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海報
《小兵張嘎》
張嘎小朋友名不見經傳,在中共的黨史資料裡找不到他,但御用文人們硬是把他的事「整理提高」,拍成電影,使他成為家喻戶曉的抗日小英雄。
實話說,影片《小兵張嘎》裡飾演張嘎的小男孩,真是一塊演員的料。他可以把一個少年兒童制服成年男子,而且三次制服不同的成年男子這樣一件幾乎不可能的事,演得活靈活現,真實得天衣無縫,吾輩都信以為真。如果當年參賽,拿他個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是沒有問題的。
有一首紅歌唱到:「我撂倒一個、俘虜一個,繳獲他幾隻美國槍……」。這算不了什麼。和張嘎比起來還差一截,張嘎是實打實地撂倒一個、俘虜兩個,繳獲了兩隻手槍一支步槍。豈止是小,簡直是大英雄。
影片裡的張嘎小朋友,看上去只有十二、三歲。在奶奶被日軍龜田小隊長殺死後(日軍的小隊長好多都叫龜田的),小張嘎「化悲痛為力量」,背起行裝就「找部隊去」,要為奶奶報仇。他當然是去找共產黨八路軍。如果他投了忙於和日軍廝殺的國民黨軍隊,即使他撂倒一個班的日本鬼子、俘虜兩個排的偽軍,他也成不了中共眼裡的英雄。還有可能作為國民黨特務在解放後給「鎮壓」了。
找到部隊後,張嘎第一次執行任務是和游擊隊員羅金保一道擺攤賣西瓜,待日軍翻譯官「胖翻譯」來買瓜時將他活捉。等著等著,胖翻譯果然隻身一人前來買瓜(他們想等誰誰就會來的)。看著胖翻譯腳上那雙錚亮的尖頭皮靴,我真希望小張嘎離他遠一點。被他踢一腳,至少要躺床上十天半月,踢中要害,將來就別想娶媳婦了。而且,張嘎身上除了那把木製假槍外,就只有面前那堆西瓜了,用西瓜砸胖翻譯,肯定被他躲開,畢竟是職業軍人嘛。何況,胖翻譯的手槍就在腰間,伸手拔槍應該只需半秒鐘。
就在我這樣想時,張嘎捧起西瓜砸向胖翻譯,其後一躍而起,竄到胖翻譯身後,拔出木製假槍,頂住胖翻譯的腰說:「不許動,舉起手來!」並伸手從胖翻譯的腰間取下手槍,這一切都發生在我預估的 「半秒鐘」裡,真是神速啊!
這一次有羅金保在場,不能全算張嘎的本事,下一幕就不同了。那是在一場伏擊戰的尾聲,偽軍官在河邊逃跑,小張嘎在岸上追趕。軍官手上有真槍實彈,張嘎手上只有木製假槍,雙方實力對比如此懸殊。只見軍官頻頻開槍,都被小張嘎躲過(共軍都有躲子彈的本事)。軍官的子彈打完後,我擔心一時衝動的張嘎會跳下去和對方肉搏,畢竟他初生牛犢不怕虎(不怕還不怕,但那虎還是會吃人的)。須知那軍官一拳一腳足可把小孩打昏,何況,他那把空槍敲下來,腦袋就是個大洞。
正想時,小張嘎飛身而下,與軍官近身肉搏。很快就奪了對方的槍,將其俘虜。一點也看不出兒童與成年的區別,更看不出職業軍人與普通百姓的區別。現在奧運會和錦標賽之類的,分什麼青年組成年組、輕量級重量級,完全是多餘的。
張嘎最後一次「收拾」成年人,是在他被捕之後。當時他被關押在炮樓下,由一名偽軍士兵看守。突然戰火滾滾,濃煙把他們兩人熏得夠嗆。張嘎趁勢舉起木凳砸向偽軍,只一招就把他給幹掉了。
用張嘎這樣的未成年來抗日,實在是絕妙的辦法,未成年嘛,即使犯罪也不治罪。你看張嘎被捕之後,偽軍官要槍斃他,龜田制止說: 「他的,死了的不行的。」
不止是張嘎,還有什麼紅小鬼、小冬子、雞毛信娃娃……,還有成千上萬的兒童團,弄得日本鬼子在中國呆不下去,只得灰溜溜地逃回日本。
我一直對毛主席有個意見:既然我們利用張嘎式的兒童團,打敗了強大的日本帝國主義,為什麼不用兒童團收拾腐敗的國民黨呢?在偉大的解放戰爭中,兒童團都到那去啦?為什麼都消失了呢?我們解放區裡的兒童團少說也有幾百萬,一個收拾三個,早把國民黨殲滅了,無需三大戰役、也無需百萬雄師。
我對第三代第四代領導人也有同樣的意見,那幾百萬解放軍全都可以退休嘛,節約下來的經費可以全部投入的社會主義建設上去。戍守邊疆,保家衛國的事,全都交給兒童團。又省事又省錢,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