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來聖賢皆寂寞",古今能把《論語》倒背如流者恐怕不在少數,只是知己太難得。"有朋自遠方來",我們身處2000多年時空之"遠 ",重新認識這位可愛可敬的古人,不亦樂乎?讓我們來重新瞭解這位最偉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到底是怎樣一個人,為此,記者採訪了苦心研究孔學20多年的國學大師郭慶斌老師,讓他為我們還原一個真實的孔子。
孔子也曾遭同僚暗算
郭老師先向記者解說了孔子的"仕途人生",認為他是個因不得志而失落的人。孔子二十多歲就步入仕途,很快便有了些名氣。他飽讀經書、知識淵博,深受各諸侯的賞識,但也因為其才華出眾,遭到國內同僚的嫉妒、排擠和加害,仕途十分坎坷。在接連遭到同僚和敵國暗算後,55歲的孔子開始了周遊列國的旅程。
在周遊列國中,孔子曾想留在當時弱小的衛國幫助衛靈公治理國家,衛靈公開始很尊重孔子,給他高官厚祿,但卻不讓他從政。後來有大臣向衛靈公進讒言,說他很有才華,有眾多弟子,並且弟子也很有才能,一旦有異心可能會危及江山社稷。衛靈公開始監視孔子,孔子得知後說道:"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是君子應該矜持不會去爭些什麼,君子們聚在一起卻不會結黨私營)"以此來消除衛靈公的疑慮,但即使他如此說還是受到猜疑,被迫離開衛國。此後孔子多次離開衛國,又多次回來。68歲時在他的弟子冉求的幫助下,才回到魯國,可惜仍是被敬之而不被重用。因此直至孔子73歲因病去世也未得到重用。
其實,孔子從政是為了能更好地做教育,他一生弟子3000多人,弟子中更是出現72賢士。在孔子的晚年由於不受重用,孔子決定一心從事教育工作,在自己不斷獲取知識的同時,也加強了對弟子的教育。他通過自己親身經歷感悟出自己一人是無法改變現實的,希望他的思想能夠流傳下去,希望傳授給他們的知識傳授給更多的人。弟子們沒有讓孔子失望,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一起編譯了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論語》,讓孔子的儒家思想就此流傳下來成為中國文化中重要的思想派別。
孔子是個會武功的人
對於孔子是否會武功,可謂是眾說紛紜,郭老師通過多年苦苦求證得到結論,那就是孔子確實會武功。在孔子的那個年代是崇尚武術精神的,無論是貴族還是平民一般都會武藝。其實所謂的文弱書生是受明朝朱棣時八股文所限,才成了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孔子繼承了其父親的英勇,他的身高也達到了九尺三寸(大約在190CM左右),身材魁梧而且臂力過人,他腰間還經常佩帶一把寶劍。孔子在周遊列國時飽受刁難和欺負,他經常練劍,而且他十分贊成讀書人學習武技。孔子還向他的弟子們傳授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其中的射藝指的是:白失、參連、剡注、襄尺、井儀五科,現在很多人都認為是射箭。同時,孔子也涉獵過兵法,他弟子子路也是勇力過人、武藝高強,所以通過以上可以看出孔子確實是會武功。
孔子是個重感情的人
孔子雖然整日忙於政事或是教自己的弟子,同時對自己的兒子也是管教甚嚴。
孔子的一位鄰居曾問孔鯉(孔子兒子):"我看你父親整日忙於政事,要麼就是和他的弟子們談書論事,也不怎麼教你知識啊?"孔鯉答曰:"我父親已經教我兩條做人的道理了。"孔鯉就給鄰居講了他父親教他知識的事。一日,孔子遇見孔鯉便問:"學詩經否?不學無以知。"鯉答曰:"未學。"鯉退而學詩。數日後,孔子再遇孔鯉問曰:"學禮否?不學無以立。"鯉退而學禮。孔鯉說:"詩經教我如何做人,禮教我如何懂得禮貌,與人相處。父親雖未教我很多東西,但卻教給我做人兩大準則。"後來孔子在周遊列國時,曾被人圍困於山中,其弟子叫他先逃,孔子卻表示願與弟子們一起喪命於此也絕不自己苟且偷生,這也足見孔子是個很重感情的人。
孔子是很會說話的人
孔子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孔子作為聖人,他的思想是超越凡人所認知的範圍的,一時還不能被世人所接受,但他周遊列國不斷地向世人傳授他的思想。孔子從來也不說絕對的話,對於人的善惡他則表示為:"人性無善惡。"對於人也是分為"中人以上,中人以下。"在他受到小人嫉妒而遭到加害時,弟子們都很氣不過,孔子則開導他們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孔子曾多次說顏回很有才華,而他學生子路這個人也很有本事,老師總誇獎顏回他總感覺不服氣,對此孔子當然早就看出來了。一日,孔子將子路叫到身邊,便問他:"爾與顏回熟更高?"子路在老師面前謙虛回答:"顏回強與吾。"孔子感嘆道:"顏回甚於吾等矣。"言下之意不僅僅是比你強,顏回甚至比我還厲害呢。子路聽老師如此說,知道了自己與顏回的差距,從此對顏回虛心請教再無不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