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中,鐵水花四溢,美麗繽紛堪比煙花。
李文華(左一)在熔鐵準備表演「打鐵水」。
用手掌接住1200℃至1500℃的鐵水,迅速拋向空中,頓時空中綻放出絢麗奪目的「煙花」。而表演者手掌心除有些微微發燙外,毫髮無傷。這手絕活就是流傳攸縣有300餘年歷史的「打鐵水」。記者從攸縣文化館獲悉,李文華就是空手 「打鐵水」的第七代傳人,3月31日,記者在攸縣上雲橋鎮李家巷採訪到了這位奇人。
傳統「打鐵水」寓意驅邪祈福
在攸縣農村一處偏僻地方,記者找到了李文華的家。提起打鐵水,62歲的李文華興致盎然。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補鍋匠很受歡迎,有些補鍋匠有絕活,他們將補鍋剩下的廢鐵水拋灑在主人家的廳堂裡,飛濺的鐵水碰到堂屋頂後發出‘噼噼啪啪’的聲響,又好看又辟邪消災。」李文華的師傅是「打鐵水」第六代傳人寧金華。
「空手‘打鐵水’有兩個要點,就是膽子要大,出手要快,幾秒鐘內就要將倒在手掌中的鐵水拋出去,打鐵匠常年和高溫鐵水打交道,練就了耐高溫的本事,練習空手‘打鐵水’之後,即便千度高溫也傷不了手。」李文華說,「打鐵人用鐵鉗夾著杓子舀鐵水,然後倒在手掌中,迅速拋到空中,如此反覆,空中就化成了五彩繽紛的‘煙花’。」
列入「非遺」保護項目
「進入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隨著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農村要補鍋的人越來越少,補鍋匠們紛紛改行,我也已經近30年沒有補鍋了。」李文華說。
據瞭解,隨著補鍋行業的沒落,「打鐵水」也是難覓後繼之人了。攸縣文化館副館長劉巧艷介紹,為了保護傳統文化,近幾年攸縣文化館「非遺」項目小組對此進行了搶救性保護,目前,「打鐵水」已列入株洲市「非遺」保護項目,並確定每年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晚上為「打鐵水」表演日。
「去年中秋節晚上,我在縣城體育場前坪裡表演了一次。」李文華說,「碎鐵熔化後,我空手‘打鐵水’,一口氣拋出了30多把,鐵水花飛濺出五六米高,在燈光下折射出紅色、橙色、藍色等,如同天女散花般漂亮。」當晚持續了40多分鐘的表演引來陣陣歡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