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 最壞時刻還沒過

作者:陳家齊 發表:2008-07-21 10:0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美國房市崩盤引發的金融體繫緊縮,加上商品價格飆漲帶來的通膨壓力,全球經濟下半年依舊烏雲密佈。對投資人來說,最壞的時候可能還未過去,卻眼睜睜看著"避險綠洲"一個個消失。

歐洲與日本的經濟情勢嚴峻,新興市場的通膨日益惡化,認為全球經濟不會被美國拖下水的"脫鉤"論調逐漸銷聲匿跡。全球股市今年相繼步入熊市,充分反映市場的悲觀氣氛。

美國經濟上半年的表現優於預期,即便在高油價與信用緊縮的雙重打擊下,第一季仍有1%成長,第二季的數字很可能介於2%到2.5%。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對今年經濟成長率的預測區間,已從4月的0.3%到1.2%上修至1%至1.6%。

但這對下半年反而可能是個壞消息,信用緊縮與物價上漲的趨勢依舊沒有減緩跡象,可能在下半年集中發作。許多放款、營建與投資計畫都是在問題爆發前就已簽訂,信用緊縮對實質經濟的衝擊只是延後出現。美國政府1,100億美元的退稅方案暫時增加美國民眾的消費能力,也可能粉飾第二季的經濟表現。

投資人稍早的樂觀看法是,美國經濟在上半年觸底之後可望快速"V型"反轉;現在,分析師認為美國經濟有可能需要兩次觸底,才能完成"W型"的回升。更悲觀的看法認為,美國經濟將陷入長期不振的"L型"衰退,直到2011年房市穩定後才有希望。無論是W型或L型,經濟在下半年馬上好轉的機會不大。

投資人原本寄予厚望的歐洲與亞洲市場也黯然失色。歐元與油價同步走高,重創歐洲出口業,扮演火車頭的德國經濟可能在第二季萎縮1.5%。法國的消費需求降溫,西班牙的房市泡沫正在破滅,整個歐元區與英國都急速邁入衰退。

許多新興市場經濟體受到通膨所苦,紛紛調整貨幣政策,區域各國央行被迫進入升息循環。美元聯繫匯率以及刺激成長的低利率是許多新興國家長期採用的政策,但越南的教訓說明,長期把通膨置之不理會有什麼樣的毀滅性結果。期待忙著壓抑需求、打擊通膨的新興市場在下半年拯救全世界,恐怕並不實際。




来源:經濟日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