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在這茬海歸大軍中真正找機會回國創業的人不是很多,有一些人甚至是在不瞭解國情的情況下回去的,結果無奈再一次返回美國的人也不是少數,幸好這些想回來的人還能回來,否則不知道要有多少人會上演多少悲劇了。自從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大批的留學生和研究人員開始有機會到美國學習和工作,幾十年來他們在美國甚至全世界的各個國家都安家落戶了,過去有一句話:"不到美國,算不了出國。"也許正是這句話的影響出國的人們更加熱衷於到美國。
就像現在國內很多人不瞭解美國一樣,那個時候的我們同樣不瞭解美國,剛到美國的時候那種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應的感覺,只有我們今天還生活在這裡的人有體會。記得九十年代初國內有一部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當時在國內上映後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再後來一部書《邁哈頓的中國女人》更是讓那些還沒出國卻想出國的人熱捧,他們一邊不希望那裡描寫的是真的,一邊被那裡的一些情節所驚呆。記得前幾年跟一家中國朋友聚會的時候聊起來我們剛剛來到美國的那些年,其中一位先生就說:"我們哪個人沒有《北京人在紐約》裡王啟明的經歷?我們哪個人不比邁哈頓的中國女人經歷更豐富呢?"這句話至今我都記得。也許有些國內的朋友看到這樣的說法會不理解,會說,那幹嘛不早一些回來呢?這是另外一個話題了。正因為在海外的華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因此當人們在海外站住了腳,安家落戶了就等於是成功了,這些人為今天的生活所付出的決不是沒有這樣經歷的人們能想像的到的。因為那個時候能出國的都是國內的人才,他們如果不出國,都會有比一般百姓好一些的日子,有房子、有比較高的工資、有著各種各樣的職稱和頭銜,至少他們都被稱為知識份子,在家裡和親戚朋友當中應當是屬於被羨慕的對象。
如果要找對象的時候也是很有優先條件的,如果有些人再有了當時很少有的碩士學位什麼的就更是光宗耀祖的一件事了。而當這些人來到美國就要從王啟明和邁哈頓的中國女人做起,這對於原本在國內都沒有從這裡為起點的人們來說確實是一個不小的挑戰,而這些人真的幾乎個個都這麼過來了,因為他們懷揣著夢想,他們知道今天的王啟明和邁哈頓的中國女人就是明天美國某個公司的總裁和老闆,當然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的夢想都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巨大付出實現了。
同時很多人也在這個過程中永遠留在了奮鬥的起點上,有些人儘管很有才華,但是生活能力比較低,在家裡跟工作都忙的情況下發生意外的也有不少,我就知道一個30出頭的年輕人,自己畢業了有了工作就把太太從國內接來了,後來太太生了孩子不太會帶,這個年輕人白天要上班,晚上要照顧太太和孩子,在有一天早上上班的路上開車睡著了,結果跟對道上的車相撞當場死亡。當他太太想帶著孩子帶著他回國的時候連張機票錢都沒有,結果這個年輕人的同學和華人朋友湊了錢給他們買了機票回國了。這樣的例子不是一個兩個,如果他們不出國也許今天這個年輕人早已是某個大學的教授或某個研究所的研究員了,他太太和孩子也無需他照顧,家裡父母姐妹有的是人會願意替他照顧他們的。
那個時候中國的情況跟今天大不一樣,大學畢業後是包分配的要是研究生還可以選擇去北京、上海呢。因此在那個時候出國的人們所承受的壓力應當是可想而知的,而當他們在美國落下了腳在遇上被裁員甚至裁員後找不到工作這樣的事情的時候他們心理的承受能力再一次面臨重大考驗,而這個時候這些人已經不再年輕了,不要說要他們重頭再來就算是降低一些條件都是挑戰。很多人有不止一個的孩子,很多人有著比較大的房子貸款還沒付完,很多人還負擔著國內家人的一些費用,有一些平日看不見的賬到了這個時候就變成了巨額的債務背在了每個人的身上。
在我居住的城市就有一個年輕人,他一直有著一份很好的工作,過去有個小一些的別墅已經就要付清了,在大家都換新房子的那幾年裡他也換了一棟更大一些的別墅,如果沒有意外這個房子會在幾年內就付清,要說是沒什麼的,可是就在他剛剛買了房子不久,上一輪的美國經濟危機來了,他不幸被公司裁員,太太剛剛從國內來美,根本沒有條件工作,他連再找工作機會都沒有,因為他每個月的薪水要付房貸,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他開車到了山上,在他認為最美麗的地方躍身而下,就這樣永遠留地在了美國。這樣的例子也不是這一個,我們生活在美國的人都會聽說過一些這樣的事情,這樣讓人傷心卻無奈的事情。
殘酷的現實其實在我們每個人面前都有。現在的中國跟過去的幾十年沒法比了,中國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迅速崛起,這是事實,可是隨之而來的同樣是緊張激烈的競爭,那種程度其實一點都不亞於美國。國內的一些制度的更改,讓很多人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加之人際關係的力量根深蒂固因此要想半路參與中國的建設和發展還想要有自己認為相當的待遇,這個難度應當是相當大的,也許根本就不可能。
很多人說孫博士有憂鬱症甚至是精神疾病,那麼這樣的情況下國內那個單位能在這個時候接收他呢?有人要給他一個月3800元的工資,這3800元看上去不少,可是他有3個孩子還有老婆要養,他有3個孩子那麼他太太的年齡一定也超過40歲了,這樣的年齡在國內應當是很難找工作了,想想孩子要上學,大人要吃住,這幾千塊錢應當不富裕,這不是孫博士要求高。當然你回到中國,要在中國找工作,不是中國一定要養你全家的,所以不能跟人家講條件,這正是一些海歸回去後不適應的地方,尤其孫博士在美國曾經是個人才。如果我們單從孫博士海歸後的一系列事情看是孫博士要求有些高了,可是如果能想像孫博士的經歷再看他的心理難以承受這一切也是有道理的。
因此在國內不瞭解國外的情況和海歸們不瞭解國內現狀的情況下發生這樣的事情不是沒有可能的,關鍵是我們這些依舊生活在海外的人們和國內那些有海外親人的家人們一定要瞭解情況,我們要海歸之前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和精神上的準備,要有回國依舊需要從頭再來的準備,而國內有海外親人的家人也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這個海歸之家不是衣錦還鄉而是再一次投親靠友來了。
以我看,海歸真正需要海歸的不多,很多人都是看到今天國內的人們光鮮的一面沒有看到他們辛酸的一面,要知道我們所看到的他們是同樣經歷了不比我們差的艱苦經歷而有今天的,而且他們如果想保持他們的光鮮就要一直這樣拼下去不能喘息,稍有不慎同樣會傾家蕩產的。
我們既然在剛來美國的時候有過那麼多的奮鬥經歷了,何差再來一回呢,其實很多當初華爾街的人現在就在紐約的大街上開著出租車,他們依舊生活的很好,不是嗎?當年跟我弟弟在一個公司裡工作的電腦工程師現在就在加州當出租司機,我們家人要外出或外出回來都是讓他接送的,他們家生活的也很好。所以不必要的海歸還是不要海歸的好,生活是給我們自己過的,不是過給別人看的,只要我們靠自己的努力能全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生活在一起這就是最大的成功。
来源:北美生活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