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今天公布的報告顯示,亞洲極度貧窮的人口雖然已經減少,但仍是全球最營養不良的地區,並且正努力試圖達成在聯合國設下的野心開發目標。
聯合國公布亞洲「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MDGs)進展報告:「該地區在MDG最大的進展之一,就是減少每日生活用度不足1.25美元的貧困人口數。在 1990到2005年間,從15億人縮減至9億4700萬人。」 「然而,亞洲飢貧人口仍佔全球2/3,1/6的人營養不良。孩童死亡率與產婦健康的改善進度緩慢。」 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辦的3天高峰會共有超過140個國家或政府領袖參加。MDG將於2015年到期,距今還剩5年。
聯合國亞太經社委員會(ESCAP)執行秘書海澤(Noeleen Heyzer)表示,亞洲區「的確有驚人進步」。
她說:「該區域正在往將貧困人口減半的目標邁進。」但是未能降低飢餓人口、孩童死亡率,以及婦女貧困問題,產生「複雜且令人擔憂的情勢」。
海澤表示,亞太地區是在「和時間賽跑」。
2000 年各國領袖在聯合國高峰會制訂了8項「千禧年發展目標」,包括將極貧人口減半、將5歲以下兒童死亡數減少2/3,以及擴展網路。
亞太區綜合報告反映了區域內部的懸殊差異。此區既有經濟起飛的中國和印度,也有脆弱的太平洋島國;有展望未來的新機場,也有簡陋的貧民窟。
聯合國亞太區域局局長齊柏(Ajay Chhibber)說:「這很矛盾。這個區域展現許多成長能力,但飢餓問題卻又同時攀升。」 他表示,普遍貧困的主因是女性缺少機會,以及少得可憐的國家社會福利。他說亞洲的社會福利「落後拉丁美洲,也落後東歐地區」。
根據報告,雖然亞洲四小龍產生大批中產階級,但亞太地區同時也有700萬人苦於結核病、4億6900萬人沒有安全飲用水,3200萬名孩童未接受小學教育。
報告說,雖然自1990年起,所有項目都有重大進展。然而2008年全球陷入經濟不景氣,不僅威脅未來進展,財產遭到剝奪、無依無靠的人也因此增加。
舉例來說,到了2015年,亞洲可能會多出3500萬極貧人口,缺少乾淨水源的人也會增加7000萬。
報告表示:「所有預測數據顯示歷史將會重演,但這並非注定。所有亞洲國家還有機會在2015年前加快進展。」 報告說,為了不重演歷史,方法包括刺激區域貿易、縮短兩性不平等的差距、增加國家基本建設,以及擴大社會安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