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的中國經濟,與四川抗震救災的形勢頗有幾分相似。地震形成的堰塞湖,高位積蓄了大量江水,對下游百餘萬人口構成嚴重威脅,而國際上居高不下的能源和糧食價格,則對全面處於價格低谷的中國經濟,也構成了嚴重威脅。
像許多關注中國經濟的人一樣,我一直在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什麼溫家寶不選擇溫和通脹兼加速人民幣升值,使中國的物價水平平穩地接近國際水平,而選擇了持續大量補貼進口石油和廣泛實行物價管制的方針?這一方針對中國經濟打擊沈重,並導致中國在對外貿易中流失大量資源。
有人估計,按照目前石油的內外差價,中國政府對進口石油的補貼,一年可達600至800億美元;而由於出口產品價格扭曲導致的資源流失,將超過1000億美元。從全球經濟的角度,中國政府人為地壓低國內能源和糧食價格,不僅意味著自己大出血,而且對降低全球的通脹並不利,因為中國的補貼一方面加大了對能源的需求,同時,由於限制糧食出口,還助長了全球食品價格的上漲。
我現在的理解是,溫家寶雖然低估了輸入通脹的壓力,但他拒絕溫和通脹的選擇絕非輕率之舉。他的基本判斷是,中國政治無法承受通脹風險,因此,寧可打擊中國經濟,寧可對外大出血,也不能冒通脹風險。溫家寶比一些只知照搬西方教條的專家要高明,他知道中國窮人太多,又沒有什麼資產,他知道中國官員太腐敗,很難在高通脹中有效對窮人實行大規模的收入補貼。因此,溫家寶把賭注押在了美元早日回升,押在了國際石油和糧食價格早日回落。
溫家寶敢於這樣去賭,還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是中國政府財力雄厚,另外一個就是政府對能源產業以及對糧食流通的壟斷性控制。在必要的時候,比如年初南方的大雪災,政府能夠強制煤礦和電廠賠錢生產。這再一次證明,中國經濟遠不是真正的市場經濟。
不過,溫家寶賭博的風險也不小,最大的風險來自於今年中國的糧食生產。中國政府可以強迫國有的石油公司賠錢進口石油,強迫煤礦和電廠賠錢生產,但是,無法強迫中國農民賠錢生產糧食。因此,如果今年中國糧食出現嚴重減產,如果出現農民惜售,溫家寶的賭博可能給中國經濟帶來很大麻煩。
溫家寶的最大失誤,很可能是他對中國的糧農太吝嗇,捨不得大幅度提高政府收購價格。由於政府收購價格過低,再加上能源漲價導致化肥價格上升,許多農民大量減少化肥使用,一些地方的農民乾脆決定不生產糧食。政府對這些不利於控制物價的消息進行封鎖,所以,外界很難估計中國今年糧食的生產前景。溫家寶對中國糧食供求平衡的信心,還建立在他相信政府庫存充足。他認為,只要限製出口,中國不會出現糧食短缺。但是,中國糧食庫存數據的可靠性,早已遭到輿論的置疑。政府的糧食營銷機構,臭名昭著,一貫弄虛作假,在真正需要調糧的時候,能否調出來,國人並無信心。溫家寶這樣賭博對於緩解全球糧食危機也沒有好處,其實,如果他大幅度提高政府收購糧食的價格,並適當增加出口,對中國,對世界都有好處,但溫家寶卻選擇了保護主義的政策。這可能就是國際機構對中國政策不滿的重要原因。
溫家寶的賭博如果輸了,對中國和世界都不利,因此,我相信多數人都不希望看到他失敗。但是,無論抗震救災,還是應對輸入性通脹,溫家寶系天下安危於一身,他這樣憑一人之決斷賭下去,不免會失敗。儘管如此,我還是不能回答這樣一個問題,沒有了溫家寶,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究竟會變得更加安全,還是更加危險?因為我們完全無法預料,中國的黑箱政治,會把一個什麼樣的人,放在溫家寶現在的位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