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9-01-04 14:30:31作者:
「解手」一詞,在古時是指朋友相逢高興的「攜手」,等於現代的握手,離別時稱「解手」。
宋代秦觀有詩:「不堪春解手,更為客停舟。」這是說春天朋友相逢,高興得不能忍受離開,竟為朋友停舟不歸。
可是到了明代,這個充滿友情的詞,竟變成了另外一種含意了。明朝政府的移民政策是強迫性的,官兵為了防止移民逃跑,就把他們捆綁起來上路。捆綁兩條胳膊叫大綁,捆綁一條胳膊叫小綁。(本版前不久有一文提過)。
不僅如此,怕他們帶綁逃走,還要把捆綁起來的人用繩子連在一起,才押解上路。許多人連在一起,要動都動,要停都停,一個人要動,牽扯很多,誰也逃不脫。
這對押解的官兵來說,自然省事,但卻苦了被捆綁的移民。最麻煩的是大小便。為了表達清楚意思,話很長,比如一個人要大便或小便,首先得報告,說:「報告大人,請讓大家停住,把我的手解開,我要小便。」
人數多了,路上解繩子的次數也增多,官兵也覺得麻煩,但這個辦法是不能改變的,到後來,簡化得就剩下幾個字了:「我要解手。」聽者也能明白。
直到移民之後定居下來,這個「解手」說法也成為習慣用語了,它成了大小便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