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主義復萌 美英東方行境遇懸殊

發表:2010-11-21 22:2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記者萬厚德、林裕滿綜合報導】美英兩國元首分別於11月6日與8日,率同龐大的政商要員前往亞洲兩個最大的經濟體──印度與中國訪問。其中美國總統的亞洲行還避開了中國,並在印度取得超過百億美元的龐大商業利益;至於英國首相卡梅倫,原本預期將達到數十億英鎊的商業訂單,最終出口交易總額卻沒有超過10 億英鎊,也遠遠低於胡錦濤訪法時所送出的200億美元貿易協定的大禮。分析指出,美英兩國出訪的意義不全然相同。英國出訪主要目的是為了做生意,解決金融風暴後的就業與國內經濟問題,而美國除了商業意義外,拉攏印度制衡中國,則是另一個主軸。而機會主義,則逐漸侵蝕人權歐洲的傳統精神。

美國總統歐巴馬亞洲之行在第一站印度待了三天,比過去正式造訪其他國家時間都長。他11月6日在孟買宣布與印度達成100億美元的貿易協議,此將有助於支撐美國國內的5萬4千份工作。8日歐巴馬還送出了一份外交大禮,首次公開支持印度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百億交易 美印各有盤算

印度人口將近12億,內需幾乎是美國的4倍,足以和龐大的中國市場抗衡。歐巴馬抵達第一天,雙方就宣布印度將向美國採購總值100億美元的商品,可望在美國本土創造5萬4,000個就業機會,其中包括印度香料航空採購30架波音737客機、印度軍方將向通用公司購買軍機引擎,波音與印度空軍也就10架C- 17運輸機的軍售案達成初步協議。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出售給印度的C-17飛機,平均售價高達5億8,000萬美元,遠高於此前美國出售給其他國家的價錢。印度願意和美國做出這筆看似冤大頭的軍火交易,主要是能在三方面得益:首先,軍隊的戰略投送能力明顯提高,可以很快到達印度北部,應對中國威脅;降低對俄羅斯的依賴,讓俄羅斯知道印度已經有很多選擇,迫使俄羅斯賣給印度更多尖端武器;第三,通過大額軍購合約綁定和美國的關係,抬高自己的國際地位。

歐巴馬8日在印度國會的演說上,明白表達支持印度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態度,受到了印度議會的熱烈歡迎。歐巴馬拉攏印度這個大國盟友甚至想要藉此牽制中國的用意相當明顯。中國一直反對印度獲得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

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羅茲(Ben Rhodes)說,歐巴馬此舉意在使印度崛起為世界和地區大國一事正式化,歐巴馬在印度反覆表示,在他眼裡印度不是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而是一個已經崛起的大國。而這次的亞洲行,歐巴馬刻意避開中國,也清楚表達了聯印製中的戰略意義。儘管印度一直否認強化印-美關係是為了制衡中國,國際輿論廣泛認為美印的戰略夥伴關係有聯合制衡中國崛起的意涵。《紐約時報》說華府視印度為平衡中國崛起的一股力量,而《東京新聞》則認為美國拉攏印度,意圖與美日同盟營造實際上對中國的圍堵。但不論如何,歐巴馬此行確實是收到了經貿與外交上的雙贏局面。但是英國的中國行可就沒這麼好運。

卡梅倫乘興而去 敗興而歸

緊跟著美國的出訪,英國首相卡梅倫在8日訪問中國,這也是英國官方訪問團出訪中國規模最大的一次。卡梅倫率領四位內閣部長和五十多個企業界領袖出發,是他繼7月間出訪印度之後,上任以來第二次重要出訪。而「我們想和中國做生意。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則是他此行最主要的目的、也是最露骨的言論。

然而,曾讓卡梅倫歡呼此行將達到的數十億英鎊新的商業訂單,最終成交總額卻沒有超過10億英鎊。主要的結果就是7億5千萬的勞斯萊斯引擎及服務合同,保護蘇格蘭威士卡商標的交易(這個交易將增加八千萬英鎊的銷售),以及允許向中國出口英國種豬的合同。

其他曾經預期能達成的交易,包括英國石油和中國海洋石油公司之間的合同,以及英國著名飲料公司迪阿吉奧在中國的收購合同都沒有成功。

卡梅倫所領導的保守黨政府,把拓展與開發中國家的經貿關係,列為重點外交政策,他把英國經濟的未來,寄託在提升出口上,中國已經躍升英國第三大進口國,也是英國第九大出口市場。

英國《金融時報》11月10號發表駐北京記者賈爾斯的專稿稱,卡梅倫離開中國時,意識到要想與中共達成大的出口訂單,是一個緩慢而艱難的過程,雖然他只是輕言細語的提及了人權問題,並在訪問過程中沒有任何失誤。

然而分析指出,從結果來看,即便是如此的輕聲細語,現在的中國,也不再買帳。

英國 棄之可惜的雞肋

分析指出,對中國當局而言,相較於法國的「戰略價值」,英國當下不過是個雞肋,即便他與中國的關係一向穩定。首先,英國雖是歐盟成員但不屬於歐元區,在經貿議題上對歐盟的影響力有限。關於這點,身為歐盟創始國與建立歐元區原始倡議國的法國,其在歐盟的地位與影響力僅次於德國。同時,孤懸歐洲大陸邊緣的英倫三島,陸海空交通,對中國而言,均構不成進出歐洲的門戶地位,雙方幾無形成戰略關係的要素。

其次,法國從今年底起擔任20國集團(G20)輪值主席。而致力於建立新國際貨幣體系,則是這段期間的重點目標。薩科齊表示願意與美國、中國等世界主要經濟力量就此進行磋商,並將親自出席明年春天在中國召開的相關問題會議。這意味著,200億美元的代價,對中國當局而言是值得的,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將獲得有利的談判位置。

再者,法國對於西藏問題一向是批評最力的國家之一,對於達賴的力挺,讓中國當局自始頭疼。但是在歷經歐洲信貸風暴,歐元區面臨破產邊際,中國成了歐盟的浮木,素有生意眼光的薩爾科齊,暫時收起了力挺達賴的戲碼,改唱經貿大戲,200億美元,讓西藏人權議題瞬間在舞臺蒸發。不僅是法國,就連批中人權最力的德國總理默克爾,也在年中因中德數十億美元的合同而對中國人權禁聲。有評論謔稱,卡梅倫也別怨,要怨就怨當初沒擺出姿態,半調子,誰又理你呢?

艾未未:迴避人權的商貿是罪惡

中國著名藝術家艾未未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提醒西方政府在跟中國做生意時,要牢記一點,那就是在過去幾十年中,「中國為了發展犧牲了它的資源、環境、教育、社會倫理與大多數人的權益,這是所有的西方領導人都無法迴避的事實」。

艾未未說,在這種情況下,西方國家與中國進行的商業貿易交易顯然侵犯了中國大多數人的權益:「我相信這些政客們,這些做生意的人都不是幼稚的。他們當然希望能夠獲取更大的利益。但如果這個利益是建立在一個政體對它的國家的人民的最基本權力都不能夠支持和滿足的話,那麼這樣的交易本身是具有罪惡的成分的。」

艾未未說,西方領導人談中國人權問題既不是西方專利,也不是對中國人民的施舍。他說,人權是人類經過漫長的抗爭後所獲取的珍貴成果,誰也不應該拿這些人類基本價值來換取短暫的利益。他希望西方領導人不要在這個問題表現得機會主義。

路透社評論指出,美英兩國各自率領一個龐大的代表團出訪亞洲,突顯了金融危機蹂躪後全球經濟重心的巨大轉移。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亞洲新興經濟體今年的經濟增長率預計將達到9.2%,明年將達到7.2%,相比之下,美國和歐元區的經濟增長率只有區區2.5%和1.6%。長遠來看,賭注似乎只能押給亞洲。而挾有全球最多年輕人口的印度與中國,則更是聚焦之所。路透指出,儘管未必絕對安全,投資者越來越將亞洲市場視為較為安全的避風港。畢竟,在面對新一輪的危機上,亞洲國家在貨幣和財政政策兩方面,都有較多的迴旋餘地。而這都將促使更多的歐巴馬與卡梅倫向東方的商旅邁進。

發財的機會似乎更多了,只是令人憂心的是,艾未未語重心長的話,又能給他們多少的啟示呢?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機會主義正在人權歐洲興起,在這種「我們想和中國做生意。越多越好,多多益善」的氛圍下,還有誰會為了中國的人權而挺身干涉?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