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四十歲出頭的年紀,踏上了移民之路。當時在國內,有人稱這為「洋插隊」。我真正體會到這詞用的之準確,之真理,是我落地加國,開始為生計奔波之時。
我很幸運地沒有趕上70年代最後一批插隊下鄉。79年高中畢業,直接考上大學。83年大學畢業,直接分配工作。一生雖有不如意,但還算風平浪靜。比起當今青年,愁工作愁房子愁票子,我們這代真是太幸福了!——這是網上有人對60後人的評價。其實,我並不喜歡這種平平淡淡的生活,總想生活有點變化。於是人到中年幸運地加入到了「洋插隊」行列。
當年,領袖說:知識份子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套用到「洋插隊」身上就是:我們新移民,不遠萬里來到加國,接受西方文化的再教育也是很有必要的,否則你將寸步難行。我一到北美,我就發現這個「必要」是多麼重要。首先,我們那個年代,雖說也在中學開了英語課,第一課:Long life Chairman Mo ;第二課:Long, Long life Chairman Mo ;第三課:Long lif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可以說英語基礎基本是零。 口語更是嬰兒水準,只會說,how are you ? bye-bye.其實要真是嬰兒就好了,幾年下來還不就是母語了。而對我來說,幾十年下來也只能算是蹩足的第二語言。其次,加國不承認中國學歷,也就是說,在他們眼裡,你是一個文盲。你沒有資格參加專業工作和享受知識份子應該有的待遇(我認為這個待遇就是能讀能寫。)。在國內,我們也算是知識份子,眼裡最瞧不起沒文化的人。結果,移民以後才發現自己只能算個粗人。那滋味只有自己體會了。
四十多歲接受再教育,雖然晚了點,但總比不教育好。我先後參加了LINC ,ESL班,兩年下來,進步甚微。朋友說,應該去讀 College,一方面提高語言,另一方面有個專業證書。但讀College,也得需要一定的英語水平。於是我選擇先去上成人高中,深入全面地接觸加拿大高中系統學習過程。對自己對兒女都有用。
加拿大成人高中,是政府免費為超過21歲的成人開設的,這些成人中,有的是在青年時沒有完成高中學業,後來發現高中文憑的重要性而返回學校的;有的是想學點其他技能,比如:理髮,木匠,繪畫,計算機等;還有的就是像我這類新移民專門為語言而來的——這是學生的主要來源。我主要學英語,同時也選修了一些別的課程,如:計算機,會計,藝術等課。
學習中我發現,中國和加國教育的最大不同是,在中國,學生只聽不講,強調埋頭做作業;而這裡,學生聽完了還得講。這不僅有課堂上與老師的暢所欲言,主要的是每個課程都有專門為學生的Presentation 翻成中文就是公開演講。公開演講的概念對中國人來說只有當大官的人才有這個資格。公開演講的題目五花八門,老師只給一個專題,其餘的就學生自己發揮。比如 「文化」這個專題,學生們就有服飾,飲食,風俗,節日等,然後在學生的演講中,你將領略到世界各地不同的風情和習俗。真是一個長知識的好方法。再比如,在會計課上,我們的演講專題是關於財經公司的醜聞,聽聽這題目簡直就是在進行國家財政部長競選;藝術課上的講演則是:從藝術角度分析自己的作品。先不管學生說了什麼,關鍵是學生學到了什麼。
剛開始我是非常害怕講演,因為即使用中文我都很少在公開場合亮相;另外我的英語詞彙少得可憐,根本不夠我說一個完整的故事,最主要的是我那糟糕的發音。後來我發現,其實根本不用在意口音,除了本地人誰沒有口音呢?再說大家都是來自五湖四海,就一個共同目的——學好英語。慢慢的,我嘗到了演講的好處:不僅練習口語,而且也練習各種技能。要準備一個好的講演,你必須要蒐集相關資料(閱讀,搜索能力),利用這些資料(組織,判斷能力),擬出講稿(寫作能力),配圖或視頻(計算機知識),最後講演(口頭表達能力)以及吸引大家的表演才能。看看,多不簡單。到了後來,尤其是在College,我不但不怕了,而且還喜歡講演了,換句話說,有表演欲了。
在高中主要是學語言。後來畢業了。我又成了College 的學生。在College,每個專業都有超過二十多門的課程;每一本書都是厚厚的像磚頭。到了這裡,我才發現,演講簡直「氾濫成災」,每星期一次是正常,二次是經常。甚至還有老師剛結束一個章節,就要求學生上臺講講,講你的心得,講你的觀點以及你同意或不同意的部分;有時單人演講,有時雙人或幾人一起上臺講;有時演講就是表演,自己選一角色扮演,有時演講就是講課,整本書分給學生去講(老師真會偷懶,呵)。這樣拚殺下來,不想表演都不行。於是就有表演欲了。
我不是說我的英語已到了隨便講的地步,實際上仍然在改進。只是不再怕學校的演講課了,但仍然沒有信心在社會上賣弄英語。人到中年記憶不好了,總是學了就忘,忘了再學,又忘,又學……真是學得嘔心瀝血,忘得輕而易舉啊。我女兒對此感觸最深:「媽,怎麼老問這個問題?」或者,「昨天才告訴你了,你又忘了。」,這時,我就趁機對她進行現場教育,我說:「從你媽身上,你就明白,錯過了學習的最佳時間是多麼的悲劇。好好珍惜你的時間吧。」嘴上這麼說,我心裏卻想,不管怎麼說,幾年下來,我從零起點開始,到現在的大專學歷,總算是一個質的飛躍。最主要的是,我現在也算是加國的知識份子了。有了文憑,也能讀點書報,看看英文電影等等。
加國的再教育過程中,不僅使你英語進步了,也使你的認識也廣了。不僅對世界的認識,也是對自己的認識。加拿大是移民國家,學校就是一個小世界,通過這個小世界,你會看到很多過去你不知道的,或者一知半解的事物;你會欣賞到很多不同的文化,風情,人文和宗教等——它們是那樣多姿多采和不可思義。我們曾經有個關於飲食的演講,於是同學們都把自已國家或民族的傳統食物帶來與班上同學分享,那天我們不僅吃了一肚子的美味,還瞭解到了與之相關的知識和民俗。羅素有句名言:「參差多姿,乃是幸福的本源」——我算是深刻的領悟了。
再來說說對自己的認識。在成人高中,除了英語,我還選了會計,藝術等,選會計,是因為在國內我是會計師,想瞭解加拿大的會計軟體和操作過程;選藝術,主要想多瞭解這方面的知識。小時候曾學過一點畫,還算有點興趣。在這裡老師主要講西方藝術,這是我們在國內接觸比較少的。結果沒想到,我的藝術老師很欣賞我,說我有藝術才能。不得不承認,我是班上最好的,無論是理論考試還是平時作品。為此,我一直保持著這個業餘愛好。並且常常與女兒樂在其中。另外一個對自己的認識就是,40多歲同樣可以接受新東西,並且一點不輸年輕人。從我在學校裡名例前幾名的成績就能證明我的優秀。這個認識為我對今後的生活和工作都增加了信心。
1979年我在中國高中畢業,三十年後,2009年我在加拿大高中畢業。兩次教育對我來說都意義非凡:前一次的高中學習,為我進大學,為我的人生道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一次的高中學習,為我能適應新環境,豐富我的後半生生活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在中國的教育主要是學習,過程艱辛甚至枯燥;在加拿大的再教育,雖然也苦,但樂在其中,總能發現許多有趣的事。當然,不得不說,成年人的學習還是不能與青少年的學習相提並論。沒有第一次在中國的教育,也就不可能有在加國的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