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Aiken
美國捷藍(Jet Blue)航空公司的乘務員史帝汶.施雷特(Steven Slater)在工作時怒髮衝冠、當眾發飆,然後抓起幾罐啤酒,打開飛機緊急滑道衝下飛機、驅車逕自回家的故事,讓美國民眾搖頭嘆息、哭笑不得,都希望下次坐飛機不會遇上這樣壞脾氣的空哥。
被警察抓走並起訴的施雷特,不會回到他不那麼心愛的飛行。他自己也說,干了二十多年,他干夠了。但他辭職的方式,也是太激烈和富有戲劇性的。雖然施雷特的發飆事出有因,是那名乘客言行不當,然而不管出現什麼情況,都有解決的辦法。當眾羞辱顧客、啟動緊急通道,於法於理都說不過去。滑稽的是,事發之後,網際網路上聲援施雷特的網站居然人氣極旺,反映了當今社會人們普遍抑鬱、煩躁的心情,和對情感宣泄的渴望。
中國的漂亮空姐
暑期結束,從大陸歸來的朋友談起中國見聞,免不了誇中國空姐多麼年輕漂亮,不像美國的空姐,居然以「空嫂」和「空嬸」為多,甚至類似施雷特的「空哥」,也並不罕見。
美國美女帥哥很多,但當乘務員的,並不像在中國那樣,都是百裡挑一的美人。美國乘務員甚至不能以「空姐」相稱,因為這個職業跟其他職業一樣,沒有年齡和性別的限制。中國招聘啟示中類似「限45歲以下」等條款,在美國是違法的。美國飛機上空姐當然多,但空嫂、空嬸、空哥、空叔,甚至空婆婆都是有的。有次坐飛機,忘記是哪家公司了,我們這一溜的空服就是位祖母級的「空姐」。她滿頭銀髮,但精神瞿鑠、動作敏捷,態度和藹,服務一點也不差。只是呢,比她年輕許多的人坐在那裡讓她服務,未免讓人於心不忍。
友人說大陸空姐年輕漂亮時,頗有炫耀中共治下東土有多進步、發展多麼快的言下之意。我說不想打擊你的愛國熱情,但空姐漂亮、年輕與否,跟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沒什麼關係;它不但沒什麼正面關係,它甚至有反面的相關關係。
美國最早的是空哥
美國歷史上有那麼三十來年,也是只有年輕、漂亮、甚至白人女性才能當空姐。但那之前和之後,情況就不太一樣。空姐的職業,在美國並沒有在中國那樣的光環。乘務員(Flight attendant)不一定是女的,也沒有必須是年輕女性這一說。這有歷史的原因,也是社會進步的必然。
美國航空史上,第一批商業航空公司的機組全是男的。二十年代,商業飛行員需要料理航空郵件,根本就不搭理那些數目極少、勇敢的航空旅客。當年的男乘務員要裝卸行李,給乘客發泡泡糖以減輕耳壓,也提供飲料和食品。有意思的是,那時航空公司總是雇那些鐵路、船運大亨的年輕兒子做服務員,因為他們的老爸是航空公司的大股東。
美國的漂亮空姐
世界空姐的鼻祖,是愛倫.丘吉(Ellen Church)女士,她本來是個護士。三十年代,她去波音找工作,想當飛行員。結果呢,丘吉以註冊護士的身份成為歷史上第一位空姐。1930年,波音運輸公司做了個前所未有的試驗,雇了八名護士當空姐,試驗期三個月。
在飛機上,男駕駛對新同事並不看好,認為她們幫不上忙,他們也沒時間照顧她們,但乘客喜歡她們。剛開始,飛行員都不跟空姐說話,鹽湖城一批飛行員的妻子甚至發起了寫信運動,要波音把空姐從飛機上撤下來。
當時空姐也必須是「空姐」,不能是「空嫂」,空姐的婚姻是個禁忌。一個叫愛麗絲.珀多拉(Ellis Podola)的空姐因為結婚了,兩個月後就被解雇。「空姐」不能是「空嫂」的原因,當時波音的高管說,是因為飛機經常因天氣或其他原因耽擱,甚至耽擱好幾天,而愛麗絲的老公會半夜三點給波音高管打電話,問他妻子在哪裡。空姐必須單身、不能結婚的規定,在美國一直實施到1968年。
三十年代,飛行在美國是高貴的行業。飛機沒油迫降在麥田時,美國鄉下的農民會騎著馬、趕著馬車跑來看看、摸摸飛機,也看看空姐,覺得她們簡直是天上下來的天使。飛行員有時惡作劇,靠近地面飛行呼嘯而過,嚇壞了地上的豬群,惹得農民們非常不高興。
波音試驗結束後,公司認為非常成功。空姐這一行業,就正式誕生了。
飛行中的女性
七十年代以前,美國航空公司只雇佣年輕、漂亮、苗條、未婚的白人女子作為乘務員。為乘客提供美麗、舒適的旅行經歷,成了空姐的主要工作,這甚至蓋過了她們保證乘客安全、消除恐懼和提供食物、飲料的職責。
紐約大學歷史教授凱瑟琳.貝裡(Kathleen M. Barry)寫了《飛行中的女性》 (Femininity in Flight)一書,講述空姐的歷史。航空公司聘用專家,訓練空姐怎樣穿著時髦的制服,怎樣變得更優雅、美麗。
除了航空業的市場專家,記者、作家和電影製片人,都把空姐理想化了,變成呵護、誘人的女主人形象;她們既有都市女性的風采,又足具賢妻良母的特性。空姐魅力女性的形象,加上許多福利,如世界旅行和結識各色人等的機會,使她們成為女性的偶像,對不滿足於朝九晚五的工作、小城生活的女性,有莫大的吸引力。
空姐的工作並不簡單,光鮮的背後,是照顧生病和體弱乘客,執行安全規範,並預防意外的發生。空姐要做那麼多,公司還要求她們保持永遠的優雅和可愛,讓人們錯誤的覺得她們好像根本不在工作;她們必須幾個小時站在那裡,仍保持頭髮一絲不亂、化妝和制服都完美無缺。
年輕美麗的空姐與社會進步,有緊密的關係;從空姐到空嬸和空哥的嬗變,是社會變遷的反映。圖為臺北桃園國際機場內華航乘務員的展板。(AFP)
美麗空姐與社會進步
五十年代後,美國空姐空哥組織了工會,聯合談判工資、福利和工作條件。國會也通過法律,取消空姐結婚和超過三十來歲就必須辭職的規定。他們也迫使公司放寬了生孩子和體重等方面的限制。「粉領」的空姐,從美麗的空中女皇到機艙內的安全專家,其轉變是社會的進步。1957年,莫霍克(Mohawk)航空公司(後並入美國航空)雇佣了第一位黑人空姐。
從空姐到空嬸和空哥的嬗變,是社會變遷的反映。是美國空姐落伍了,不如中國空姐嗎?還是中國的航空服務業趕超了美國?其實,中國單一的漂亮空姐群,正好說明在勞工和人權的觀念上,中國只相當於美國七十年代之前,落後了三十年。當中國航空繼續發展,航空交通廉價安全、比汽車還便宜,當不那麼姿色出眾、不那麼年輕、甚至半老的徐娘和大叔大伯也能擔任乘務員,社會才會向前邁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