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臺灣還沒有電力供應時,人們夜間照明都點煤油燈或是蠟燭。
煤油和蠟燭,要用錢去買,對鄉下的窮苦家庭,是瀋重的負擔,因此,從前鄉下的農家,天還微亮就早早起床工作,盡量在白天就把該做的事做完,天黑了,吃過晚飯,沒什麼重要事情,早早上床睡覺,這樣就可以省下一筆可觀的照明費。但是,若家中有上學的小孩,晚上回家後還要讀書寫功課的話,這筆油燈錢還是得花。
煤油燈,在當時是最方便的,不過為了省下買煤油的錢,鄉下人家自有妙方,他們利用大自然的恩賜,將自然界的物資加以運用。
山上到處都是竹林,那是取之不盡的資源。聰明的農民,將竹子砍下來,然後將圓滾滾的竹筒剖開,竹子呈現出綠色的皮和白裡略帶黃色的內裡。綠色的這面叫"蔑青 ",有很好的彈性,可以彎轉而不斷裂,而且堅固耐用,所以農民拿他們編製各種竹器。竹子白色略帶黃色的內裡,稱為"蔑黃",是相當好的燃料,但是農民不拿它當燃料,而是拿來當照明的火把。
利用"蔑黃"之前,要先將它們集中到池塘內泡水,至少要泡兩星期,泡得越久越好,將蔑黃裡面的油脂分解出來,然後再將它們從池塘內撈出來,放在太陽下曝晒,晒得很干很乾,就可以拿來當火把使用了,客家人稱這種竹片火把為"蓁仔火"。
夜間需要照明時,人們就點起"蓁仔火"。這種竹片火把的亮度和照明的廣度,都比煤油燈好。煤油燈"一燈如豆",燈光還搖搖晃晃的,"蓁仔火"就亮得多了。不過,煤油燈點著之後,不需要人照顧,燈油用完會自行熄滅,而"蓁仔火"卻需要人照顧,它必須有人斜斜地舉著,因此有些麻煩。
劉興欽老師小時後放學回家,總是偷懶不想讀書寫功課,姊姊看穿他的心思,每天都非常雞婆地自告奮勇要為他舉"蓁仔火"。姊姊悠哉悠哉地在一旁舉著火,看阿欽讀書寫功課,一邊嘴裡還哼唱著山歌。氣得劉興欽一邊寫功課,一邊把嘴翹得半天高。
劉興欽就是靠姊姊舉"蓁仔火",把該讀的書和該寫的功課完成,姊姊的一番好意,阿欽小時候無法領會,以為姊姊故意和他作對,因此寫下了這首打油詩:"不想讀書推說沒燈火,雞婆姊姊手拿蓁仔火。以為這樣可以幫助我,其實我是一肚子的火。"
長大以後,劉興欽反而非常感謝姊姊,若不是當年姊姊如此辛苦地為他舉著火把,讓他完成學業,順利考上初中,後來又念了師範學校,說不定他早就成為一個鄉下野孩子了。
来源:人間福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