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一○年四月十五日《人民日報》第二版刊出了溫家寶回憶胡耀邦的文章《再回興義憶耀邦》,文章具體回憶了一九八六年二月,剛調任中央辦公廳副主任的溫家寶和中央機關在胡耀邦的率領下去貧困地區調研的往事,重點描述了胡耀邦優良的領導工作作風。此文選擇在胡耀邦的忌日發表,被人們解讀為有其特別的含義。
正是一九八九年胡耀邦去世後,大量學生聚集在天安門廣場,由悼念胡耀邦轉為一場要求民主的運動。經過一個多月的對峙後,中共強硬派派出軍隊,釀成了流血的「六四」事件。「六四」事件後,儘管中共對胡耀邦的評價依然維持四月二十二日胡耀邦追悼會高規格評價,但另一方面又不讓人提起這個名字,「胡耀邦」成了敏感詞,明褒暗貶。
二○○五年,和胡耀邦共過事的中國最高領導人胡錦濤決定當年十一月二十日胡耀邦的誕辰日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胡耀邦誕辰九十週年紀念大會」。後來由於事端非常敏感,當局怕危及社會穩定和引起一些領導人、元老的反對,改在十一月十八日在人民大會堂小會議室召開規模較小的座談會,刻意讓在國外出席峰會的胡錦濤缺席。座談會仍然有溫家寶、曾慶紅、吳官正三位常委出席,溫家寶主持,主管黨務的曾慶紅作主題講話《在紀念胡耀邦同志誕辰九十週年座談會上的講話》。曾慶紅代表中央重申十六年前悼詞中的高度評價,具體回顧了胡耀邦一生的歷程,並讚揚胡耀邦的領導作風,引述了很多當年悼詞中的話。
雖然紀念大會改為座談會,胡錦濤沒有出席,但胡耀邦這個名字很大程度上又開始見諸大陸的報端。一直敢言的《炎黃春秋》二○○五年十一月號刊登了《我們心中的胡耀邦》專題,請到田紀雲、李銳、胡耀邦秘書曹治雄等多位黨內元老撰文懷念,並在封面內頁登載了幾幅首次在大陸刊登的胡耀邦照片。《炎黃春秋》大膽寫道,因為某些原因,包括它在內的大陸媒體這些年都不提及胡耀邦這個名字,並表達了歉意。
在一九八六年解決胡耀邦問題的「黨內生活會」上,一眾元老和一些較年輕的高級領導人批評胡耀邦,其後沒經過中央全會就完成了辭職程序。而二○○五年胡錦濤紀念胡耀邦的措施之一就是出版胡耀邦傳記,其中屬於國家出資的著作項目而被稱為官方版的《胡耀邦傳》,由胡耀邦的老部下、五位共青團資深老幹部張黎群、張定、嚴如平、李公天、唐非撰寫,共有三卷,全書約九十萬字。這部書其中就寫到了生活會元老批判胡耀邦等的往事。中共當局卻不許這部歷時十五載經過大量採訪寫成的傳記完整出版,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顧及當時曾參加批判的元老的後代怕壞了名聲的心態。當年元老起勁地批判胡耀邦,事後元老的後代卻害怕讓老百姓知道。這說明瞭胡耀邦因主持平反大量冤假錯案等而在民眾心中積累了崇高的威望。
當局要求這三卷書作修改,但作者不同意,因為它影響了事實的表達,當局還強調不許在港臺和海外出版。最後第一卷經刪改後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這第一卷的時間跨度是一九一五─一九七六年,是敏感度最低的一卷,沒有把改革開放後的高層權爭展露出來。《胡耀邦傳》第二卷記述的是胡耀邦為在反右運動和文革期間被打倒的人平反的事跡;第三卷則講述他下臺的前後經過,但都被雪藏了,出版之日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