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就是腎虛?得了腎病就是「腎虧」?其實不然!中醫所說的「腎虛」跟西醫中的「腎病」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你是不是被「腎病」和「腎虛」這兩個相近的醫學詞彙搞得頭暈暈,怎麼也搞不清它們之間的關係?人們常誤以為這就是「腎虛」,也就是腎臟出毛病了,因此跑到腎臟科求醫。還有的人得了腎臟疾病,就以為自己「腎虛」,跑到中醫那要「補腎」。這是大眾最常見的誤解。
傳統中醫所說的「腎」與西醫所的「腎臟」是有分別的,中醫所說的「腎虛」可能是腎臟問題,也可能是內分泌問題、生殖系統的問題。
中醫的「腎」遠遠超越「扁豆」
中醫對「腎臟」的定義比西醫的「腎臟」要廣得多,可以說完全不是同一個概念。
西醫的腎臟是一個身體器官,就是大家在醫療圖片上看到的那一對「扁豆」。它每天必做的功課是「過濾190公升的血液,分離出1.9公升的代謝廢物和過量的水,廢物和水變成尿,進入膀胱後排出體外。」以維持人體的體液酸鹼平衡和健康。
中醫的「腎臟」則抽象和複雜得多。中醫認為,「腎」是主宰身體所有的動力源泉,決定著人一生的生長發育,生殖力、遺傳能力,水液代謝,呼吸功能調節、頭髮的生長潤澤等等。功能範圍包括泌尿生殖系統、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等。腎氣足,則人的呼吸深沉綿長,毛髮烏黑亮澤,性功能正常,精神面貌好。
這樣看來,中醫的「腎氣」範圍要大得多,遠遠超出西醫腎臟的功能範圍。中醫所說的腎虧不一定是腎臟出問題,有時可能是內分泌有毛病,有時可能是生殖系統的問題,有時也可能是生命現象出現衰微所致。聽到「腎虛」而跑去腎臟科求醫就不對了。
腎病不等於腎虛
腎病是臨床上一個常見的疾病,但得了腎病不代表你「腎虛」了。
腎病單指腎這個器官不健康,得了腎炎、腎結石、腎結核、腎腫瘤、腎衰等疾病在西醫中統稱為「腎病」,症狀包括血尿、蛋白尿、多尿、少尿等。要診斷這類疾病,需現代儀器和實驗室的檢查。
而中醫「腎虛」代表整個內臟功能失調。多表現為精神疲乏、頭暈健忘、耳鳴耳聾、發脫枯悴、齒搖稀疏、腰背酸痛、性機能失常、不育不孕、小兒囟門遲閉和骨軟無力、老年人骨質脆弱和易於骨折、尺脈弱等。判斷手法是中醫的收集資料、望聞問切辯證分析。
看來,腎病≠腎虛,但兩者又可以交叉地並存。得了西醫所說的「腎病」可能是中醫裡的「腎虛」,也可能不是,需要中醫師做判斷。比如,慢性腎炎患者病久多多少少會有不同程度的「腎虛」表現。而腎結石多為濕熱症。尿路感染以尿頻、尿急、尿痛尿路刺激症狀等為臨床特點,屬中醫淋證的範疇。
腰痛不代表腎病、腎虛
大家的觀念根深蒂固,一見「腰酸腰痛、性功能不好」就說腎虛了,要補腎。確實,這是腎虛的一個症狀和一個重要的信號,但不能簡單地把腰酸腰痛、性功能不好和腎虛劃等號。
風濕、勞力過度、扭傷、骨質增生、腰椎疾病、婦科疾病、尿道炎、腎盂腎炎,腎小球腎炎,腎結石等都會造成腰疼。從中醫的角度看,瘀血體質、濕熱體質、風寒都能引發腰酸腰痛,不一定是腎虛造成的。
這樣說來,「腰酸腰痛」既不完全是西醫中的「腎病」,也不完全是中醫中的「腎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