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云:"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晏殊云:"無可奈何花落去",諸如此類等等,都是見落花而傷春,但大詩人王維筆下的"落花"卻別具特色。試看, "興闌啼鳥換,坐久落花多","落花啼鳥紛紛亂,澗戶山窗寂寂閑","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落花寂寂啼山鳥,楊柳青青渡水人","鵲乳先春 草,鶯啼過落花","落花寂寂啼山鳥"等。我們發現,王維詩中的"落花"與"啼鳥"是相得益彰的。"鳥鳴山更幽",山中的啼鳥,優美動聽而不喧嘩。"落 花"與"啼鳥"互為映襯,靜中有動,聲色相宜。再如《辛夷塢》:"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王維寫芙蓉花,只是攝取了"開"與 "落"的瞬間加以表現,而充滿了濃濃的生命氣息。還有《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落"是一個過程。它包括了花兒 在空中下落時劃下的優美弧線、飄動時的微聲,還有落花鋪在地面上的無聲無息的狀態。這個動作本身,就能引發豐富的想像,喚起人們的審美愉悅。人閑,所以能 感覺到桂花的飄落;夜靜,所以能感覺到山鳥的啼鳴。"閑"和"靜",同樣是一種"歸根"的靜美。靜夜中的落花鳥啼和詩人的心境相契合,構成一種寧靜和諧的 境界,充滿了禪意。總之,王維筆下的落花並不是傷感衰頹的象徵,而是顯示了生生不息的生命情趣,淡定而富於生機。
還有一些別具一格的落花詩,賦予落花別樣的意味。最為人熟知的是龔自珍的詩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從獨特的角度刻畫了落花的品格,發人 深省,充滿哲理。清代著名學者俞樾三十歲時,在北京保和殿參加朝考(入選翰林之考試),試題為"澹煙疏雨落花天",俞樾以"花落春仍在"開篇,深得閱卷官 曾國藩賞識,故而榮登榜首。此後,俞樾以"春在"題作堂名,且將二百五十捲著作題名為《春在堂全書》。"花落春仍在"一句,將文學作品中關於落花的傷感一 掃而空,清新振拔,體現了大學者的氣度。
如果說落花尚能表達對生命的執著與挽留,那麼,有關落葉的詩 句就是一首首生命的詠嘆調了。"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落葉"最初以"木葉"這樣古樸的姿態出現在古詩中,從登場之時就與悲秋結下了不解之緣。 晏殊詞云:"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未明寫落葉,而碧樹凋零,望盡天涯,則落葉之深深可知矣。王勃的"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亦寫 落葉,而賦予其色彩與飛舞之姿。唐代詩人賈島落第之後在長安街頭徘徊,吟出"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的句子。"一葉落而知天下秋",此時的長安街已是落 葉紛紛,詩人在飄飛的黃葉中走過,葉子落了一地,他頎長的身影顯得更加寂寞。落葉和詩人此時的落寞心境是很契合的。
看到落葉,詩人不僅悲自然界之秋,還往往悲人生之秋。落葉在宋末詞人王沂孫的詞裡最為蕭瑟淒苦。他的《水龍吟•落葉》以落葉抒發無盡的故國之思。詞人生 動地刻畫了落葉的特徵、飛舞的形態:"蕭蕭漸積,紛紛猶墮,門荒徑悄","亂影翻窗,碎聲敲砌,愁人多少"。最後發出由衷的感嘆:"望吾廬甚處?只應今 夜,滿庭誰掃?"往昔在故園的秋天掃落葉之圖景,當時只道是尋常,在今天看來是那麼溫馨,然而已不能擁有。詞人就像落葉一樣,在茫茫塵世中飄蕩無歸。
落葉除了表達蕭瑟淒涼的心境之外,還常表達僧侶自甘清苦的寂寞況味,透著一絲禪意。韋應物的《寄全椒山中道人》云:"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澗底束荊 薪,歸來煮白石。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道人隱於滿山的落葉之中,只在此山中,卻不知去處。這落葉,覆蓋了空山,掩藏了足 跡,使得空山更加幽深縹緲。落葉與白雲一樣,促使了人與現實的疏離,表現了僧侶或道人清苦而自足的生活與孤高出世的情懷。無可上人《寄從兄賈島》云:"聽 雨寒更盡,開門落葉深",清晨,詩人像往常一樣打開門,一看,地上鋪滿了落葉,他不由得想起昨晚,雨聲、風聲,斷斷續續地在耳畔響了一夜。深秋就這樣來 了。落葉深深,昭示著一年將盡;聽雨寒更,落葉階前,在群動暫歇的秋天,詩人獲得的是一份安祥和寧靜。
落花也好,落葉也好,都是詩詞中不可或缺的意象。落花與落葉,是永遠也詠不盡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