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上廣告不斷強打「儲存寶寶的臍帶血,請選擇......」但幾乎沒有任何一則廣告,曾明白告知消費者:臍帶血究竟具備什麼神奇的效用,為什麼值得眾多父母每年花上大筆錢儲存它?日後遇到什麼情況,會需要用到臍帶血?
「臍帶血保存」問題,近年在名人政要競相保存子女臍帶血的帶動下,形成一股「保存一生僅有一次的臍帶血」風潮。加上各醫院臍帶血移植成功的病例,透過媒體強力報導,一時之間,「臍帶血」似乎變成能醫百病的萬靈丹。
所謂「臍帶血」,是指存在於胎盤與臍帶之間的細胞。這些細胞之所以彌足珍貴,主要是因為其中含有豐富的造血幹細胞。這種幹細胞,是一種未分化的細胞,可經由細胞分裂,分化成能執行各種不同功能的細胞,因而成為各種先天或後天疾病的救命細胞。
所謂「臍帶血移植」,意指移植臍帶血中的造血幹細胞,至需要的器官及組織中。當幹細胞一分為二時,其中一個細胞會分化成特定的細胞,另一個卻能維持原狀。所以理論上,如果幹細胞的數量足夠,就可分化成人體任何組織和器官,進行組織或器官的移植或修補。
臍血確有修復功用
但對於罹患重病絕症的病人和家屬而言,健康、乾淨的幹細胞取得不易,也就因這個緣故,從前在分娩後立刻被丟棄的胎盤與臍帶,如今成為炙手可熱的「寶物」,甚至還因此衍生出「某某人連生三胎,就是為了幫臥病在床的母親儲存臍帶血」之類的傳聞。
但醫學界也有另一派說法認為,如果幹細胞的研究已臻成熟,移植臍帶血,對病人而言的確是一大福音,但如果仔細檢視臍帶血實際的醫療功能與幹細胞未來的發展,卻又不能寄予過高的期待。
其實,臍帶血最大的優勢在於取得容易,不需要全身麻醉,安全性高,對母親與胎兒都沒有損害。
骨髓中亦有幹細胞
再者,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的細胞尚未活化、不成熟、原始單純,免疫系統的辨識能力低,因此可降低移植後發生「移植物抗宿主疾病」的機會,減少器官或組織產生排斥反應,不致威脅移植者的生命。
加上HLA(人體白血球抗原)配對不需完全符合,在尋找適合的HLA配對上更為容易,病人獲得移植治療的機會也更大。根據研究發現,進行臍帶血移植的配對成功率可高達50%。
但在醫學上看來,臍帶血移植和骨髓移植很類似,因為骨髓中同樣含有許多造血幹細胞,並非只有臍帶血才擁有造血幹細胞。
台大醫院骨髓移植中心主任醫師姚明強調:目前臍帶血中的造血幹細胞,多用於治療血液相關疾病為主,例如白血病,也就是俗稱的血癌。另外,造血幹細胞還能夠治療地中海型貧血、鐮狀細胞貧血、再生不全性貧血症、黏多醣症、骨質石化症、嬰兒的先天免疫不全症候群與代謝異常等30餘種疾病,但絕非所有疾病及宿疾,均可透過移植臍帶血而重獲生機。
治療範圍仍有限制
其實,目前許多國立醫學中心都成立有臍帶血庫。中華血液基金會(捐血中心)更早在1998年,即成立臺灣首座公益臍帶血庫,而慈濟醫院的骨髓庫,也在2002年成立臍帶血庫,將獲得產婦無償捐贈的臍帶血,轉而幫助需要骨髓移植的病人,所以如果真的需要,還是能得到移植臍帶血的機會。
另一方面,雖然有臍帶血銀行號稱:可利用幹細胞治癒包括癌症、愛滋病、老人痴呆症、糖尿病、心臟病、肝病、肌肉萎縮症、帕金森氏症、脊椎神經損傷、中風等在內的70多種疾病,但說法尚未獲醫學界證實。事實上,目前科學界對於胚胎幹細胞的應用,研究日趨保守,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臍帶血的療效可能難以突破現狀,這恐怕是有心儲存的家長,必須更進一步瞭解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