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先生一看到這兩隻小傢伙,就喜歡上了。不過,最緊要的事,還是先確認它們的身份。因為捕到它們的村民,沒人叫得出它們的名字。
朱先生是寧波市老年大學的學員,前些日子,他和幾個愛好攝影的學員到東錢湖洋山嶴拍照。在當地一村民家吃飯時,村民無意中說起,在水溝邊的一堆爛葉中發現了兩隻怪獸,抓回村裡後,沒有一個人叫得出它們的名字。
朱先生好奇,也湊過去瞧了瞧。它們長得有點像蜥蜴,身長約七八厘米,腹部呈朱紅色,頭部大,四肢細長,尾巴長而扁,爬行時5指張開,有那麼一點像恐龍。
拍了照後,朱先生拿回去給老年大學的老師看,老師也認不出來。於是,5月14日他們又回東錢湖,把怪獸帶了回來。
「這兩條是鎮海棘螈。」寧波大學生命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生物系副教授謝志浩在仔細辨認過後,給這兩個小傢伙確認了身份。
誕生於1500萬年前 被稱為「活化石」
據謝志浩介紹,鎮海棘螈1932年首次在鎮海縣城灣村內被發現,此後50年在該地再未發現該種標本,直到1978年在瑞岩寺(現屬北侖區)附近再次發現鎮海棘螈。
因中國僅存該區域,故名鎮海棘螈。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鎮海棘螈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也是寧波市唯一以地方命名的珍稀野生動物。其種群數量比大熊貓等極度瀕危的物種數量還少。
謝志浩說,鎮海棘螈的分布範圍很小,主要集中在北侖柴橋瑞岩寺附近不過幾百平方米的狹窄範圍內。這個物種誕生已經有1500萬年,相當於活化石。
它們平時生活在石頭縫裡,每年到了四五月份的繁殖季節,就把猶如珍珠般晶瑩剔透的卵群產在落葉堆裡。孵化後的幼體要在水中生活一段時間,等器官發育完全後到陸地上生活,而不是水中,「這一點和其他兩棲動物有所不同。」
「自然孵化下,受環境、氣候影響大,極少有幼體能夠順利發育並登陸上岸成為具有繁殖能力的成體。」謝志浩說。
東錢湖可能是 鎮海棘螈又一原生地
「以前也聽說過東錢湖有人發現過鎮海棘螈,但這次算是眼見為實。」謝志浩說,鎮海棘螈行動遲緩,遷徙能力很弱,對生活環境依賴性極強,「因此不太可能是從北侖長途遷徙過去的,這個鎮海棘螈的種群很可能是在東錢湖土生土長的。」
「它們畢竟是珍稀動物,應該放歸大自然。」朱先生說,他們也希望相關部門能夠盡早對這一片區域進行研究,加緊保護,「這個物種那麼珍貴,它們的棲息地一旦遭到破壞,就會對整個種群的發展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