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的不同境界

作者:蘇省 發表:2008-10-28 22:5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在日本被稱為經營之神的松下幸之助,是日本著名跨國公司「松下電器」的創辦人,他從一個腳踏車學徒,到後來成為員工數十萬人的大企業領導者。他用一句話概括自己的經營哲學:「首先要細心傾聽他人的意見。」

有臺灣半導體之父美譽之稱的台積電前董事長張忠謀也認為,成功的秘訣就是「聽」,而且「聽」往往比「說」重要,要「懂得聽,且聽得懂」。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都會有一個疑問,人不是一輩子都在聽嗎?何以眾多功成名就之士如此強調「聽」?「聽」,到底有甚麼學問?

在英文裡的hearing,就生理上來說,是聲波經空氣傳播,經由耳朵,傳遞到大腦聽神經,而產生聽覺。

「別忘了,嘴巴上含一片檸檬」

但聽只有這麼簡單嗎?就讓我們來看看以下的故事:

有一位女主人準備了一條稀有的石斑魚當晚宴的主菜,她一遍又一遍叮嚀廚師煮魚的方式,為了讓晚宴盡善盡美,還特別交待擺盤的方式:「記住,要用銀盤來盛這條魚,銀盤四周要有精美的裝飾,別忘了,嘴巴上含一片檸檬。」

廚師點了點頭,女主人也就一邊忙著打扮自己,一邊心想著如何使晚宴更加完美。

晚宴時賓主盡歡,到最後一道主菜,清蒸石斑魚端上桌時,正如女主人所交待的,石斑魚放在銀盤當中,看來色、香、味俱全。銀盤四周的食物裝飾也十分完美......

就在大家滿懷感謝地想謝謝主人用心準備晚宴的辛勞之時,抬頭一瞧,原本愉悅的氣氛霎時靜了下來,原來是要含在魚嘴巴上的一片檸檬,跑到了上菜的廚師嘴巴上了,而且他認為自己做得恰到好處,一直賣力地展示給賓客看,結果弄得哄堂大笑。

在這個故事中,廚師的「聽」只是耳朵開了,卻沒有用心聽,沒聽出話的意思,當然會貽笑大方。

而和「聽」意思相近的「聞」的甲骨文,字形正像是一個人拉長耳朵屏息靜聽的樣子,正是要聽者專注地分辨說話者的話語含意,不要和廚師一樣張冠李戴,表錯情了。

所以成功之士所謂的「聽」,其實是和英文的listening相近,也就是「傾聽」,不只是聽文字表面的意見,更要聽出弦外之音。

況且人都是一張嘴巴、兩隻耳朵,是否意味著造人的神讓我們多聽少講,要我們用心去聽,細細思考,才能說明白。

成功者在傾聽上容易犯的毛病

能「聽」才能「知」,一位學富五車的學者應該是個能「聽」的人,才能讓自己不斷地學習。然而,世間總是物極必反,我們再來看一位非常能言善辯的學者的故事。

一位飽讀詩書的學者聽到南隱禪師禪法的名望很高心生不服,欲向南隱問禪、辯論禪學,而南隱以茶相待,將茶水倒入杯中,直至茶滿了還是繼續倒。學者按捺不住說:「禪師,茶都已經溢出來了,不要再倒!」。南隱答說:「看!你心裏的杯子正如此杯自滿,我的禪法怎麼能裝得進去呢?」頓時給學者一陣棒喝。

當人自視過高,常會有自以為是的心態,對別人的意見不屑一顧,這是選擇性地聽,在先入為主的觀念,只聽自己想聽的部分。換言之,這種人對於他人之言有「偏聽」的習慣,只聽他想聽的,他願意聽的,對於不入耳或不願意聽的,會用本身的學識、地位、名望的優勢,加以拒絕或迴避。

這類型的聽,從一般人到企業家都有可能,而且越高位者,聽的層次越有可能侷限於此。因為他會根據自己過去成功的經驗所形成的觀念,去決定何者可聽,何者不可聽,反而不易接受別人的忠告。

神傳文字下看「傾聽」的奧秘

「聽」的內涵,從中國字「聽」字來看更傳神,如果把「聽」字拆開來,就會明白聽不只是單純用「耳朵」聽這麼簡單。

甲骨文和金文的「聽」字,從耳從口,表示用耳來接受別人的言談,非常生動地表達出聽時的情況,但沒有表現出更深的內涵。

然而從小篆的「聽」來看,右邊的字體從「口」變成了和「德」右邊的字體相同,我們就先來看看這代表甚麼意思。

「德」的小篆寫法也就是說,能發自內心而表現出的正直行為叫做德。

而聽的左邊是耳下有王,耳下的「王」字的內涵更深,漢朝大儒董仲舒提及:「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

所以聽代表能聽正直秉公者所說、所言,以此就能成就王道!但是,所謂忠言逆耳,一個學富五車的人容易自滿,而一個大權在握,在多次危機中勝出的人,更難聽從逆耳之言。最著名的例子正是中國古代唐太宗和著名諫臣魏徵的故事。

能傾聽他人就是修養自己的過程

魏徵與太宗兩人有著名的明君、昏君之論。

唐太宗向魏徵問道:「何謂明君、昏君?」魏徵回答說:「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君之所昏者,偏信也。以前秦二世居住皇宮,只是偏信宦官趙高,直到天下大亂以後,自己還被蒙在鼓裡;隋煬帝偏信虞世基,天下郡縣多已失守,自己還不知道。」太宗對這番話深表贊同。

這麼說來,當一個明君這麼容易?

有一次太宗退朝回宮後,盛怒未息,對長孫皇后說:「遲早我要殺了這個鄉巴佬!」皇后急忙問道:「陛下要殺誰呀?」「魏徵總是當面侮辱我,不給我留情面!」皇后聽完後,立刻換了禮服出來向太宗道賀說:「君明則臣直。魏徵忠直,敢於犯顏直諫,正說明你的聖明大度,真是可喜可賀啊!」太宗聽完後,怒氣漸消。想起魏徵的為人處世,內心油然生起了無限的敬意。

所謂的「不中聽」,可不是不順耳,實質上是不順心,太宗能有讓臣下不留情面糾正的雅量,也是需要反覆磨練,才能成熟的,也就是需要不斷地讓自己的心擴大。何以能如此?老是順著自己不順的心去想,那麼太宗恐怕真會把魏徵殺了,多想的是魏徵的忠直,那怒火卻也漸消,幾回下來,想必可以擴大自己的心胸。

在上位者能容人,才能有一批能人異士為其效命,才是真正的明君之道,也才能真正開創一個盛世。

来源:看雜誌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