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都在海上交易啦!怎麼抓?」嘉義縣東石鄉網寮村蚵民戴通明無奈地說:「只要臺灣蚵仔產量減少,中國走私的蚵仔就會進來,在市場上都是混著賣,消費者根本看不出來。」
雲林淺海養殖發展協會理事長林進郎指出,中國為了讓蚵仔走私到臺灣時仍保持新鮮度,都會泡藥、冷凍成「蚵餅」,在臺灣上岸後再解凍,「你知道嗎?那蚵仔解凍四、五天都還不會死耶!你敢吃嗎?」
劉富光表示,中國養殖業最大問題是餵食魚的飼料,養殖過程管制不嚴,飼料用得亂七八糟,甚至用到飼料的原料去餵食,像黃豆粉、死雞內臟、家禽廢棄物等等,漁貨品質不好,但這些不好的漁貨卻常銷到臺灣。
蔡長雄在嘉義養鰻魚,他說,前幾年中國鰻魚遭遇水污染,外銷日本藥檢不過被整船退貨,沒想到同一批貨,中國竟殺一殺、加工後,從第三地運到臺灣賣,臺灣儼然成為次級漁貨銷售市場,消費者食品衛生安全誰來把關?
戴通明指出,對盤商來說,當然覺得簽ECFA很好,「反正中國貨便宜嘛,買回臺灣混著高價的蚵仔賣,賺更多,但真正養蚵的人家怎麼辦?這些盤商會以中國蚵價壓低臺灣蚵仔的收購價,最後受害的就是辛苦在這一片土地養蚵的蚵民啊!」
中國漁貨充斥 藥檢將是大問題
布袋鎮岱紅裡里長蔡雄瑞養蚵三十年,他表示,其實以臺灣內銷市場來說,蚵仔的量已經夠了,所以中國走私一進來就會影響價格,中國一斤才二十到三十元,臺灣要一百元,中國蚵一進來,價格就會被拉低,所以大家很怕ECFA一簽,中國養殖產品傾銷臺灣,污染、颱風,再加上中國產品襲擊,「真不知這蚵仔要怎麼養啊!」
嘉義縣漁貨包裝廠老闆最瞭解整個漁貨市場,他說:「我們每天在裝漁貨怎麼不知道,中國魚和臺灣魚有很高的替代性,政府若不保護漁民,遲早臺灣市面上充斥的全是中國魚,藥檢會是個大問題啊!」
劉富光指出,臺灣內銷最大問題就是走私,和最適規模量沒有普查出來,繁殖太多就會「魚賤傷漁」,產業就會沒落;同時,臺灣要善用養殖漁業產業分工優勢,有效執行生產履歷,不僅讓國內消費者吃得安心,還可在國際市場與中國漁產有效區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