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各界對央企在「兩會」之後瘋狂搶地的質疑聲浪,作為央企大管家的國務院國資委昨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稱除16家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外,還有78家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正在加快進行調整重組,在完成企業自有土地開發和已實施項目等階段性工作後要退出房地產業務。
應該說,國資委能在第一時間就一些央企特別是主業不是房地產的央企的「搶地」行 為給出回應,這個姿態首先值得肯定,起碼說明國資委對於央企一擁而上投資房地產在大的方向上是不支持的;也說明78家央企的投資房地產行為,無論在政治、 經濟,還是國家管理層面,都缺乏起碼的民意基礎。
但同時,國資委的這個回應,也是為央企投資房地產受到的質疑進行解釋。試舉幾 點:其一,國資委指出,自國資委成立以來,中央企業房地產業務進行了大幅度調整重組,先後確認和公布了16家以房地產作為主業的中央企業,三級以上房地產 子企業戶數由原來的728戶減少到目前的373戶,集中度明顯提高;其二,國資委進一步以央企瘋狂搶地的2009年為例,用統計數字說明中央企業房地產業 務銷售收入約佔全國商品房銷售收入的5%;房屋銷售面積約佔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的3%;其三,國資委用數據說明,央企的房地產業務仍然集中在16家主要從 事房地產業務的企業,銷售收入佔全部中央企業房地產業務銷售收入的86%;淨利潤佔全部中央企業房地產業務淨利潤的94%;其四,國資委指出,中央房地產 企業在主動履行社會責任、承擔國家保障性住房和安居工程建設任務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沒有給出有力的數據說明。
作為128家中央企業的大股東,給予解釋和說明也屬情理之中,卻並不能否認中央 企業出於短期逐利的目的而大舉進入房地產業,2009年很多數據和實例都更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比如,2009年,全國60%以上的地王都是中央企業制 造,中央企業究竟拿多少錢去買地,囤積了多少土地?再比如,2009年房地產市場非理性繁榮的原因之一就是地王的頻現,但這些企業在拿了地以後未必馬上開 發,而是囤積起來玩炒地皮的遊戲,所以用房地產銷售收入來說明央企沒有支配房地產領域沒有說服力。國資委以中央企業在保障房建設方面承擔了「積極作用」來 說明中央企業投資房地產的合理性,但事實上大量的保障房都由地方進行建設,中央企業在保障房建設方面的作用還需要用真正的數據來說明。
在目前房地產市場混亂,畸形的房價已經影響中國社會和中國經濟穩定發展的背景 下,中央企業肆無忌憚地製造地王,的確有違中央企業成立的基本宗旨。改革開放30年來,對於中央企業的定位是有基本共識的。即其存在的目的是為了在戰略 性、基礎性領域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和影響力,而不是與民爭利,更不是和普通的公司一樣搞一些短期的投資行為。而且,中央企業一般都具有副部級的行政級 別,在溫總理表態要將房價控制在合理水平的承諾面前,卻用自己搶地的行為唱反調,有損中央政策的公信力。
有人認為,中央企業既然是企業,投資房地產就是企業自主的行為,沒有什麼錯。這 完全是一種罔顧國情,不體察中央企業具體情況的幼稚看法。在國資委的產業定位中,七大需要中央企業控股的產業並沒有房地產業,而且,在房地產領域,中央企 業本身的競爭力其實並不強,在當前房價高漲的情況下,貿然殺入,最終買單的可能仍然是國家。
有鑒於此,建議除了要求78家非房地產主業的公司退出房地產領域之外,應該更進 一步明確規定中央企業徹底退出房地產投資領域,而將精力集中在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基礎性領域,在這些領域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這樣才能釐清中央企業的職能 定位,才能減少國家房地產調控政策的人為阻力。特別是,國資委雖然明確表示78家央企要退出房地產業務,但並沒有給出明確的時間表,其實早在2004年, 國資委已就清理中央企業的房地產投資進行過一次努力,但因為種種原因而夭折。希望這一次不僅讓78家非房地產央企退出,更要為未來中央企業全面退出房地產 拿出實際行動,這樣才能為已經飽受質疑的房地產公共政策重新建立信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