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正後的7千億美元紓困法案,最快將在臺北時間週六凌晨零時30分於眾議院進行表決。而在此法案提出之前,財政部長鮑爾森與聯儲局主席柏南奇已自今年3月開始採取一連串的緊急措施,試圖遏止金融危機擴大,不料卻在市場上產生更多的副作用,導致美國金融體系面臨空前的災難。
美聯儲曾在3月間力助摩根大通銀行出面收購岌岌可危的券商貝爾斯登,使次級房貸風暴一度呈現平息在望的態勢,不僅貨幣市場流動性暫獲紓解,美國經濟也在今年前兩季保住正成長的成績。
不過,美聯儲與財政部隨即面臨紓困標準如何界定的難題,市場對於官方出手紓困與否的動向無所適從,動盪因而再起,陷入困境的券商、銀行及保險業者數量愈來愈多,規模也愈來愈大。
曾任紐約聯邦準備銀行公開市場操作主管的DinoKos表示,金融體系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一旦調整失據,即使是最微小的變化,也會如漣漪般造成擴散效應。
Kos警告,當前的市場風險在於,政府動用7千億美元收購問題資產的紓困計畫,恐怕反而會捅出更大的漏子。
疾呼紓困法案勢在必行的柏、鮑兩人,迄今仍未說明其輕忽事態愈發嚴重的風險。政府成立收購不良資產的資金池後,恐有進一步打壓房市的危機,甚至在銀行業爭相合併自保的風潮下,如果弄巧成拙,反將加重納稅人的負擔。
事後諸葛而論,財政部與美聯儲官員對於當初拯救貝爾斯登的作法亦多有疑慮,認為此例一開,形同打開潘朵拉的盒子,讓金融業者過度依賴政府的保護傘,延緩處理風險資產的速度,缺乏斷尾求生的意志力,以至於接下來陸續發生政府接管兩房與美國國際集團及雷曼兄弟破產的骨牌效應,一發不可收拾。
Hovde Capital投資長Eric Hovde表示,政府官員"設計出來的金融紓困法案,不僅方向錯誤,房市問題更可能因此繼續惡化。在銀行大量賤賣沒收房產、導致房價低迷之際,政府如果也來參一腳當賣方,事情就只會變得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