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就中國未來五年經濟增長目標和方式展開討論

發表:2010-10-14 22:4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在中國官方宣布十二五規劃綱要被列入15號召開的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的議事日程以來,媒體和經濟學界人士紛紛圍繞中國下一個五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和方式展開討論。

有關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發展的宏觀思路,最近海內外華文媒體討論得不少。星期四《明報》的一篇報導以「十二五不再保八?」為題,引述了國家發改委的看法:這期間中國GDP增幅以8%至9%為宜。但另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應該開始「低速時代」了;有人預測:中國將會把GDP增長幅度調至7%。

紐約城市大學經濟學家周炬源表示,中國三十年來經濟發展得不錯,現在到了可以適當作一些調整的時候了:

「有三十年的增長都在7%以上這已算不錯。從二戰以後,全世界100多個經濟體裡有30年的時間一直維持在7% 的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只有13個,中國是其中的一個,那麼,再看日本和西德戰後的復興,它也是30年之後面臨著其他的問題,它勢必要調整。所以中國如果可以很務實的去看待這個經濟增長跟其他方面宏觀方面的考慮,降低1% 或2%我想是很健康的。」

周教授說,過去三十年的高增長帶來了一些後遺症。這位經濟學家表示,中國要發展內需,不能一味依賴出口:

「經濟增長帶來了相當多的後遺症,比如說環境保護,城鄉的差距,對外貿易的依賴。」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經濟學家徐滇慶說,要尊重經濟規律,不要人為地設定增長指標。徐教授強調,政府要把注意力放在改善民生上:

「經濟增長速度它是一個經濟規律的體現。能高則高,不能高則低,用不著人為地去設定一個什麼目標。至於說地方政府用經濟增長率來作為官員升遷的指標這肯定是錯誤的。因為會鼓勵弄虛作假,搞一些華而不實的東西,甚至搞假數據。至於現在七還是八?我的看法是這樣的,中國要走向現代化,還需要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中國農村還有差不多兩億的剩餘勞動力並沒解決,並不是像有些人說的中國已經解決了農業現代化,農民都就業了,勞動力短缺了。那麼到農村走一走就知道這話是不對的。三農問題遠遠沒有解決。在這個時候,增加就業確實是我們當前一個重要任務。如果不能解決農民的就業問題,社會的貧富差距就會越來越大。人民的不滿情緒就會逐漸地累積起來以致威脅到社會和諧。所以不要去爭論究竟那個數據有多少?而應該關注民生、關注弱勢群體。」

徐教授說,在處理產業升級和發揮勞動力密集型產品生產優勢這兩者之間,切忌顧此失彼:

「我們出口產業結構需要改進,增加附加值這是大方向是沒有錯的,而同時也必須要顧及到大量剩餘勞動力就業的問題。」

《明報》 報導提到西方國家有人「捧殺」中國。徐滇慶教授說,中國人要以平常心來對待外界的表揚和批評:

「老二永遠是不好做的。誰讓你是老二呢,你因為擴張了之後,奪取了更多的市場份額引起了不滿。中國迅速的崛起正在改變著世界財富的分配和經濟結構。所以,中國現在因為它的經濟規模已經世界第二,是老二了。」

《明報》援引「官方權威人士」的話說,十二五規劃中,發展仍是第一要務,發展還是硬道理,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