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江油李白故居地震中受損嚴重,正在援建修復中。
建於湖北安陸的李白雕像
李白詩意畫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靜夜思》沉浸著李白的思鄉之痛,但李白的故鄉在何方呢?往事越千年,近日四川江油、湖北安陸、甘肅天水、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市,紛紛自稱是李白的故鄉,點燃了李白故里爭奪戰。特別是江油和安陸兩地,當地政府赤膊上陣,文攻筆戰,一個名人故里之爭,上升到官方層面,在國內極其罕見。
在公眾視野中的詩人李白,生前也曾窮困潦倒、鬱鬱不得志,這位詩才橫溢、喜四處雲遊的詩人,在青年時期曾離開四川,在中華大地上開始了他「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人生之旅。他坐船沿著長江出三峽,到了一個又一個陌生的地方,留下了許多故事。
李白4歲時隨父親遷居四川綿州昌隆縣青蓮鄉(今四川江油市),並在這裡度過了20年時光,他在此接受了啟蒙教育。景雲元年(710年)之際,李白開始讀諸子史籍,接受初步教育。十五歲時,李白開始學習劍術,後又學習縱橫術。由此可見,李白接受的教育,不像一般文人一樣單一,不僅看書、寫文章,而且還要強身健體。李白讀書遍及百家,不事章句,寫文章不像當時儒生一樣雕章琢句,全憑胸中一股才氣。他也不研究詩詞的訓詁,而有點像諸葛亮,好讀書不求甚解。
開元八年,禮部尚書蘇廷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長史,二十歲的李白帶著自己的詩作前往拜訪,頗得蘇廷讚譽。事後,蘇廷對朋友評價李白,「此子天才英麗,下筆不休。雖風力未成,且見專車之骨。若廣之以學,可與相如比肩也。」就是說李白年紀輕輕,寫文章已經有一套了。雖然還沒有形成自己固定的風格,但只要繼續學習,多讀點書,將來可以與司馬相如相提並論。
可是,成都平原雖沃野千里,也難以留住一代文豪李白的心。開元十三年,李白出蜀,所謂「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他坐船沿著長江出三峽,到了一個又一個陌生的地方,留下許多故事。
仗劍遠遊
李白乘船來到的第一個名城就是江陵,在這裡,他有一段非常奇妙的經歷。司馬承禎是唐朝開元、天寶年間的有名道士,也是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師。唐玄宗曾經請司馬承禎入朝校注《道德經》,以此可見他在當時的社會地位。
李白在江陵雲遊時,就遇見了司馬承禎。李白資質不凡,司馬承禎一見之下十分喜歡,在看了李白的詩文之後,更是驚嘆不已,留下了「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的評語。在司馬承禎看來,李白不僅儀錶氣度非凡,而且文章也寫得高人一等,身負如此才具,卻又不拘泥於世俗的榮祿仕宦,這種人才是他幾十年所未曾遇見的,所以司馬承禎用道家的字眼來形容李白,這和後來賀知章讚美李白為「謫仙人」的意思差不多。
司馬承禎不僅精通道術,也寫得一手好字,尤其擅長篆字。他的詩,風格飄逸,散發出一股仙人的氣質。李白得他青睞,在這兩方面所學非淺,獲益良多。
自江陵南下,經岳陽,就到了洞庭湖。李白在這裡泛舟數日,卻不幸一路從四川隨他遠遊的朋友吳指南暴病身亡,李白悲痛欲絕,伏在朋友身邊嚎哭不已。他太過悲痛,以至於路人都忍不住掩面而泣。李白無奈之下,只好把朋友埋在洞庭湖邊,自己繼續東遊。在廬山,李白寫下了著名的《望廬山瀑布》。一路東行,李白來到了金陵。這是六朝古都,江山雄偉,虎踞龍盤,有氣吞山河之像。可是,古老的都城引起了李白對現實的感慨,他認為,金陵雖是古都,已是往日之事,眼前衰頹之氣根本不及長安繁盛。離開金陵時李白帶著濃濃失意。
接著,李白遊歷了揚州。在淮南得了一場病之後,他又到了姑蘇,這是當年吳王夫差與西施日夜酣歌的地方。李白有感而發,寫了一首詠史詩《烏棲曲》,這首詩後來得到了賀知章的讚許。此時,李白的遊興漸弱,想起朋友吳指南還葬在洞庭湖,便一路返回,將朋友的屍骨移葬到了江夏。在離江夏不遠的襄陽,李白拜訪了詩人孟浩然,並寫下了著名的五律詩《贈孟浩然》。
本來李白的仗劍之旅還將繼續,可是,此時的李白,隻身來到了安陸,在小壽山的一處道觀中住了下來。等待他的,將是一段渾渾噩噩的歲月。
少年落魄楚漢間
李白少年時期曾經在湖北安陸居住過一段時間,這也是如今安陸自詡為「李白故里」的原因。不過此時的李白活得很不快樂,他接觸到的現實生活與他曾來安陸的理想相差甚遠。
西漢才子司馬相如是李白的同鄉,他的浪漫奔放讓狂放不羈的李白即便是相隔900年也欣賞不已。在司馬相如的文章中,曾極力誇獎過楚地的瑰麗,他講到,楚地的湖泊星羅棋布,非常壯觀。正巧,李白自25歲出川後,一直在各地遊歷,受到司馬相如文章的吸引,他來到了湖北安陸。
李白在安陸住下,也帶來了他的才名。不久,李白來了安陸的消息不脛而走,越傳越開。終於,這消息傳到了前代相國許圉師的耳中。因愛惜李白的才華,許圉師讓孫女許紫煙嫁給李白,將李白招進門做了孫女婿。後來,他們有了兩個孩子,長女叫平陽,次男名伯禽,乳名明月奴。
這是李白的第一次婚姻,本來應該十分美滿,但即便是狂放如李白,也逃不出「入贅」的陰影。在我國古代,男人去做別人的上門女婿,會被當時的人視作異類,社會地位也非常低賤。「贅」這個字本來就是「多餘」的意思,入到女方家裡為「贅」,則隱含著男人好吃懶做、沒有用處的意思。
那麼,長相不俗(身高七尺有餘,約今1.83米)、才華橫溢的李白,又為什麼心甘情願成為別人的上門女婿呢?最大的原因,還是李白始終擁有一顆熱切渴望入仕的心。安陸府的許家,曾經在唐初至高宗年間顯赫一時,李白希望靠著妻子家族的政治資本,進入政治的舞臺。
不過,時過境遷,到了李白在世的這個時候,安陸許家的實力大不如前,無人在朝為官,難以成為李白入仕的台階,頂多作為一個地方豪強,為李白提供一個安逸的生活。李白常年以「許家女婿」的身份奔波在外,意圖結交權貴,攀附高枝,無奈世事難料,只能徒喚奈何。
唐開元末年,許夫人不幸病逝,這對李白又是一個打擊。許夫人在的時候,李白在外奔波,家裡尚有人照料小孩。許夫人一走,小孩便無人養育,李白不得不回到安陸。旁人平時的閑言碎語在這時變成了公開的指責,李白這個上門女婿在官場上又混得並不好,他在安陸的空間越來越小。
在安陸度過10年時光後,李白終於攜著兩個兒女,移居到了山東。他來時,只是因為聽了司馬相如的召喚,來這裡領略楚地的雄奇。卻未料,10年的時間換來的只是「入贅」的惡名和官場的失意。無怪乎李白用「酒隱安陸,蹉跎十年」來概括他在安陸度過的10年落魄生涯。
二入長安
李白的一生中,有兩次入朝為官的機會。第一次發生在開元二十三年,唐玄宗狩獵的時候,李白獻上《大獵賦》,希望得到皇帝的賞識。來到長安後,李白住在終南山下,一面結交朋友,一面等待機會。他先是結識了衛尉張卿,通過他,向玉真公主獻了詩。在詩中,李白述說自己困苦的境況,希望得到引薦,為朝廷效勞。在此期間,李白還結識了賀知章,並呈上了自己的詩文。賀知章十分欣賞李白的才華,特別是《蜀道難》和《烏棲曲》,因此邀請李白共飲。席間,李白瑰麗的詩歌和瀟灑出塵的風采令賀知章大為心折,與他成為了忘年之交。
李白在長安呆了一年,卻沒有任何結果。這是李白的第一次入京,他抱著建功立業的理想,卻毫無成果,他只有在「行路難,歸去來」的感嘆中,離開了長安。
李白42歲的時候,由於朋友元丹丘的推薦,得唐玄宗下詔,召他入京。此時,李白正在山東任城,初聞這個消息時,李白欣喜若狂,以為他多年的政治抱負終於可以實現了,遂寫出了「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萊人」的詩句。他帶著兩個孩子,急急奔馳,幾千里的路只走了10天。
可是,此時的唐玄宗早已不是那個勵精圖治的皇帝了,他召李白入京的目的,只是想讓李白成為他的一個高級御用寫手,為他書寫文章、粉飾太平。初入長安的李白的確受到了唐玄宗的禮遇,皇帝降輦步迎,親自下來迎接他。又賜他七寶床,並親自調製羹湯給李白喝。
沒過多久,李白發現唐玄宗對自己不過只是特別優待,並沒有委以大任。自此李白開始表現出了厭倦情緒,「浪跡縱酒,以自昏穢」。他自知如此下去必為朝廷所不容,便在天寶三年上書,請求「賜金放還」。45歲的李白,懷著悲涼,離開了都城長安。
病逝當塗
李白本來不會到當塗,如果不是因為那次獲罪。
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避居廬山的李白激烈地想為國出力。永王李磷恰在此時東巡,李白應邀擔任李磷的幕僚。入幕後,李白積極為李磷出謀劃策,無奈李磷天資有限,終於在戰場上敗於叛軍,李白也因此獲罪,被判流放夜郎。
李白被判的是長流,意味著一去不復返。路過巫山恰逢關中大旱,朝廷因此宣布大赦天下,規定死者從流,流者赦免,李白因此重獲自由身。他旋即順江而下,在江夏逗留了一陣之後,又重遊宣城、金陵之地。重回金陵,李白看到的不僅是古城的頹敗,他的內心也似乎跟著一起慢慢死去。少年時想著為朝廷貢獻一身才氣,到頭來卻因此獲罪,既病且老。
此時,李白已經六十出頭了。在金陵,他的生活已經相當窘困,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當塗當縣令的族叔李陽冰。上元三年(762年),李白病重,他在病榻上將自己詩文的手稿交給李陽冰,做《臨終歌》後與世長辭。這個一生都在為命運而奔走的詩人終於迎來了他休息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