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年來,都在說知音,談知音,又有多少人品得知音的滋味!
俞伯牙,春秋時晉大夫,精通音律,琴藝高超。
中秋夜,伯牙乘船浮漢陽之濱。清風明月,草木婆娑,萬籟俱靜,遂操琴寄懷。琴聲清越,妙妙乎方入佳境,琴弦忽然斷裂。伯牙大驚曰:知音高妙來也!遊目四顧,見江邊一人,布衣荷柴,面如冠玉,骨骼清奇,乃一年少樵夫也。伯牙出船相邀,禮畢坐定,方知樵夫名鍾子期。伯牙曰:吾鬱鬱不得知音久矣。今對月浮江,聊抒情懷,不期得與先生,古琴有知,斷弦以告。先生可否與吾漁樵問答否?鍾子期曰:然。
伯牙大喜,遂續斷弦,演"高山流水"。曲至高山之巔,子期讚曰:"巍巍乎志在高山",曲至流水蕩漾,子期嘆曰: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情不自禁曰:真吾知音也!
伯牙因事務纏身,不得不回晉國。行前與鍾子期約定,來年中秋夜再於此地相見。
來年中秋夜,伯牙按期赴約,卻不見鍾子期。訪其鄉鄰,乃知鍾子期已逝,其墳塋在漢陽之濱聽琴處。伯牙悲慟異常,遂於其墳前演高山流水。演畢, 奮力摔琴於墳旁大石。以後,伯牙終生不再撫琴。後人感二人故事,遂於伯牙、子期相會處建琴臺一座。這便是古琴臺的由來。
或曰:高山流水至今音韻錚錚。然,誰能詮釋 "知音"二字? "知音"焉在?
那伯牙所謂知音乃知曉"天音"。天道幽遠,惟真惟善惟美方合天道,方出天音。那鍾子期能聽懂天音,也因其內心合於天道,方能體會伯牙琴中所含妙味。
古人也把美好的音樂稱作"德音",謂音樂當展現真誠善良美好。
而靡靡之音,則亂人情懷,激人惡氣,毀人意志,實乃惡音也!
至於庸人所言知音,不過臭味相投,沆瀣一氣而已,實在玷污"知音" 二字。
其實,伯牙也太過執著。縱使人間無知音,天地也在傾聽!縱使當時無知音,難道將來無知音?高山流水不是流傳至今嗎?
而音樂天才,本秉承天地造化而生,負有以德化音,以音養德,善化眾生的使命。僅以鍾子期為知音,豈不是過於執著自我感受,而忘了萬物生靈嗎?!
但願人們都能明白"知音"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