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季冰:中國究竟是窮國還是富國?

作者:陳季冰 發表:2009-07-16 04:0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當地時間7月8日,美國《財富》雜誌日前發布了2009年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中國的上榜企業達到43家,比去年又增加8家。其中,撇除香港和臺灣地區,僅中國大陸就有34家。因此,《財富》雜誌對今年榜單總體分析的一篇文章使用了下述標題:"中國公司騰飛"。該文稱,今年的世界500強排行榜上有什麼重大新聞?中國各行業--從航空航天到銀行業到石油業表現強勁;其他各國則表現較差。

今年上榜的美國公司為140家,雖是自《財富》於1995年開始發布"世界500強"排行榜以來成績最糟糕的,但仍高居第一。上榜公司第二多的國家是日本,有68家。看起來,這張榜單從微觀層面相當準確地揭示了當今世界的經濟實力格局。從宏觀層面來看,目前全球前三大經濟體也恰好是美國、日本和中國。其中美國經濟總量是日本或中國的3倍,而日中兩國基本相彷。

不過,"《財富》500強"是根據銷售額來給企業排序的,如果根據公司的市值再來另搞一個500強的話,我相信情況會大不一樣。入闈那張榜單的中國企業無論在數量還是在市值總量上,都不會比美國公司少多少,並將肯定遠遠超過日本公司。

根據滬深交易所披露的數字,幾乎在同一天, 7月9日,兩市A股流通市值重新回到10萬億元之上,在過去半年裡增長了一倍多。如果流通市值的絕對數字不足以使人明瞭背後的含義的話,我們還可以這麼直觀地說: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市值已經超過了擁有200多年歷史的老牌的倫敦證券交易所;而滬深兩地的市值加起來,可能已經超過了東京交易所;當然,如果把香港也算在一起,中國三個城市的證券市場的總市值將不會比美國紐約和納斯達克總市值低很太多。這裡還必須看到另一個問題,紐約、東京和倫敦交易所都是開放的國際化市場,在那裡掛牌的遠不只是本國公司,中國就有幾十家公司在美國上市;而滬深市場完全是封閉的,沒有一家外國公司。

顯然,這些數據和事實基本證實了我上面的猜測,即:中國企業的總市值--換句話說就是經營性資產總量--是不會比美國低很多的。

再來看看不動產的情況。這方面的絕對數據是不可能精確統計得出來的,但我們可以根據大城市的房地產價格來做一個相對估算。過去10年來,中國城市--特別是大城市--的房地產持續處於"量價齊升"的狀況。雖然很難作客觀科學的比較,但眼下上海房價的平均水平不低於紐約和洛杉璣,恐怕是一個能夠站得住腳的判斷;而從近年來的公開拍賣中不斷湧現出來的動輒幾十億元的"地王"來看,上海商業用土地的地價明顯高於紐約和洛杉璣,更是不爭的事實。考慮到中國城市的數量和規模均不小於美國,幾乎可以肯定地說,中國的房地產存量資產,以貨幣形式計,應該也不會明顯低於美國。

對一個國家來說,最主要的財富無非是動產和不動產。由此我們得出一個大致結論:中國目前的國民總資產,差不多已快趕上世界最發達國家--美國的水平。這麼看的話,儘管中國人口是美國的 4倍多,但中國仍應該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富裕國家"。 如果把人民幣的潛在升值壓力也考慮在內的話,這一結論就更加確鑿。

但很明顯,這一點也不符合我們日常的實際感受,因而一定在某個環節出了什麼問題。這也是長久以來一直非常困擾我的一個問題。那麼,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呢?

看來,所謂的"中國資產"存在顯著的泡沫成分。眾所周知,GDP是衡量一個社會創造財富能力的數據。如前所述,目前中國的GDP僅有美國的1/3,也就意味著中國整個國家在相同時期內創造出來的社會總財富是美國的1/3(當然,這個比例一直在提高)。如果是這樣,按理說中國的全社會財富總量應該也是美國的1 /3左右才合理。但反映在市場價格上的卻不完全是這樣,這無疑地說明瞭中國的資產是被大大高估了的。舉例來說,中國工商銀行可能是當今全球市值最高的一家銀行。但我們都很清楚,比起匯豐、花旗等國際老牌大銀行,它的市場佔有率、經營水平、品牌價值,甚至固定資產等都有著短期內難以逾越的巨大差距。因此,中國工商銀行並不值它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牌價上顯示的那麼多錢。

造成這種資產泡沫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的是市場預期因素。資本市場相對於實體經濟都會有一個提前量,可能是由於市場對擁有如此巨大國內市場的中國經濟的未來前景持續看好,所以預先透支了中國資產的一部分增值空間。例如,市場普遍認定中國工商銀行將在未來若干年發展成為全球第一大銀行,於是股票投資者是花錢買它的未來。應當說,這是一種比較正常且合理的情況。

但更可能的一種情況是,資產泡沫是由於長期的貨幣超額供應引起的流動性過剩造成的。依我看,這種可能性在中國是肯定存在的。在過去10多年裡,主要是因為外資大量進入,加之人民幣的非自由兌換(也就是資金不能直接匯出),中國央行不得不發行相應的人民幣以對衝進入中國的外匯,其結果是:每年的貨幣供應量增長都要遠遠超過GDP的增長幅度。這種貨幣與實體的不匹配在短期內可能不見得會引起什麼可以察覺的嚴重後果,但長期看,注定會堆積通貨膨脹的風險。實際上,中國資產價格迅速膨脹的現象正是在亞洲金融危機以後的10年內顯著地發生的,與中國貨幣供應的擴張驚人匹配。此外,這10年來全球範圍內也出現了相同的流動性氾濫,它從外部進一步助推了中國資產的泡沫。

每一個投資和外貿存在大量順差的國家幾乎都會出現類似狀況,從這個意義上看,當前的中國越來越像20多年前的日本。我記得在日本經濟泡沫最嚴重的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東京郊區地產的市價可以買下整個加利福尼亞州。假如上海的地價和房價再像現在這麼猛漲上去的話,估計要不了多少年,上海郊區的不動產價值也快抵上整個加州了。然而,日本"失去"的過去這10多年已經證明,這種經濟發展模式是不健康的。

不過,中國經濟肌體的潛在問題可能比80年代的日本更加嚴重和複雜。這裡並不是指中國人均GDP遠遠低於20年前的日本,人多有時不完全是壞事,它至少意味著未來潛力。我很想指出的是:同樣充滿泡沫的帳面財富,今天的中國與當時的日本對它們的社會佔有格局是大不相同的。

儘管日本政府對經濟的控制力也很強,但日本並沒有太多國有企業,此外,日本的貧富差距也很小。因此,日本龐大的帳面國民資產是相對均衡地分散在民間的。中國則恰好相反,看一下今年"財富500強"榜上有名的中國企業,你就可以一目瞭然:中國的財富大部分集中在政府手裡,並且近年來越來越向中央政府集中;即使民間那點有限的財富,分布也非常不平均。

有關家庭資產方面的統計資料相當匱乏,不過我仍找到了兩個數據可以作為比較。2004年,美國家庭平均資產為44.8萬美元。而2002年,中國城鎮居民家庭平均資產為22.83萬元人民幣。也就是說,中國城鎮家庭的平均資產是美國全體家庭平均資產的1/10都不到。鑒於中國城鎮化水平不足50%,且城鄉差別巨大,真實的情況很可能是:中國家庭平均資產僅有美國的1/20。且不說中美兩國的總體財富情況,就算拿人均GDP來比較,中國家庭的平均資產應該在美國的1/10左右才合理。

從這裡我們看到,第一,中國每年新創造財富中的大部分被政府拿走了;其次,近年來中國財富迅速膨脹的帳面增值部分更幾乎全部歸政府所有。由此就可以比較清晰地解釋我上面提出的那個問題:為什麼從資產的情況看中國應該是一個富裕國家,而我們的實際感受卻截然相反?答案是:中國這個"國家"的確是個"富國",但這個國家裡的居民卻並不富裕。換言之,中國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政府以及少數富有人士與相對還很貧窮的絕大多數國民的奇怪結合體,而這個結合體裡的財富在整體上正處於相當嚴重的泡沫狀態。

寫於2009年7月10日,發表於2009年7月13日《南方都市報》,見報有刪節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觀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