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工作或生活中,如果經常重複做相同的事情,就會產生倦怠感,這會使我們感覺自己真的像生病了一樣——渾身乏力、提不起興致。
其實,寶寶也有可能遭遇和大人一樣的狀況,只是當情況發生時,不僅他們自己不清楚原因何在,就連身為父母的我們也會忽略「倦怠期」的問題,反而認為一向很乖的寶寶難道是逆反期到了?別擔心,寶寶不過是累了而已。
幼兒園的倦怠期
上幼兒園有兩三個年頭的小孩,由於太熟悉園內的氣氛,剛入學時的那股新鮮感已削減,很多人就開始覺得無聊,把上學當作是一項苦差事。
這種「幼兒園的倦怠期」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北京市新世紀教育研究所學前教育專家王玉艷認為,孩子的體力和智力在一定的水準以上、生活態度也早熟、進入幼兒園後社交性能順利發展的孩子,愈會產生這種倦怠感。另一種情況是,鄰居念幼兒園的同伴都已經進小學,只剩他一個人仍在上幼兒園時,也容易有倦怠感產生。
當然,有時候幼兒園本身沒有擬定三年的教育課程,而只是以類似的內容重複教育,這也是令幼兒厭煩的原因。而站在父母的立場又不能說:「既然討厭就不要去上學好了。」在這種壓力累積之下,孩子的倦怠感會愈來愈強烈,終有一天會轉變為憎恨上學。因此,不要一味地勉強孩子去上幼兒園,應該仔細檢討問題到底出在哪裡,以便更進一步研究解決的對策。
如果因為能力強而覺得在幼兒園裡太無聊,也可以請求老師給他做事情的機會,例如幫老師整理本子、換花瓶的水、照顧小班的兒童等,盡量動腦筋使之扮演不會感到無聊的角色。大人一旦預知孩子會有這種倦怠感,在兩年的幼兒園生活後也可以考慮轉到其他的幼兒園。
學藝也有倦怠期
很多寶寶在業餘時間會學習一些才藝,通常剛開始時都興致勃勃,學了一個階段以後,問題就出現了:他們開始以各種理由拒絕繼續學習,這讓父母們惱火不已,一方面知道興趣學習應該是興趣為先,寶寶沒興趣了就不能強迫他;另一方面,又怕就此放棄會助長孩子見到困難就退縮的毛病。到底該何去何從呢?
王玉艷認為,寶寶學藝,首先要從他的興趣出發。如果可以確定寶寶的不耐煩不是興趣原因,只是覺得有些累或者是感覺玩的時間不夠用,那麼可以肯定這只是他在學藝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個「倦怠期」,只是暫時想休息一下。此時,不要以培養孩子的「耐力」為由強迫他繼續學下去,要考慮到孩子注意力容易轉移、堅持性不夠等特點,讓他暫時休息一段時間,等寶寶心情平靜了,休息得差不多了,再給他換個老師,哪怕是買一盒漂亮的蠟筆,都有可能讓他重拾畫筆。
厭學也是「倦怠期」?
上了學的孩子厭學,和「倦怠期」有關係嗎?北京市教育專家、留美博士鄭忠銘認為,孩子厭學的原因有很多,不能一概而論地認為是倦怠期。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孩子感到倦怠也是厭學的原因之一。
解決問題固然重要,但是查找原因更重要。就像厭學的原因有很多一樣,進入學齡期的孩子有倦怠感的原因也有很多,除了對學業感到吃力、作業負擔過重等因素之外,家長的期望也是其中之一。
比如說,很多家長在假期中會為孩子制定一份周密的學習計畫,希望孩子通過假期的努力在學業上有所提高。其實,假期的設置是根據孩子的生理、心理特徵來定的。對於孩子來說,4個月的課程已經讓他們出現「倦怠期」,所以,只有給孩子們一個不用補課,可以充分休息和玩耍的假期,才能避免厭學情緒的出現,讓他們對新學期的學習有所期待。因此,父母還是不要自以為是的讓孩子盲目「進補」,只有科學合理地安排時間,才能避免「倦怠期」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