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人陳曉鳳和媽媽的生活照
叫囂「我爸是李剛」的李一帆
李剛門事件至今已有26天,曾經沸騰的輿論漸漸歸於平靜。中國雅虎焦點關注「李剛門系列」之三——三問李剛門事件圍觀者中,曾做過這樣一個調查:您預測李剛門事件圍觀後的結局如何?參與調查的近5000名網友中,有高達48%的人選擇了「整個事件不了了之」選項。
而事件結局正在按多數網友的預料無情上演——受害人一家已於11月5日「莫名其妙」地撤訴。11月7日,受害人哥哥發微博表示代理律師被警告,李剛要求解剖死者屍體以查明死因。《鑑定結論通知書》稱:冀FWE420轎車碰撞前的行駛速度為45公里/小時至59公里/小時。
一、隱藏在微博中的玄機
張凱律師最終還是沒能改寫結局 據稱還受到了警告
受害人代理律師張凱微博:
11月3日,張凱微博稱:「陳曉鳳家屬收到車速鑑定,今天正式提出重新鑑定申請。理由兩個:一不符合常識,45-59邁的速度不可能把人撞起來後砸到玻璃上,還把玻璃砸破。二該結論無鑑定程序、鑑定機構、鑑定方式,無法判斷真實性。」
11月5日,張凱微博稱:「我昨天發帖說謹防陳曉鳳家裡像鄧玉嬌案一樣當事人妥協,今天徹底得到證實。一小時前收到陳曉鳳父親電話:張律師,我代表全家感謝你,以後會登門拜訪。我們的事情已經解決了。我問:怎麼解決的?他說:我不方便說。半小時後,收到律所電話:陳家到律所解除了合同。」
受害人哥哥陳林微博:
11月3日,陳林微博稱:「我今天要提交速度重新鑑定的申請書!但是多方受阻,所謂保定方面的專案組人員劉處長等人不接我的電話,兩點半的時候,他同事打過去說在望都開會!望都方面也遲遲沒有答覆!這是我們的權利!希望警方認真對待不要逃避。」
當日,陳林還感慨:「這是的社會嗎?(原文如此——雅虎編輯注)被談話、被和諧……連一個節目都被禁止通告……不要讓我對國家都失望。」起因是鳳凰衛視對陳林進行了兩個小時的面對面採訪,而採訪快結束時接到了「被河蟹」的指示……
中國經濟時報首席記者王克勤微博:
11月4日,王克勤微博稱:「昨天非要解剖屍體,今天迅速移送到檢察院。完全迴避車速問題,解剖屍體就會破壞屍體而無法準確測出車速。今天移送到檢察院,公安不收重新鑑定申請。」
11月7日,王克勤微博稱:「擔心陳林!兩天多聯繫不上陳林,電話一直不通。前天與其父通電,稱,陳林不在,即掛機,自此其父再不接電話。非常擔心陳林,24歲的陳林大學剛畢業未工作,他說‘妞,哥一定要為你討個公道’‘賠多少錢不要緊,我們又不是賣妹妹,我不能讓妹妹看不起我!’他與父親價值觀存在差距,家人認為他學生思維。」
無論是當事人、代理律師還是追蹤此事的記者,微博傳達出的信息顯得撲朔迷離,似乎隱藏了太多「不能說的秘密」:受害人為何撤訴?事故鑑定書是如何誕生的?受害人家人經歷了什麼,他們的想法究竟是什麼?
真相究竟如何不得而知,展現在網友面前的只有殘酷的現實:李剛門結局正在走向「不了了之」?
此時,權且借用知名媒體人笑蜀11月2日發表的微博進行呼籲:「國內媒體閉嘴後,河北大學車禍案形勢陡轉,權力肆無忌憚,受難者求助無門。圍脖雖偶有圍觀,然切斷媒體通道後,圍觀火力亦大受限。此種背景下,恐怕只能被迫吁求外援了。希望港臺中立華文媒體比如亞周及旺報盡量介入。否則在徹底清場的情況下,善後處理之黑暗無論如何想像皆不過分。」
二、「意料之中」的結局
張凱在《「李剛門」撞車案結案隨想》中表示:與接案時預想是一樣的,陳家終究會與李剛傢俬下達成協議,解聘律師,了斷此事。第一天與陳曉鳳的父親見面時,我就知道會有這樣的結局。並且,我們做了特別約定,我說:這個案子打起來一定會壓力很大,我本人也會受到很大的壓力,你們請我做你們的律師,我可以免費代理,但你們不能因為受到壓力而私下談判,即使和對方和解也要和我有充分的溝通。
顯然,多數網友也猜中了這「意料之中」的結局,同時張律師的免費代理沒能換來陳家的「合作」。
公共案件的「共同模式」
在結案隨想中,張凱律師總結了公共案件的「共同模式」:
近幾年發生的公共案件,鄧玉嬌、楊佳、唐福珍這些讓我們曾經都義憤填膺事情的處理,幾乎早就形成了共同模式:案發、網民關注、維權律師介入、新聞爆料、律師提出法律意見、再度熱點、新聞被和諧、律師被談話、當事人與律師合同終止、家屬被失蹤、網路論壇被禁止、官方指派律師、公開審理、很快被大眾遺忘。
公共案件是有其社會訴求的,當它成為一個大眾品讀的事件時,它的社會價值就遠遠超越了個體價值。這種社會價值充分體現在對民眾的啟蒙、對法治的更新、糾正以及對陳舊制度的衝擊上。然而個體尋求的是自我利益的最大化,社會尋求的是公義的彰顯。個體為了保證自我訴求的實現甚至會綁架社會訴求,一旦發現可能與自我訴求產生衝突的時候,必然會拋棄社會訴求。一個尋求的是價格,一個是價值。這也正是類似案件雖一波又一波的發生,我們卻發現法治之路總是在原地徘徊的原因。
三、追問「意料之中」的結局如何誕生
媒體的關注曾讓事件向好的方向發展 卻最終沒能堅持
1、媒體的集體噤聲
笑蜀在11月4日的微博中稱:「河北大學車禍案因省長表態,本來已有正向發展的跡象。就在這關鍵時刻,媒體突然撤出。媒體清場、權力合圍令人陡生無限恐懼和想像,隨後紛傳的流言如驗屍撤訴似乎印證了那些恐懼和想像,讓幾乎所有悲憫之士都受傷,徒然加深公眾的無力感和絕望感,加深普遍的受害者心理。這種對人心的毒害才最可怕。」
「李剛門」的火爆要歸功於網友的力量,而這力量得以發揮毫無疑問是藉助了媒體提供的平臺。然而有一天,網民突然發現,當想要繼續關注事態發展時,竟然找不到渠道了!正如笑蜀所言:國內媒體閉嘴後,河北大學車禍案形勢陡轉。
這就是媒體——提供平臺時,「李剛門」沸沸揚揚,讓人們看到查出真相的希望;集體噤聲時,「李剛門」銷聲匿跡,上演「意料之中」的結局。
2、受害人的臨陣退縮
張律師曾與陳曉鳳的父親約定:不能因為受到壓力而私下談判,即使和解也要和律師有充分的溝通。然而結局卻是陳家撤訴,問題怎麼解決的也「不方便說」。
陳曉鳳的哥哥陳林一直堅持為妹妹討回公道,卻被認為「與父親價值觀存在差距」、「學生思維」,之後便與外界失去聯繫……
面對這樣的「臨陣退縮」,誰也不忍去指責。無法去想,若一家人都堅持將官司進行到底,還會有多少人與外界失去聯繫?這樣的退縮不知藏了多少心酸和無奈!
3、權力的隻手遮天
張凱律師曾經透露:陳曉鳳的一個本子扉頁的最上邊寫著這樣的話——權力:能改變別人命運的能力。看後震撼良久,這個理工科的女孩子為什麼會在本子的第一句話寫下這樣的文字?究竟什麼讓她有了這樣的思考?難道冥冥中有著某種安排?她的命運是被什麼改變的?
同樣是父親,有權的李剛可以在央視哭訴,而無權的呢?
而權力在「李剛門」中究竟發揮了什麼作用,從兩位父親身上可見一斑:同樣是父親,有權的可以在校園撞人案中全力保護驕橫的兒子,並在中央臺哭訴博取同情;沒權的卻只能在失去自己年輕的女兒後,「莫名其妙」地撤訴,連出來說話的機會都沒有……
看來,那一聲「我爸是李剛」真不是白喊的!
儘管轟動一時的「我爸是李剛」曾讓輿論沸騰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但顯然網民的力量仍沒能改寫「意料之中」的結局……
四、本期結語
在此,借用值得尊敬的張凱律師的話作結:李剛案終於以如此和諧的方式接近尾聲,我們不排除李啟銘在公眾的壓力下會被懲罰,甚至嚴懲。然而,我們想要的僅僅是這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