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73週年。目前中國人提起日本侵華罪行,南京大屠殺最為典型而被人們熟知。但是部分民眾對於南京大屠殺的瞭解,往往還表現在膚淺化、表面化、情緒化。而學術界的瞭解,也有待於深入。我們也不能不看到,浮躁的心態有可能影響南京大屠殺研究宣傳的工作順利進行。南京大屠殺還曾被遺忘35年。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存在,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牢記南京大屠殺,不被任何政治的、情緒的、偏執的原因左右。
眾所周知,南京大屠殺死難三十多萬同胞。1949年,南京雨花臺建烈士陵園,毛澤東題詞「死難烈士萬歲」,比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建設早30多年。而這一時期官方主要紀念國共內戰中被槍決的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因此很長時間裏沒有宣傳日本的南京大屠殺,以致無人知曉。
儘管1951年4月8日的《人民日報》一篇文章中寫道:「人們怎麼能夠設想可以叫南京人民忘記1937年12月13日開始達1月之久的30萬人的大屠殺?」但是這種記憶是零星的,中國官方媒體開始出現了集體「緘默」,南京人民也未必知道。
1959年,日本戰犯在南京鞠躬悼念雨花臺死難烈士。
受極左思潮的影響,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時代,緬懷、紀念國民黨屠殺的革命先烈成為熱潮,日本戰犯來南京都被組織去雨花臺默哀,中國人還去日本反戰反美、紀念原子彈轟炸死難者,卻沒有人去祭奠南京大屠殺同胞。文革時,紅衛兵說南京大屠殺是「殺國民黨」,南京大屠殺遺址毀壞殆盡。在學術界,研究南京大屠殺還是一個禁區。儘管如此,還是有人站了出來。
南京大學歷史系老師高興祖是新中國期間對於南京大屠殺研究第一人。1960年,高興祖等4位南京大學老師帶著7名學生在南京大學及周邊的人群中進行調查。1962年,高興祖完成了書稿《日本帝國主義在南京的大屠殺》,這也是新中國研究南京大屠殺最早的書稿,但是直到1979年3月,才從油印本變成了白皮書,而且還是內部出版物,不對外發行。這時,中國學術界從故紙堆裡發現了即將被徹底遺忘的南京大屠殺,當年中學歷史課本中,首次記載南京大屠殺。
1982年,在日本篡改教科書的刺激下,中國學者在申報科研課題時正式提出了對南京大屠殺進行研究。1983年,第一次提出了修建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1984年開始籌建,距離新中國成立35年時間。1985年抗戰勝利40週年,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建成開館,愛國主義教育焦點告別了雨花臺。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館長朱成山帶有深意地說:「沒有日本否定歷史,還沒有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初期的南京大屠殺研究,夾雜了太多的民族情感,導致研究還不是很嚴謹。學者張連紅、王衛星等認為,揭批、聲討日軍暴行是低端的大屠殺研究,告訴給民眾的也是一個不全面的歷史。
在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南京大屠殺研究側重於具有政治意義和民族主義的實證研究;後來開始轉向以民族主義為原則的,運用社會心理學、國際法學、口述史學、法醫學等等多種學科理論方法與實證相結合的綜合研究;當前開始運用科學的歷史觀,將人道原則與和平學引入研究,並注重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但是在廣度方面,研究偏重於侵華日軍在南京大屠殺中的暴行即偏重於對加害者的研究,缺少對南京國際安全區中西方人士即保護者的研究,特別是缺少對南京大屠殺時期南京難民即受害者的研究。在深度方面,事實層面的研究遠遠多於理論層面的研究,宏觀研究多於微觀研究。
戰後初期,對日本戰犯公審,被強姦婦女出庭作證,旁聽席上竟然傳來笑聲。1987年12月15日,《中國青年報》報導《不准歷史重演》,介紹南京大屠殺紀念館裡的遊客,有人搓麻將,打撲克,戀人耳鬢廝磨。展廳裡人們把機槍、軍刀當作玩具調侃,「這槍蠻好」,「這刀漂亮,要自殺這裡有刀」,「重機槍小了一點嘛」,並擬音「噠噠噠噠」。他們想必也記住了那段歷史,但記住歷史並不一定不會漠然。
南京與日本廣島同樣遭受戰爭浩劫。筆者王錦思認真查閱資料發現:
南京沒有類似於廣島《原子彈災害白皮書》那樣詳實深入的專著。南京大屠殺史料收藏家吳先斌認為,日本南京大屠殺研究者是中國的10倍。
南京大屠殺死難人數30萬以上,精確不到萬位,詳細名單僅僅3000多人。2004年8月6日,廣島公布原子彈受害死難者共253008人,精確到個位,名單詳細記載。
南京難以找到當年屠城遺址,而廣島殘骸保存完好,紀念地遍及全城,有500多座紀念碑。廣島和平公園每年接待150萬參觀者,是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3倍。
1946年開始每年8月6日,廣島舉行悼念大會。8點15分,鐘聲和汽笛聲鳴響1分鐘,工廠、學校、機關停止一切活動,車輛停駛,人們肅立,全城哀悼。南京紀念大會1985年開始,不是全城哀悼。
每年日本首相親臨廣島講話,最高級別為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文革前的中國是唯一一個歷年均有代表出席廣島紀念會議的國家,並向原子彈死難者捐獻救濟基金,卻未曾有官員來南京弔唁。而今,南京大屠殺紀念日沒有一位國家領導人出席,市長也不是年年來。
每年廣島5萬多人參加紀念大會,佔全市人口1/21,最多有75個國家的代表;南京通常2千人左右,僅佔全市人口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