚮往之,甚至盼望「再來一次」。為使人們能對當時的實際有個比較全面的瞭解,故將個人親身經歷的片段綴成文字,以饗讀者。

毛澤東思想宣傳站」上遇尷尬

在我的故鄉魯西南,先於文革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後期。以宣傳毛澤東思想為全部內容的「紅海洋」,已呈星火燎原之勢。其中,尤以能否熟練背誦、使用毛澤東語錄的活動最震撼人心。因為在當時,對毛澤東語錄的態度,已被提升至革命還是不革命;真革命還是假革命或者反革命的嚇人高度。為了革命或者表示革命,甚至出於自我保護,背誦語錄、使用語錄的風氣已蓬勃興起。與之同時,一種表現毛澤東著作威力,即如何應用毛澤東語錄,克服革命征程上種種困難和障礙的「毛澤東思想宣講團」,也應運而生了。於是,一大批「活學活用」的積極份子紛紛湧現。我生也愚,始終未能獲得如何在毛澤東語錄指引下,產生行為靈感的訣竅。就在惶恐於被革命大潮所拋棄的危急關頭,我的心靈終於得救了:由於本人尚能順利地背出若干段語錄,便被指派為村(當時稱為大隊)級「毛澤東思想宣傳站」成員,時間大概是在1965年秋冬之交。俗話說,人不走運喝口涼水也塞牙。也就在榮任「宣傳員」不久,我碰上了有生以來第一次終身難忘的尷尬。

當時,「宣傳站」共有成員三名,其中一人年齡梢大,出身於在舊社會苦大仇深的幹部家庭,屬於「自來紅」,是當然負責人。我們每天的工作時間與社員相同,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午飯期間必須輪換,確保有兩人同時在崗。應該說,我們的工作愉快又輕鬆。因為,首先覺得自己是在反修防修的戰線上為毛澤東他老人家站崗放哨,被高度信任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其次是,與體力勞動相比,不但不用出大力流大汗且工分也不少掙。當然,後一種感受只能深藏在心,而不可向外人道也!應於此說明,當年,雖然階級鬥爭變得越來越尖銳複雜,但是,我們既不負責檢舉階級敵人(那時的地、富、反、壞、右分子,都在上衣上逢有特殊標記,極易區分),也不負責揭發反對毛澤東思想的言行,而是責成過往行人背誦毛澤東語錄。如果背誦不出,必須在「宣傳員」的輔導下學會背誦,否則,不管有任何要事,皆不准通行。由於臨時學習的都比較易學易記(諸如「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階級鬥爭,一抓就靈」等等),故我和小夥伴們每天都能順利完成任務,所以心情無比舒暢。更何況,我們的任務就是檢驗他人對毛澤東思想的學習態度和水平,做夢也沒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會接受檢驗,於是,漸漸產生了某種優越感。

不幸地是,時間不長,這種優越感便被碰破了。那是一個天朗氣清的午後,我正悠閑的向東眺望,見有人騎著輛閃光的自行車翩然而至。走近後,才看清那是一幹部摸樣的青年。還未等我們示意,他卻主動下車。雙手未離車把,便以極其和藹誠懇的口吻說:「是想叫我背誦毛澤東語錄吧?那好!現在我就滿足你們的革命要求。」 正當我們為本站的革命權威受到尊重而欣喜若狂之際,那人朗誦的竟然是約有百字,我們聞所未聞的一段語錄,而且含義又是那樣深不可測。這不禁讓我產生了羞愧感,希望背誦者盡早結束。不料,他看著我們三人漸入迷茫的表情,又用一種充滿同情色彩的語氣說道:你們大概還沒有學過把?這是偉大領袖毛澤東於某年某月某日,為某件事發表的重要講話中的一段。你們如果不信,就請回家翻一翻《毛選》第某卷第某頁,一定能夠找得到雲。如果說,由於對來人所選讀的語錄茫然無知而心生些許羞愧的話,那麼,他隨之而來的那番註解式說明,簡直就叫人無地自容。更可怕的是,面對三個「毛澤東思想宣傳員」的狼狽像,那人並沒有輕易放棄。居然又連續背誦了兩大段在我聽來猶如天書似的語錄,並作了同樣的註解式說明。然後,才朝面面相覷的我們笑瞇瞇地說聲「再見」,揚長而去。自那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未能擺脫內心深處的恥辱感。直到今天,每憶及那一幕,都不禁要進行一番如下思索:那是一個什麼人?斯時是否還有其他「宣傳站」受過同樣的考問?他是否在用那種特殊方式挑戰那一年代的社會風氣?可惜斯人無以再遇,這種疑惑自然也難獲解答了。

毛澤東語錄的另類運用

時間到了1966年之冬,我已輟學在家,於百無聊賴之際,很想遠赴新疆探親,找尋朦朧中的機會。當然,其時也抱了一點私心,就是可以趁紅衛兵大串連的大好革命形勢,免費乘坐火車,即可減輕家裡經濟負擔,也可免去家人的反對壓力。我是選擇從河南蘭考踏上西行之路的。個中原委有二:其一,從那個時代的交通狀況而言,由魯西南赴大西北,從蘭考火車站乘坐上海直達烏魯木齊的直快列車,確為上佳之選;其二,自己渴望已久的心願是,一定要親臨焦裕祿陵墓作一番瞻仰,以慰崇敬之情。記得瞻仰完畢已是午後,當走進一家號稱「工農兵食堂」的飯店打算吃飯時,驚人的一幕發生了。我剛把一碗湯麵一個燒餅放到桌前準備享用,卻聽見背後有人在我耳邊大喊一聲「最高指示!」我驚愕地回轉身來,只見一年輕乞丐一邊用嚴肅的眼神逼視著我,一邊以成竹在胸的語氣教訓我:「偉大領袖毛澤東教導我們說,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把你的飯給我!」說著,已把髒兮兮的手伸向我面前。如是局面,真讓人左右為難。有心不給,則明顯有悖領袖教導;如果給呢,接踵而至的則是自己挨餓。正當惶惑無計之時,一同桌用餐者為我解了圍。只見他對那理直氣壯的乞討者高聲說道:「偉大領袖毛澤東還教導我們說,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不給!」邊說邊揮手將乞丐驅離了飯桌。也許是由於初次際遇之緣故吧,自那以後,我又碰到過許多次「活學活用毛澤東語錄」的實例,但都沒有那次印象深刻。

在記憶中,另一梢有創意的「活學活用」,是在一次革命群眾發起的批鬥會上。被批鬥者是一嬌小婦女,她手擎「紅寶書」喃喃自語:「要文鬥,不要武鬥」。然而沒用,只見一彪形大漢先把她摔倒在批鬥台上,然後,緩緩解下腰間軍用皮帶,一手抓住頭髮,一手高舉皮帶,面露猙獰地朗誦語錄:「就我們自己的願望來說,我們是連一天也不想打的。但是,形勢逼迫我們不得不打的話,我們是一定能夠打到底的!」話音未落,便揮舞銅頭皮帶,把她打得滿地翻滾,泣不成聲。其他群眾則在主持者率領下高呼口號,教人不勝恐怖之至。

另外,尚有一則「活學活用」的典範也值得一記,它雖非本人親身經歷,而是來自當年一友人陳述,但卻有充分可信性。據說,在某地一高橋的坡道上,有一拉車上坡者很希望有陌路人一施援手。然而,他不願放下尊嚴做出明確表示,只是每逢有人路過便大聲背誦語錄: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來了,我們應當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明顯是期望有人在毛澤東語錄的指引下,發揚助人為樂精神,不料,卻遲遲無人響應。後來,終於有人走近停下了,不過,那人並非幫忙拉車,而是朗誦了另一段語錄:我們是主張自力更生的。我們希望有外援,但是我們不依賴它……。

之所以寫下以上文字,並非基於微言大義。僅僅是想告訴後來人,即使在文革那種充滿紅色經典的年代裡,對毛澤東語錄的態度,也並非全然是崇拜和嚴肅。

来源:炎黃春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