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失業潮下 扳不倒關懷與勇氣(圖)

作者:連昕、方清月 發表:2009-04-13 18:4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求職難度增高,紐約市立大學的就業博覽會,湧進6千名應徵者,爭取100個僱主提供的職缺。Getty Images

她,兩年前以社會新鮮人之姿進入人人稱羨的高科技公司,成為準科技新貴,滿懷著未來美好的希望,努力配合公司的常態加班,卻沒料到,半年多以前無預警的被公司裁員。如今還在尋找工作機會,發現許多同業都在裁員、減薪、放無薪假,職缺大不如前。工作生涯剛要起飛,卻因大環境不佳而受挫,身上沒有多少積蓄,只好暫時回家依靠父母生活。

他,從沒想過有一天會走到這一步,自從半年前離職以後,找工作就變成家常便飯,從沒想過工作會這麼難找,更想不到自己超過40的年齡居然成為找不到工作的理由。他不禁要問:這是甚麼社會,難道人過了40,就沒有工作價值了嗎?為甚麼一點機會都不給我?

類似案例就發生在我們周遭。在全球金融危機衝擊下,去年秋天開始,全球普遍湧現失業潮。雖然似乎百業蕭條,但日子還是要過,逆境中,有人不放棄任何機會,繼續為求職努力;有人選擇利用難得的空閑,進修充電或是旅遊;有人為了家庭生計,只好暫時申領失業給付;也有人選擇參與公益,做個快樂的志工;有人停止投遞履歷表嘗試自行創業,轉個彎另辟出蹊徑。

擔任義工為善助人

美國紐約關懷(New York Cares)執行主任蓋瑞‧巴格萊(Gary Bagley)表示,「從去年秋天以來,來訪的義工人數不斷增加,至今已比去年同時多了20%。」在擔任義工前,自願者必須接受工作介紹會,而預約早在3星期之前就額滿了。紐約關懷是公益機構,2008年大約幫助了45萬人。

原任職於一家傢俱公司的義工羅莉‧嘉爾巴克(Lori Garbacz)在去年7月就被裁員,經過半年多的調適與安頓,最近有較多的自由時間。她表示,參與公益活動不僅可以讓她轉移注意力,也對商業有所幫助。

有一份兼職工作的克里斯廷‧張(Christina Chang),最近也開始參與兒童照護的相關義務工作,因為她想當一位兒童顧問。「我現在的工作是兼職的,一星期只上兩天班,所以我有比較多的自由時間可以為小區盡一己之力。」

長年深耕小區工作,美國歐巴馬總統重點提倡民眾參與小區。巴格萊指出,從近期的數據顯示,有25%的自願擔任義工者是受到歐巴馬的影響。

或許,對於紐約人來說,與其承受面對經濟衰退的痛苦,倒不如瞭解身旁有更需要幫助的人們,並樂於伸出自己的援手。

不景氣逼出創業精神

自己創業,是另一個由失業潮引發的現象。對許多失去工作的美國民眾來說,「不景氣是發明之母」,他們停止寄送履歷表,轉而開創自己的事業。舊金山大學學者坎尼斯(Mark V. Cannice)稱這種現象為「逼出來的企業精神」(forced entrepreneurship)。

24歲,畢業於著名學府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生物系的安登(Alex Andon),原本在一家生物科技公司上班,去年5月遭到裁員。在找了幾個月的工作之後,他於去年9月在分租的公寓開創事業:利用一種讓水母在非天然環境中也能存活的新科技,為客戶打造養水母的水族箱。到目前為止,他已經賣出3個水簇箱,其中一個賣給餐廳,售價2萬5,000美元。他並設立網站,販賣較小的桌上型水箱,每個賣350美元。安登的公寓堆滿各式小型杯子和裝滿水母食物的試管。他說:「我常被螫到,但這比找工作好多了。我討厭找工作。」

即使在經濟繁榮的時候,創業失敗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但成功的企業對於扭轉經濟頹勢可能扮演重要角色,因為這些公司雖小,卻僱用大量員工。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字,美國去年有380萬家公司員工人數不到10人,他們總計僱用1,240萬人,大約是民間企業總聘用人數的11%。

經濟專家說,在這次經濟不景氣當中創業的實例跟過去有些不同,主要在於有因特網這個非常有用的工具,它不僅讓創業者營銷構想、找尋合作夥伴和供貨商,還可以讓他們幾乎免費享受多種功能,包括記帳、跟客戶互動等等。

失業期的心理調適

沒有人喜歡失業的感覺,失業為甚麼讓人擔心?因為沒有人可以確切掌控它會不會發生、何時會發生、會持續多久。但是一旦發生在自己身上,如何面對失業、走過這一段的低潮則是更重要的問題。首先,必須先學習接納事實,失業只是社會普遍存在的事實,不是個人的特例,也不要因為一時失業而否定自己的價值。其次,給自己來一次總檢討,重新認識自我,真正瞭解自己的個性、興趣、價值觀、從過去成功、失意的經驗中,分析自己的長處和限制,再想想真正要的生活方式、工作型態是甚麼?嘗試用不同角度看事情,學習正向思考,回想以前如何走過逆境,有助於在黑暗中看到光明面。

下一步,要求自己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藉此紓解過多的壓力,生活步調不要停滯,抱持隨時可以出發的心態和決心,避免因為逃避而逐漸和社會脫節。為了不讓自己孤立無援,還需要建立社會支持系統。在家庭中,家人瞭解你的想法和作法、分享求職中的辛酸,可以得到他們的精神支持。在朋友方面,仍然需要與他人保持聯繫,尤其是也在待業的朋友,彼此可以相互打氣。

對失業者來說,過去有工作時總在跟時間賽跑,現在反而成為時間的主人,不妨趁機做一些過去因為忙碌想做而未做的事情。例如改善親子關係、安排出國深造、進修或是學習第二專長......等,做好再出發的準備。

如果真的理不出頭緒,可以請教生涯諮商師。請他為你做整體性評估,提供生涯相關信息及建議,可以幫助你對未來的生涯規畫,有了完整而客觀的認識。

俗話說:「甘願作牛,不怕沒犁可拖。」失業只是一時,何妨將它視為生命中一段過程、經歷與學習,甚至作為調整腳步的機會,或許它可能是職涯中重大轉變的契機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雜誌第34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