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以大幅加薪平息員工自殺風波,繼而傳出將大規模遷往內陸其它省分,香港明報今天報導分析,深圳富士康短短時間內的舉動似是匪夷所思,但細研下其實合情合理。
就在富士康於上週日宣布二度加薪高達66%後,外界已立即對此次加薪給富士康帶來的影響進行評估。野村證券預估,富士康第二波加薪將使鴻海集團今年的成本增加人民幣45億至50億元。其中,在最糟糕的情怳下,富士康可能要額外多聘2萬人來彌補短缺的工時,這部分額外增加的成本就要花上約 23至25億元。
花旗環球證券表示,富士康的加薪幅度高得令人難以置信,就算富士康到明年底都不擴充人手及加薪,其明年的獲利預估最少仍會下降36%。
在這種情況下,無論富士康是否有足夠能力承擔起這大幅增加的勞動成本,鴻海都必須給股東一個合理交代。再者,富士康工資增幅在短時間內高逾60%,正常企業根本很難做到。因此,一方面加薪、一方面減人手或內遷到工資較低廉的內陸地區,就是富士康其中一個可以令收支平衡的辦法。
作為全球最大的代工廠,富士康是只「會生金蛋的鵝」,特別是對深圳市而言,其經濟之起飛,可說有一半功勞歸富士康所有。
據瞭解,富士康在大陸有80萬以上員工,而深圳就有40多萬。過去多年,富士康產品出口量佔深圳外貿出口總數20%以上,每年為深圳創造出超過百億元的稅收。
早在2008年,富士康本打算將生產重心陸續移至廈門,但金融海嘯爆發後,為免其離開會使深圳經濟一蹶不振,加上出口前景不明朗,富士康遂暫時擱置其內遷計畫。
對深圳市來說,富士康一旦遷離,其影響絕不僅是稅收的減少。首先,周邊住房出租率、餐飲娛樂、酒店等行業會受到衝擊;其次,其它相關產業鏈上的企業隨時會因為富士康的遷移而跟隨遷離,屆時對整個龍華區甚至整個深圳的影響,恐怕不是深圳市政府可以承受得來的。
深圳現有40多萬員工生產線將逐步遷往內陸,龍華廠區30萬人11個工種只留下2個利潤高的工種,擁有逾10萬員工的觀瀾廠區將與龍華廠區合併。
經濟界人士表示,深圳富士康兩次加薪後面臨更高成本,搬遷目的就是為「降低成本」。
有大陸學者分析,富士康生產線轉移內陸可大大降低工資成本,如天津和煙臺最低工資標準僅920元,武漢只有900元,比深圳的2000元差不多少了一半。
富士康集團國際發言人童文欣解釋,深圳富士康早在2006年就計畫搬遷內地,過去8個月已開始逐步實行。今次搬遷有兩個目的,一是四川成都、江蘇淮安及天津等廠房設施基本完成,生產線員工調配可減輕深圳壓力;二是配合廣東省政府「騰籠換鳥」政策,將低附加值項目向內陸轉移。「但搬遷計畫是一個很長的週期」。
據深圳富士康員工透露,生產線搬遷涉及手機和計算機配件等產業,例如惠普伺服器研發部將全部搬往天津,相連生產線也一同搬走,2個月內完成,除天津外還將搬往山東煙臺、武漢等地。
富士康某研發部副總對員工下動員令:「搬肯定要搬,不想去的員工先別著急,能調換部門的盡量調換。」
觀瀾廠區有員工無奈地表示,在深圳已住三四年了,打算在這裡成家,怎麼可能搬走?如果能換部門就換,不然只能離職了,目前有不少員工打算辭工。
富士康科技集團多年來在深圳、東莞、昆山、杭州、蘇州、北京、天津、太原等地設有近50家全資子公司,在華南、華東、華北等地創建8大科技工業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