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著名「白卷英雄」 張鐵生近況(圖)


張鐵生在經歷了政治上的大起大落之後,一心想默默無聞。一九九一年十月十六日清晨,他就是抱著這種逃離塵世的心境,走出凌源監獄的大門,重返塵世的。

當他重新呼吸到大自然的空氣時,他已經四十一歲了。站在監獄門口,他很想背靠電網高牆拍一張照片,可惜,由於獄方在家人來接他前一小時放他出來,他出獄後的第一個願望便沒法實現。他跨出鐵門沒有見到親人,感到有點清冷,他向招待所走去,路上的行人忙著趕路、上班,沒有人注意他,也沒有人認識他。這一點很讓他欣慰。時間過去得太久遠了,他真希望人們把他忘記了,不再知道他是誰。他渴望像山野之人那樣,過普通平常的日子,以讓自己的心靈達到寧靜致遠的境界。但是既然這些很難做到,他也就明白了,已經重返塵世,他就無法逃避塵世了,面對人間紛紜,惟一正確的選擇只能是正視現實,而不是躲避。


文革著名"白卷英雄" 張鐵生

來之不易的姻緣

張鐵生出獄一小時後,驅車從興城趕到凌源的家人,在招待所裡找到了他。他的身體有些發福,頭髮還是那樣黑,皺紋刻在他的臉上,但沒有想像的那麼多、多麼深。

張鐵生一眼就認出了董禮平,雖然十五年未見,姑娘已不再年輕,但她此刻在張鐵生的眼裡卻美若天仙。過去,董禮平是他的同學,現在,董禮平對他來說重於生命。他站起來,走上前去,緊緊地握住她的手,萬語千言盡在不言中。他想起他們第一次見面的情景,一九七三年九月,根據張鐵生想學獸醫或學水利的志願,分配他去鐵嶺農學院牧醫系學習。提前報到的同學聽說和大名鼎鼎的張鐵生一個班,異常高興,都希望能接到他,而真正接到他的是董禮平。她熱情地接過張鐵生手中的提包,帶他向站外走去。張鐵生還記得,當時她的臉挺黑,牙齒很白,一眼便知也是從大田裡走進課堂的知青,他問:「你是哪個班的?」

董禮平爽朗地說:「咱倆一個班,我昨天晚上就到了。」

「你二十幾歲?屬什麼的?」張鐵生又問。

「二十三歲。屬虎。」

「我也屬虎,咱倆同歲。」

這以後,他們共同學習了三年,是很要好的朋友。畢業時,全班只有董禮平一人留校工作,所以,一九七六年十二月,張鐵生被押送回母校批鬥後帶走時,也只董禮平一人默默相送。在那個沈重的時刻,她多想上前去和昔日的老同學張鐵生打個招呼,說幾句寬慰的話,可是,她沒有機會,也沒有勇氣。她只能在心裏呼喚他的名字,祈禱他平安歸來。

現在,他終于歸來了。他向她走來,拉住了她的手,儘管她為此等待了五千四百多個日日夜夜,她畢竟等到了。

她含著淚笑了。

張鐵生說:「如果世上真有緣分的話,我們倆的緣分就在那一接一送中。」

董禮平點點頭,用妻子的口吻說:「走吧,咱們回家!」

這句話張鐵生聽得真真切切,他也有家了!他握住董禮平的手不放,他要永遠拉著這雙手,一生一世永不鬆開。對一個心靈受過重創的男人來說,醫治的良藥,就是一顆女人的心和她那雙溫柔的手。

張鐵生出獄半個月後,迎來了他的四十一歲生日,十一月四日這天,他當年的幾位要好的同學(包括董禮平在內),為他舉行了一個小型生日晚會,為他訂做的生日蛋糕上寫著:祝鐵生四十一歲生日快樂!

張鐵生被這深深的同學情誼感動了。半個月來,這些同學帶他去登彩電塔,去卡拉ok歌舞廳,讓他看一切新鮮的東西,體驗所有全部的感受,為的是讓他盡快適應外面的世界。面對飛速發展的社會,他覺得自己觀念落後、反應遲鈍,真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

這些同學當年因受他牽連而飽經磨難,有的甚至幾年沒有給分配工作。可是,他們並沒有嫉恨他,他們仍是他的摯友。十五年來,這些同學沒有忘記他,他們多次去興城看望他的母親,替他盡一點孝心。

他舉起酒杯,向大家敬一杯酒。他的胃病很重,不能喝酒,但是,這杯酒他一定要喝,這酒是和淚一起嚥下去了。他說:「你們對我的情誼,我沒齒難忘!」

張鐵生因此懂得了一個真理:比大海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寬廣的是人的胸懷!

張鐵生出獄後,董禮平與他步步相隨,他很快就覺得離不開她了。

他們本想悄悄地結婚,正如他們悄悄地相愛。可是,家裡人堅決不同意,禮平等了你這麼多年,悄沒聲地娶進門可不行。沒有他倆插手,弟弟讓出自己的一套兩居室樓房誠心誠意給他們做新房,用最快速度裝修,花了上萬元(這筆錢是父親留下的遺產)。

十二月二十二日,張鐵生的婚禮在他弟弟劉鐵山(張鐵山本姓劉)承包的天鵝飯店舉行。只有家人、親戚和幾位同學參加。渖陽來的一位女同學問:「有沒有錄像?」

張鐵生說:「沒有。」

「那不行,現在結婚都錄像。」

於是,攝像師被請來了。

凌源勞改二支隊的政委、大隊長一行五人,千里迢迢從凌源趕到興城,還帶來一條毛毯做賀禮。他們特意都穿了便衣,政委解釋說:

「我們是作為朋友來祝賀的。」他拍著張鐵生的肩膀說:「小董是個好姑娘,你千萬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姻緣哪!」

張鐵生說:「你放心。我永遠不會辜負她。」

婚禮開始了,張鐵生第一次穿著西服,繫著領帶,站在身穿紅毛衣的新娘子身旁。他鄭重地說:「我是一個坐過十五年牢的人,由於我的原因,很多親友受到牽連,你們身心遭受的損失,我無力償還。只能在此向所有受我牽連的人表示我深深的歉意!」說著,他向眾人三鞠躬,張鐵生接著說:「我的老同學董禮平給了我莫大的安慰和珍貴的愛情,她的高尚情操是我無法報答的,她對我情重如山,從今後,我們要相親相愛,相依為命,手拉著手,一直走到生命的盡頭。」

他不敢多看那束花

張鐵生出獄後,有一種自卑感,他不願意讓人家知道他是誰。不知道,他就自由自在,知道了,他就不自然。他更不願意回當年插隊的棗山去,似乎無面目見江東父老。而棗山的父老鄉親卻沒有忘記他,聽說他回來了,紛紛帶著東西來看他。年歲大的老爺子讓兒子用自行車帶著走了二十多里地,來看這位當年的知青、當年的隊長。張鐵生實在擔當不起這份濃厚的鄉情,只好帶著董禮平回棗山去看鄉親們。

張鐵生一進村,正碰上小程拿一把鐮刀從山上下來。十五年未見,小程姑娘明顯見老,不過模樣一點沒變。她熱情地把張鐵生和董禮平拉到自己家裡,張鐵生見她家房子高大、設備齊全,兩個孩子也都長大了,很高興。

見到小程,張鐵生必然想到他當年的未婚妻小侯。她們倆當時是好朋友。小程也必然要對張鐵生談起小侯。性格剛烈的小程含著淚說:

「她沒等你,當初山盟海誓的。」

張鐵生慨嘆道:「我不怪她,是我沒讓她等。」

小侯是還鄉青年,比張鐵生小兩歲,在人品長相上,村裡的姑娘沒人能超過她。

張鐵生上大學後,名聲越來越大,小侯心裏沒底,便止步不前了。

但張鐵生並不是在感情上見異思遷的人,他依然一片真心地愛小侯,大學三年,他寫給小侯的情書不斷,並公開了他們的關係,也斬斷了一些姑娘對他的情意,董禮平就是通過這件事才看重他的。

張鐵生入獄後,小侯家悔婚,小侯堅決不同意,甚至從家裡搬了出來。可是,她不知道張鐵生在哪兒,也不知道他會怎樣,來找她外調的人接連不斷,赤腳醫生也不讓她干了,走到哪裡背後都有人指指點點,痛苦時時刻刻撕咬著她的心,張鐵生給她寫了最後一封信,告訴她不要等了:我是沒有指望的人,那塊表留給你做個紀念吧。

小侯二十六歲時嫁給了城裡的一位工人,丈夫對她很好。張鐵生興董禮平結婚時,她曾想前去祝賀,卻終究沒有鼓足勇氣。一個月後,她託人給張鐵生送來一束花,寫了一封信。張鐵生百感交集,一個人握著那封信跑到海邊。冬天的海邊,靜無人影,面向大海,張鐵生足足站了1個小時,曾經歷過的情感是一輩子也忘不掉的。他不敢多看那束花,把花鎖了起來。

初為人父

張鐵生出獄後,幾個月沒有工作。當地政府把給他安排工作的事當作難題,一級一級往上交,張鐵生生活無著落,妻子又懷孕,他堂堂七尺男兒不能長期靠妻子養活。

經一位校友介紹,他來到另一位老校友開辦的飼料公司任職,公司為解決他們夫妻兩地生活的問題,特地安排他在渖陽建辦事處。

目前,他對自己的工作很滿意,他學農出身,搞飼料也算是專業對口。他不再迷信「鐵飯碗」了,來辦事處工作的兩個研究生就是扔掉「鐵飯碗」的,他們正在努力工作,要把手中的「泥飯碗」變成「金飯碗」。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十二日,四十二歲的張鐵生陪著四十二歲的妻子到渖陽醫大三院婦產科檢查,預產期已經到了。非常喜愛孩子的張鐵生多麼盼望早日見到自己的孩子啊!

由於胎兒過大,董禮平接受剖腹產,當天生下一個八斤八兩的女孩。

守候在分娩室外的張鐵生聽到嬰兒的啼哭,異常激動,那一聲響亮的啼哭,就是他人生命運交響曲的一個嶄新樂章。他做爸爸了,他做夢也沒想到,自己今生今世還能當父親,他太高興了。護士送孩子去嬰兒室時,對這位中年得子的父親格外關照:「先抱抱你的女兒吧!」

張鐵生伸手抱起自己的女兒,一種從未有過的柔情頓時充溢了他的心胸,他望著女兒的小鼻子小眼兒,看不夠親不夠,神聖的父愛從他心頭升起。他坐在那足足抱了一個小時,如果不是護士催促,他還不捨得放下。

中國人是最善良、最富於同情心的民族,張鐵生赫赫有名時,老百姓可能並不買他的賬,可是,當他落難後,人們就給他極大的同情和幫助,而且是完全不要求回報的援助。張鐵生在興城街頭買油條時,賣油條的孩子不收他的錢,他問:「為什麼?」孩子回頭看看父親說:

「他告訴我不讓收你的錢。」

出獄之後,不論辦戶口還是辦結婚登記,所到之處,人們都很熱情地給他提供方便。這次在醫院裡,他又一次感受到了來自普通人的幫助和愛護。這讓張鐵生感到,生活是多麼美好!他無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生活、對人民的謝意。

孩子給這個家庭帶來了無限生機,張鐵生私下與董禮平合計,現在咱們得多掙點錢,為孩子,也為自己。因為我們老的時候,孩子還沒有長大,我們必須依靠自己養老,我們也有責任為孩子的將來做一點儲備。

正是基於這一點考慮,他才全力工作,不僅承包了辦事處,還與同伴合夥開辦了自己的飼料公司。

社會生活就像一條永不回頭的河流,張鐵生曾是河灘上一條擱淺的小船,現在,這條剛剛修復的小船又匯入了大河,向前航行。他不能對那塊擱淺地頻頻回首,也沒有時間去數走過的足跡。失去的時間太多了,他必須比同齡人付出更艱辛的努力,才能追趕上時代的腳步。

=================================

張鐵生簡介

1968年10月,張鐵生從遼寧省興城縣初中畢業後,去本縣白塔公社棗山大隊插隊落戶。

1973年6月,張鐵生去興城縣參加被推薦考大學者的統一文化考試,並寫了"給尊敬領導的一封信"。

1973年7月19日,《遼寧日報》以《一份發人深省的答卷》為題刊登了張鐵生的信。

1973年秋天,張鐵生被鐵嶺農學院畜牧獸醫系錄取並被破例發展為黨員。

1975年,第四屆人大在北京召開,他當選為人大常委,江青、王洪文親自接見他以示籠絡。1975年8月,他升任鐵嶺農學院領導小組副組長,黨委副書記。

1983年,錦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公審張鐵生反革命案件。張鐵生被判15年徒刑、剝奪政治權利3年。

1991年10月16日,張鐵生獲釋。同年12月22日,他和瀋陽農業大學講師董禮平女士在興城縣結婚。

1992年後,開始經商生涯。

======================================

文革著名"白卷英雄" 張鐵生的滿分作文

張鐵生的試卷

尊敬的領導:

書面考試的進行就這麼過去了,對此,我有點感受,願意向領導上談一談。

本人自1968年下鄉以來,始終熱衷於農業生產,全力於自己的本質工作。每天近18小時的繁重勞動和工作,不允許我搞業務複習。我的時間只在27號接到通知後,在考試期間,忙碌地翻讀了一遍數學教材,對於幾何題和今天此捲上的理化題眼瞪著,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我不願沒有書本根據的胡答一氣,免得領導判卷費時間。所以自己願意遵守紀律,堅持始終,所以願意老老實實地退場。說實話,對於那些多年來,不務正業,逍遙法外的浪蕩書獃子們我是不服氣的,而有著極大的煩感,考試被他們這群大學迷給壟斷了。[他們的自由生活和為個人的努力,等於了我的為人民熱忱忘我的勞苦工作和誠懇的心。人們把我送到這裡來,談些什麼呢?總覺得實在委曲。]在這夏鋤生產的當務之急,我不忍心放棄生產而不顧為著自己專到小屋子裡面去,那是過於利己了吧。如果那樣將受到自己為貧下中農事業的事業心和自己自我革命的良心的譴責,有一點我可以自我安慰,我沒有為此而耽誤集體的工作,我在隊裡是負全面、完全責任的。喜降春雨,人們實在的忙,在這個人與任何利益直截矛盾的情況下,這是一場鬥爭(可以說)我所苦悶的地方就在這裡,幾個小時的書面考試,可能將把我的入學資格取消,我也不再談什麼,總覺得實在的有說不出的感覺,我自幼的理想將全然被自己的工作所排斥了,代替了,這是我唯一強調的理由。

我是抱著新的招生制度和條件來參加學習班的。至於我的基礎知識,考場就是我的母校,這裡的老師們會知道的,記得還總算可以。今天的物理化學考題,雖然很淺,但我印象很淺,有2天的複習時間,我是能有保證把它答滿分的。自己的政治面貌和家庭社會關係等都清白[如洗,自我表現勝似黃牛],對於這這個城市長大的孩子,幾年來真是鍛練極大,尤其是思想感情上和世界觀的改造方面,可以說是一個飛躍。在這裡我沒有按要求和制度答卷(算不得什麼基礎知識和能力),我感覺的並非可恥,可以勉強的應負一下嘛,翻書也能得它幾十分嘛!?(沒有意思)但那樣作,我心是不太愉快的。我所感到榮幸的只是能在新教育制度之下,在貧下中農和領導幹部們的滿意地推簽之下,參加了這次學習班。

[我所理想和要求的,希望各級領導在這次入考學生之中,能對我這個小隊長加以考慮為盼!白塔公社考生張鐵生。]

白塔公社考生 張鐵生 一九七三年六月三十日

錄入者附註:此信是1973年遼寧知青張鐵生在參加高校入學文化考試時寫在理化試卷背後的一封信。信中方括弧內的文字,是當年發表時被刪節的內容。文中有些錯別字是寫信者(不是錄入者)的筆誤,錄入者未加修改。

另外:張鐵生在寫此信之前,已經參加了語文、數學考試。考試均為開卷,允許翻書。張鐵生此次考試的成績是:語文:38分,數學:61分,理化:6分。語文考試的作文題是"學習《為人民服務》的體會"。

此信被毛遠新發現後,張鐵生的命運從此改變。他上了大學,被突擊入黨,受到江青的接見,江青稱他是一塊"有棱有角的石頭",並說"我要用這塊石頭打人了!"張鐵生入學後,任該學院的黨委副書記,1975年任全國人大常委。1976年四人幫被捕後,張亦隨即被捕後被判處有期徒刑18年。

看中國編者按:對那個時代人物,有人這樣評價: 張鐵生本來沒有什麼罪,當時是政治需要,他就被需要了。



来源:轉帖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