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成癮症」指的是過度使用網路,導致影響正常生活的人。依據美國一份統計數據顯示,如果一個人一個月上網時間超過144小時(平均1天約3∼4小時),即可以被歸類為「不正常的行為」。
一、 網路成癮症的特徵
具有「網路成癮症」特徵的高危險群,通常會出現一些與病態性賭癮(Pathological Gambling)、運動狂(Compulsive Exercise)、購物狂(Compulsive Shopping)、或工作成癮 (Workaholic)等衝動控制障礙症(Impulse Control Disorders)或物質成癮疾患(SubstanceAddiction)相似的核心症狀,包括:
(一) 難以自拔的上網渴望與衝動
會出現衝動性的上網症狀(Compulsive Internet Use)。會對網路世界中的某些內容產生難以自拔的著迷,經常惦念該事物,且有重複上網尋求該內容的衝動,一旦上了網,就彷如「黏」在網上,且精神較為振奮,很難下網。
(二) 永難滿足的上網慾望
一般人偶而也會有想上網衝動,甚至有時也上網幾小時,不過,下了網就回覆原先的活動與興趣。然而,成癮傾向高的人,隨著使用網路的經驗增加,上網的耐受性症狀(Tolerance Symptoms of Internet Addiction)大增,亦即,網路滿足感的閥值也節節上升,必須透過更多的網路內容與更長久的上網時間,才能達到原先的上網樂趣與滿足程度。
(三) 難以忍受離線空窗期
網路的戒斷症狀(Withdrawal Symptoms of Internet Addiction),就像其他物質成癮問題一般,一旦形成上癮了,要戒除上網的行為就相當不容易,而且,無論是主動或被動戒除,都會出現焦躁不安、情緒低落的症狀。譬如,因停電突然被迫停止使用計算機,或家長老師的嚴格介入,被迫離開計算機停止上網,或者是自己下定決心要減少上網,都容易出現挫敗的情緒反應。例如,情緒低落、生氣、空虛感等,或是注意力不集中、心神不寧、坐立不安等反應。
除了上述的身心行為症狀外,重度使用計算機甚或網路成癮的人,還要付出一些社會適應與身體健康的代價。譬如,因黏膩於計算機屏幕,而忽略原有的家居與社交生活,包括與家人朋友疏遠。過去曾有人以「足球寡婦」戲稱因丈夫著迷足球大賽而感到孤獨寂寞的妻子,後來有人用「網路寡婦/鰥夫」來描繪成癮者的家人。此外,因長時間上網,造成時間管理失當、作息不定,遂而耽誤工作、學業,進而影響正常生活,甚至出現身體不適反應,例如:眼睛酸、視力減退、頭痛、肩膀酸痛、腕肌受傷、睡眠不足、胃腸不適等問題。
二、 網路成癮之治療與輔導策略
對於已經出現網路成癮症狀的青少年,又有哪些矯正治療的策略呢?目前最常見的治療方式是認知行為取向的治療,其原則與步驟簡列如下:
(一) 覺察問題
必須提高成癮者自己與老師家長對問題的覺察。下列項目可供作為初步篩檢是否已有成癮問題於症狀:
1. 在家裡
(1) 在計算機前的時間增加。
(2) 離不開計算機,若被打斷,顯得相當不耐煩,甚至生氣。
(3) 無法上網時,感到(或顯得)空虛、鬱悶。
(4) 打計算機或上網時,感到(或顯得)很興奮。
(5) 熬夜上網或清晨仍在上網。
(6) 與家人相處時間減少或不樂意參與家族活動。
(7) 對於自己上網的時間長度或網路內容會撒謊。
(8) 睡眠與飲食作息不正常。
2. 在學校裡
(1) 成績退步,而且老師注意到她/他上課打瞌睡。
(2) 逃課或請假頻率增加。
(3) 與同學相處的關係變差。
(二) 提升改善動機
治療者與個案共同確立第一個目標:學習區辨正常的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的特徵。治療者需隨時注意個案的努力,並予以鼓勵,並避免苛責他的不足或改善速度。
(三) 訂定改善的目標與契約
治療者與個案共同訂定一些作息安排,譬如:一天可以上網多久,何時上網。如果初期自我的克制力還不夠,可在個案的同意下,邀請家長協助提醒,或善用鬧鐘、提醒物等來輔佐。
(四) 學習其他技藝或拓展其他活動
治療的後期,當個案越來越可以履行有限制的上網契約時,開始鼓勵他們也花一些時間從事其他活動,譬如找家人或朋友聊天,與他們一起出遊,參加社團活動,報名學習其他技藝或娛樂活動等。
隨著現代生活忙碌,e世代的父母在工作之餘,能陪伴家人的時間逐漸減少,但是若疏於對青少年網路問題的注意,一旦子女身陷其中相信是亦更沉痛的遺憾。建議網路世代的父母,應該從小就注意網路時間的規劃和限制,並培養健康良好的生活習慣及多元發展的興趣與能力,降低孩子們對於網路及計算機的依賴性,將未來網路成癮的機會減到最低,還給我們下一代一個健康快樂的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