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時報週刊》報導,臺"中央銀行"神秘的黃金山洞"文園",藏有價值7000億元(新台幣,下同)的黃金。剛剛看完黃金回來的"立委"盧秀燕透露,當初蔣介石從大陸帶來的黃金,幾乎都快花光了,但只佔"文園"所有黃金的7%。
"滿山儘是黃金磚?沒有那麼誇張啦,就是山洞左右二排櫃子都放著黃金而已,跟我想像的是一堆金山有點落差。不過,聽‘中央銀行'官員說,這些黃金價值高達新台幣七千億元!"
國民黨四位"立委"盧秀燕、廖正井、羅明才、羅淑蕾,日前在"中央銀行"副總裁楊金龍的陪同下,前往臺灣"最神秘也最值錢"、存放"中央銀行"黃金、白銀的山洞參觀。
秀燕用手勢比著黃金的大小。
文園利用山坡地形興建隧道式庫房,共有兩個舍庫,一個存放金塊、銀條,一個存放"中央鑄幣廠"金幣、銀幣,有防盜、防震、防火、防搶、抗炸等各項安全措施,由臺軍憲兵205指揮部1個連隊駐守。
盧秀燕描述她所看到的黃金:"有的是大長條形,像巧克力一樣;也有像方形磚塊,但比較薄一點;也有的形狀像梯形,聽說是不同時期買的,模樣也各不相同。但是,黃金上只有四個阿拉伯數字編號,無法分辨哪些是國民黨撤退時帶過來的,哪些是後來買的。"
"我看了一下黃金的重量,從12公斤到20幾公斤的都有,還拿起來摸摸看,感覺真的很重,要用兩隻手捧著。以現在的價格來算,一塊黃金就值好幾千萬元。"
一位不願具名的"立委"說,大部分黃金是12公斤,大小就像蓋房子用的紅磚塊,只是比較薄一點。這樣一塊黃金磚,價值一千多萬元。
根據"中央銀行"公布的資料,目前儲藏在山洞的黃金總重量,是1361萬英兩,換算成臺兩是1129萬兩。當初買的成本是一兩新台幣9000元上下,現值則是一兩2.32萬元,漲了將近三倍。
老美逼著買
盧秀燕透露,根據"中央銀行"官員告訴她的資料,當初蔣介石從大陸撤退臺灣所帶來的黃金,只佔現在黃金總量的7%,其餘的黃金都是後來在美國政府的"逼迫"下所買的。盧秀燕說,上世紀80年代幾年,中美貿易逆差非常大,美國政府為了平衡逆差,強逼臺灣向美國買黃金。
另外一位比較低調、不願具名的"立委"則說,之前"財委會"開會時,有"立委"突然問道:"國民黨從大陸帶來的黃金,到底放在什麼地方?可不可以去看?""中央銀行"官員在答覆時就說可以,但只有四位"立委"報名參加。
當天帶他們去看黃金的是"中央銀行"副總裁楊金龍,出發前就說得很清楚,只有"財委會立委"才能去,不能帶助理,記者也不能跟,大家都同意,才搭"中央銀行"的九人座箱型車前往。
揭秘文園神秘面紗
"黃金山洞"位於新店新烏路,一般都稱做"文園"。整個文園佔地約2 萬多坪,當初產權屬於臺灣銀行,後來才被"中央銀行"買來藏黃金。在文園斜對面、往烏來的方向,有著幾棟不太顯眼的房子,也是屬於"中央銀行"的財產。這位"立委"私下透露,這些房子是"中央銀行"考慮萬一將來有戰事,可以撤退到這裡充當臨時辦公室。
原本文園大門口都有憲兵駐守,一般閑雜人等也無法靠近,當天因為"立委"要來,車子直接就開進去。
這位"立委"表示,一進大門口,首先就看到兩旁好幾排老舊的矮平房,大家以為是憲兵住的地方,但官員卻解釋那是倉庫。
這位"立委"說,其實文園沒有什麼特別的建築物,車子開進去就可以看到山洞入口。入口處有一道鐵門,是屬於往上升的那種,"應該是用遙控器來控制的鐵卷門,我們到的時候門已經打開了,沒看見到底是怎麼開的,也沒有仔細問
防護很嚴密
"立委"陸續進入鐵門,據形容就像走進山洞的感覺,但裡頭很乾淨,空氣很清爽,沒有一般山洞的潮濕感,燈光也很明亮;走道非常寬敞,大概有七、八米寬,看起來連卡車都開得進去。
走了約莫十米,就看到真正儲藏黃金的庫房,前後有二間庫房。盧秀燕表示,要進去庫房必須打開三道鎖;這個鎖就像電影演的那種大鋼門,相當厚重。
"儲藏黃金的庫房使用密碼鎖,一個人管一個庫房的三組密碼,但二個人互不知道對方的密碼。我聽‘中央銀行'官員說,掌握密碼的人都在‘中央銀行'服務很久,幾乎沒有換過人。當然,還有一個人知道所有的密碼。這點算是機密,不能講太多,免得如果有歹徒想搶黃金,他們被歹徒綁票就糟了。"
通過三道鎖之後,映入眼帘的是一個長約30米、寬約6米、二層樓高的大房間,屋頂是橢圓形。二邊各是一個櫃子,有三層,一格一格,"立委"們算一算,每格都放有64塊黃金。櫃子除了上鎖,還裝有防彈玻璃,據說可以防90手槍。
盧秀燕說,除了黃金,櫃子裡還有一些蔣介石紀念銀幣、李登輝就職典禮紀念金幣;另外,當年國民黨當局從大陸也帶來不少袁大頭銀元、白銀條,只是"中央銀行"官員表示,這些袁大頭、白銀條價值不高,才值幾十萬元而已,算是又重又不值錢,"中央銀行"後來沒有再買過。
文園對外的形象非常神秘,其實早在七八年前,臺"立法院"財委會也曾經偷偷去看過,結果大家都非常訝異,因為雖然庫房非常堅固,但裡頭卻相當破舊,隨便用幾根鐵柱子釘成鐵架,黃金直接擺在鐵架上,也沒有防彈玻璃,相當簡陋。
盧秀燕聽"中央銀行"官員轉述,那時"立委"看到鐵架都生鏽了,感到震驚與訝異,限期"中央銀行"改善,"中央銀行"也從善如流,才有今天的規模。
駐軍沒看過黃金
臺灣《時報週刊》欲商借附近民宅頂樓,以制高點拍攝文園營區部分風貌,卻遭住戶不假思索拒絕,"抱歉耶!沒辦法讓你上去拍照,太敏感了,要是出什麼狀況不是我可以承擔的。"劉姓住戶沒有正面回答文園金庫是否真有藏金,但面對記者詢問多以笑容響應,警覺性很高。
該刊查訪發現,文園金庫附近的居民,幾乎都知道自己與大批黃金為鄰,坐擁一座金山。
一名從文園營區退伍的憲兵弟兄,就談到當時值勤的情況,但對於黃金儲藏模式,則是三緘其口。"主要就是站哨而已,除了‘央行'的人,我們根本無法靠近庫房,更別說接近黃金;多數人服役一年多,金條長什麼樣根本沒看過。"
李姓退役憲兵說,"上級規定我們全連不能同時出營區跑步,一定要有人留守,連吃飯都分兩種不同餐食,以防集體中毒、昏迷的意外發生。"他表示,營區與地區警方的警報器是串連的,一旦有狀況警力也會前來支持,鄰近憲兵單位也會火速趕來。
"因為文園等於是‘國家'的保險箱,所有新台幣發行的存底,都庫藏在這裡,當年怕成為戰火攻擊目標,藉此破壞臺灣金融,所以山洞都是往山脈裡面挖,門口的鋼門也有抗炸功能。"李姓憲兵如此描述。
不起眼的文園金庫大門,許多路過的遊客根本不知道營區裡面有大量黃金。
據說這是當年運送黃金的木箱,在臺北市南門裡舊宅被找出來。
兩年花三百萬兩
究竟當年運多少黃金到臺灣?從960萬兩、320萬兩到200萬兩的數字都有;有沒有黃金船沉在長江、台海,並未登上臺灣?這些歷史雖亟待考證,但賬面上還是有資料可查。
臺"監察院"在1949年的報告中,顯示390萬兩黃金庫存,還有價值等於400萬兩黃金的純銀與美金。所以"央行"到臺後,共有約800萬兩黃金的財力,其中部分做為發行新台幣的準備金,確實發揮穩定臺灣金融的作用。
既然"央行"當年確實運送黃金到臺灣,但這筆錢是否如外界所說,都被寅吃卯糧的臺軍部隊吃完了?根據前"主計長"周宏濤回憶錄的記載,國民黨帶來的黃金,因支付每月18萬兩的軍餉,來臺第二年的1950年9月就花光光了。
1950年6月,當時"中央銀行"總裁報告指出,1949年以來,運至臺灣的"國庫"存金,共375.5萬多兩;但至當年5月底,共耗掉321.2萬多兩,僅剩54.2萬多兩。
陳水扁上臺時,陳師孟時任"中央銀行"副總裁,他也曾進文園金庫,發現當年從大陸運送到臺灣的金條,有些有成色不足的現象,曾動過重新鑄造的念頭,又怕外界質疑他動手腳而作罷。
報導說,以上數據若屬實,文園裡有"央行"報告剩下54萬多兩,其它就是臺灣人民以血汗生產的米、糖換來的"國庫"收入。
當年國民黨當局運送黃金、銀元有兩條主要路線,一從上海"央行"直接上碼頭,以海關緝私艦運送到臺灣,另一種是其它地區銀行的金條、銀元,以陸路方式運送到廈門鼓浪嶼,再以軍艦從廈門運送到臺灣。
運金人回憶:沒人敢私吞
1948年,擔任浙江銀行主任的彭晨,接獲來自國民黨當局的命令,要在短短數日,把銀行資產裝箱轉運,跟軍隊撤到臺灣,但"政府"各個單位也都在忙著轉移,所以這道命令國民黨沒有給予任何支持,他就帶著十幾位行員沒日沒夜地"掏空"銀行。
面對金庫內七八千兩黃金與上百公斤銀元,彭晨等人用銀行專用的木箱裝載,對10幾名人力來說,可是個浩大的工程;但礙於時間緊迫,他們根本不敢鬆懈,還得搬上車子。
"哪有軍隊來護衛我們運送黃金?那時候所有國民黨軍隊,都集中在浙江、上海,那邊根本沒有老百姓,身邊都是軍隊,沒有人敢動我們黃金的主意。"那時彭晨等人還必須獨自護送裝滿黃金的車隊,到停在上海岸邊的軍艦。
彭晨更表示,隨行的行員不可能對黃金有非分之想,"當時要進銀行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操守,比現在的銀行要求嚴格得多。"
60年過去,彭晨已經92歲,卻還忘不了把黃金裝箱的那幾晚,他笑說這是他專屬的戰時回憶,"雖然那時運送的數量,我們可以說了算,但不屬於我的東西,我就是不會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