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看中國配圖)
八月下旬,中共媒體報導,胡錦濤前往新疆考察。這是震驚世界的"7•5"新疆慘案後,中共最高領導人首次踏上新疆土地。通常,在其他國家,尤其民主國家,發生人命關天的大事,國家最高領導人都會及時親臨現場,瞭解一線情況,或處理,或安慰。稍有遲緩,即可能遭到媒體炮轟、社會批評。
胡錦濤到新疆,距"7•5"事件,已經過去一個半月。如此慢動作,足見在政治生態上,中國與文明國家的顯著落差。
胡錦濤在新疆停留 4天,即8月22至25日,考察地點,包括:北疆的昌吉、克拉瑪依、石河子、烏魯木齊和南疆的阿克蘇。據中共官方喉舌之前報導,"7•5"事件中的所謂 "暴亂分子",主要來自南疆的喀什與和田地區,但,胡錦濤此行,卻有意避開了這兩個地區。對此,只能有兩種解釋:其一,拒絕深入"重災區"的胡錦濤,並不是一個負責任的領導人;其二,這兩個地區仍然沒有"穩定"下來,顧慮自身安全,胡錦濤不敢前往。
胡錦濤在新疆講話,仍然將"7•5"事件歸結為"境內外‘三股勢力'的精心策劃組織",但首次沒有提到"熱比婭"這個名字。實際上,為了推卸治疆失敗的責任,"7•5"事件一發生,中共中央和新疆兩地宣傳機器,就把矛頭對準流亡美國的維吾爾領袖熱比婭,栽贓後者是"罪魁禍首"。中共烏魯木齊市委書記甚至爬上車頂,帶頭高呼"打倒熱比婭"的口號。
中共的無端炒作,竟使熱比婭"一夜成名"、"一夕走紅"。熱比婭緊接著連訪數國,聲勢看漲。7月下旬,澳大利亞舉辦墨爾本電影節,播出反映熱比婭生平的記錄片《愛的十個條件》。來自中共官方的電影,全數退出這次電影節,反襯熱比婭記錄片的轟動效應。熱比婭一舉成為世界級名人,境內外維吾爾人,從此也有了一個眾望所歸的領袖。對此炒作效果,連中南海自己,都始料不及,心下不免後悔,這才開始淡化其抹黑指控。
胡錦濤在新疆的"重要講話",總計三千餘字,竟毫無新意,通篇貫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穩定壓倒一切"、"處理好發展和穩定的關係"等在鄧小平時代就定下的調子。20年過去了,胡依然重複這些要點,究竟是什麼意思?如果說,這三條,是過去20年裡,治理新疆的"三大法寶",為何又釀出"7•5"事件這等大亂子?豈不是證明,這"三大法寶"不靈?如果說,過去20年,新疆工作,沒有按照這三條搞,豈不是說,把持新疆的王樂泉,陽奉陰違,與中南海唱對臺戲?
胡錦濤毫無新意的"講話"、毫無創意的"指示",確切地證明,作為中共"第四代核心",胡錦濤並無高招、別無他招,只能拾人牙慧、鸚鵡學舌,陷於對鄧小平的"凡是"情結,不可自拔。
這恰恰是共青團幹部的典型表現,本本主義,照本宣科,生搬硬套。不管出現什麼新問題,不管面臨什麼新形勢,只管到倉庫裡找舊兵器,拿出舊招式,使出"三板斧",以不變應萬變。胡思維,僵化到極點;胡立場,保守到極點。
"祖宗之法不可變。" 清廷末年的執政思維,竟在胡錦濤時代得到迴響。"改革開放",徒有其名。事實上,在胡錦濤的"全面防守戰術"下,中國,正演變為一個"一成不變"的國家。僅僅因為擁有龐大的專政機器,靠金錢利益聚合黨心軍心,外力難以撼動,胡政權才不至於崩盤。
坊間有"胡錦濤提前交班"的說法,或許,不思進取的胡錦濤,已經厭於政事,勇於卸責。急於享受黨內制訂的"一級離休待遇",從此無事相煩,頤養天年,逍遙自在。
也是近期,中共開始"選拔大規模接班人",起初以為,相關報導是語誤,或許應該是"大規模選拔接班人",但中共官方媒體一致證實,就是"選拔大規模接班人"。原來,中南海規劃,今年,將集中選拔省部級後備幹部1000餘名、地廳級後備幹部6000餘名、縣處級後備幹部4萬餘名,故稱"大規模接班人"。
就 "選拔條件",官方講了大量套話,重點卻集中一條:"強調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能力,尤其是應對突發事件的表現。"意思再明顯不過:極端保守派胡錦濤,還要把他的"全面防守戰術",接力相傳:誰能鎮壓群眾,誰就上位;只要維持得住,就永不改變。與其說是選拔"接班人",不如說是選拔"維持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