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所小學中學習中文的小學生
美國的漢語學習熱延燒許久,需要漢語教師的學校愈來愈多,因此美中雙方都在積極從中國引進更多漢語教師。這些教師究竟為美國學校帶來了什麼影響呢?
為應付日益增長的漢語熱,美國大學理事會(College Board)四年前首度嘗試了漢語客座教師計畫。這個組織一方面從中國直接延攬合格的漢語教師,一方面接受有興趣提供漢語課程的學校提出申請。
*需要漢語教師的美國學校增加*
這些學校普遍分布在教學資源比較貧乏的地區,由於當地找到漢語為母語的教師不容易,大學理事會的系統於是變成了理想的渠道。
大學理事會中國語言和文化項目主任肯特爾表示,向他們提出申請的學校逐年增加,顯見學校開始正視漢語學習需求。肯特爾說:「我們確實看到了增長。我們預期今年9月會有將近250名老師在美國工作。目前是138名。」
大學理事會不僅引進漢語客座教師,還定期組織漢語橋代表團,在過去四年一共送了兩千名美國學校代表到中國實地觀摩教學,這大大提升了美國學校教授漢語的意願。
新澤西州曼德漢學區學監珍妮曾在中國待了一星期,她對當地教師的熱忱印象深刻,回來後決定新增漢語課程。
珍妮認為,學好一種語言要從小開始,比較可能有正確的發音和語法。珍妮表示:「有說母語的人真的很重要,使學生能夠正確學習另一種語言。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是個很好的機會。除此之外,我們希望學生學習更多關於中國和亞洲的文化。」
*中國教師的經驗談*
漢語客座教師計畫由美國大學理事會和中國的漢辦合作。漢辦是下屬中國教育部的一個非政府機構。漢辦主導漢語客座教師的甄選,而書面資格審查和英文面試等實質招募工作則由中國各省教育廳負責。漢辦除了將教師從中國帶到美國,還支付教師部分生活費用,美國學校的財政負擔因此得以減輕。
自這項計畫2006年開始以來,有超過325名漢語教師透過美國大學理事會的中介,從中國來到了全美大約30個州的學校教授漢語。陳千謙就是其中之一。
陳千謙原來在湖南大學教英文,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英語溝通更不成問題。去年7月是她初次來到美國。
陳千謙表示,她從未在英語系國家生活這麼久,她不僅期待在美國工作和生活的經歷對將來的英語教學有幫助,也身負國民外交的使命感。她說:「我想我們做這個事情是很有意義的,我們雖然不是官方的大使,但是我們可以成為民間的中國形象的代表。」
陳千謙目前在新澤西州曼德漢學區三所中小學教初級漢語,對象是五年級到八年級的學生。她以循序漸進的方式上課,每堂課開始先介紹中國文化,再以此教學生詞彙。陳千謙表示:「剛開始來的時候英文用得比較多一點,因為小孩子他不是很明白,但是上著上著會不斷加漢語,漢語大概會達到60%或70%。」
*教師和學校的適應問題*
陳千謙對異國文化十分熟悉,基本上沒有適應問題,但她同意在異鄉生活不易。陳千謙建議想來美國教授漢語的人平常時候就要加強自身的英語能力和對美國文化的認識,而爭取家人的支持也很重要。她說:「如果真的是一個人待一年的話,很難待下來。」
這些漢語客座教師屬於短期訪問性質,一般為一年,最多三年。對學校而言,事實上也存在著適應的問題。珍妮表示,他們將會重視不同客座教師間的銜接,以確保教學的連貫性。肯特爾強調,大學理事會在學校提出申請時就特別要求校方必須有長期的漢語學習計畫,以避免中斷學生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