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耳食錄》記載,清朝時江西樂安有一位士人,一次外出夜宿土地廟。當晚他清晰夢見土地神安排下屬打掃廟宇,迎接明日仙人的到來。士人醒後回家將此夢告訴他的同學們,大家一同前往土地廟前早早等待。當天果然有一位氣度非凡的道人,腰繫葫蘆與長劍,自西而來,經過土地廟時還拱手行了一個禮。眾人認定他是土地神口中的真人,不顧道人再三推辭,硬是盛情將道人邀請至他們的住處,稱道人為大仙,飲食器具皆用最好的招待。
住了十餘日,眾人屢次求道人教他們長生不老以及煉出金銀的法術,道人卻茫然不答。一日道人忽染重病,奄奄一息。眾人開始還侍奉湯藥,漸漸見其病症加重,遂計畫將道人趕出去。道人哀求他們將其好生安葬,並用飲食祭奠,反遭眾人斥罵。這時一童子尋師至此,見師病重,便傷心大哭吐血而死。道人見徒兒死了,也長嘆一聲死在榻上。眾人慌了,給道人收屍時,發現道人的佩劍是一口難得的寶劍,葫蘆中還藏有黃金。眾人大喜過望,圖謀瓜分。不料這時道人和童子忽然大笑著坐了起來,將寶劍化為龍,葫蘆則化為鶴,倆人各乘其一,飛騰空中,冉冉而去。眾人相顧駭然,方悟道人其實就是仙人。道人飛走後,其臥室有異香,經月不散。
世人不識仙或求不到仙術,多是因為有求於仙或以常人之心對待仙。過去道家講「師父找徒弟」,而不是徒弟找師父。他首先要看這個人的根基好不好,也就是身上所攜帶的「德」的這種物質多不多。德越多越能吃苦、悟性越好、修的越快。師父看中徒弟後,還要考驗他的心性,就像前面講到的那個道仙裝病試探眾人的誠意。所謂「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大學》)。根基好、心性高的人,師父才有可能把他那一門修煉的東西(包括法術)傳給他。想用世間的山珍海味、金銀珠寶去求超越於世間的道,那是緣木求魚呀。
另外,在世人的心裏總覺的那些看起來仙風道骨的,身著仙服道袍的,還會用些法術的,就是神仙了。其實不然,有道是「真人不露相」。他隱跡於世人中,看起來普普通通,他不會輕易施展他的神通法術的,因為很多人會因此而追隨他、求他的法術和功能,而不去求「道」,這就本末倒置了。因為道家講「無」,什麼也不追求,放下世俗中的一切,最後修成「真人」,得道成仙。從常人這個層次中跳出去,修到更高的不滅的生命境界中,這是修道的真正目的。
今天的社會上就有許多走在神路上的人,他們在大法大道中修行,歷經磨難而矢志不渝,身在紅塵中而念在方外。你一定會多次遇到這樣的人,他們告訴你的真相,句句是真言、句句是真機,希望您不要因為「得之於易而失之於易」、或因他們平凡的相貌而不予重視。
「相逢一笑心智開,轉眼已是紅塵外」
打開您的心智,用善念對待「真相」,也許這就是您在這紅塵中苦苦期盼的東西。不久的將來,明白了真相的您,也許就會看到他們神像大顯、白日飛升的壯觀景象,那時候您會慶幸自己當初的正確選擇,已經為您種下了在大法大道中修煉的機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