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在波士頓工作,兒子出生在麻省總醫院(年年被列為美國十佳醫院之一,哈哈),我們也就在該醫院為他找定了兒科醫生。小兒生於十一月,正是冬天流感猖獗的季節,所以傷風感冒在所難免。記得第一次生病時他還未滿三個月,我們帶著他去紐約和費城轉了一圈剛剛回來,開始是咳嗽,流鼻涕,喉嚨裡有痰,晚上睡不好。打電話去醫生的辦公室,護士接聽了,說可能是感冒,不用來醫院看病,只要讓他多喝水,家裡用加濕器提高濕度就可以了。過了一天小兒開始發燒,體溫達到三十九度,再打電話去醫生的辦公室,還是護士接聽,還是說沒有關係,只要給他吃一點退燒藥TYLENOL (藥店裡可以買,不用處方,分嬰兒版小兒版和成人版,國內是不是叫泰諾?) ;但是如果他的體溫達到三十九點五度而且退燒藥無效,那就要來醫院看了。於是聽護士的話用了退燒藥,不到一小時小兒的體溫便降了下來,可是再過幾個小時又上去了,於是再吃TYLENOL,如此反覆地過了一天。到了第三天,他的其它症狀不減,體溫上了四十度,於是再打電話,這次護士說要帶來看醫生了。來到醫院,護士量了體溫(還是四十度),又將一個連著一臺儀器的小夾子夾在他的手指上測量血氧量(結果正常),然後醫生用聽診器聽了肺部(無雜音),看了喉嚨(無紅腫),又檢查了耳道(無發炎),於是說很可能是病毒性感冒,沒有有效的藥也不用吃藥,還是老一套:用TYLENOL退燒,多喝水,開加濕器,鼻子堵塞得厲害的時候用棉簽蘸著生理鹽水在鼻孔裡滾一滾,四五天自然會好。如果高燒連續幾天不退,再來看醫生。於是繳了十五美元的門診費(其餘的保險公司付)空手回家。果然,到了第四天,小兒的燒便退了,第五天又生龍活虎了。只是咳嗽和流鼻涕的症狀多持續了幾天,卻無大礙。
從此以後,小兒有這樣的病幾乎全部是同一情況:打電話問問護士,吃一點退燒藥,熬過三四天自然就好了。醫院都不用去,其它費用自然也就沒有了。小兒在出生五個月後進了托兒所,到了冬天幾乎每一兩個月都會有一次感冒,偶爾也會帶去看醫生,但是結果都一樣:普通感冒或流感,不用驗血驗尿也不用吃藥打針,多喝水,短則兩三天,長則五六天,自然會好。最厲害一次發生在去年聖誕節前:他連續高燒(三十九或四十度或更高)四天不退,退燒藥也不管用,我們有點心慌了,第五天帶去醫院,醫生還是聽聽心肺,看看耳朵和喉嚨,然後說是流感,明後天就應該退燒了,於是又打發我們空手回家了。第二天他果然燒退了,在家呆了一天就歡天喜地地去托兒所了。
唯一的一次不同是在小兒一歲零四個月的時候發生的。一開始也是常規的感冒症狀,可是三天後發燒不退,而且呼吸有點急促,於是和護士約好了下午三點去看醫生。到了醫院一檢查:體溫三十九度,血氧量偏低且肺部有雜音,醫生二話不說,餵了一點退燒藥以後便將他送進了急診室。在急診室裡護士先量了體溫,然後抽了血做化驗,接下來便是漫長的等候:從傍晚五點到晚上十點。等到兒科有了空床位,醫生過來做了常規檢查(老一套:聽聽心肺再看看耳朵喉嚨),便安排去照X光。等到X光片出來已經是深夜十一點多了,幾位醫生碰頭一商量,結論出來了:小兒是由流感引起支氣管炎,再轉成輕度肺炎。流感和支氣管炎都不用吃藥,可是肺炎就不同了;因此開了處方:最最普通的青黴素口服液!
於是我們於午夜時分回家睡覺。第二天一早去藥店配藥餵兒子,當天下午便退燒了。但是醫生千叮嚀萬囑咐:這抗生素一定要連服十天,以確保對細菌的趕盡殺絕。所以後來雖然小兒已經全無病症了,我們還是堅持將一瓶藥餵完了了事。
費用呢?門診費十五美元,急診費二十五美元,藥費三美元。其它的都是保險公司的事了。
除了感冒,腹瀉也是小孩子的常見病,發作時小兒委頓無力,食慾全無,厲害的時候還上吐下瀉。醫生的對付方法也很簡單:不用吃藥打針也不用去醫院,不要餵食物(尤其是奶製品),只要讓他喝電解質水(沃爾瑪裡兩塊多錢一大瓶)以保持體內的水分和鹽分,過幾天也就自然地好了。這樣病一次,小兒當然會廋下一圈,可是病好了以後馬上胃口大開,猛吃幾天也就補回來了。
再說咳嗽,小兒也常有。只要不發燒,醫生壓根兒不管,過幾天自然就好了。如果實在厲害,而且伴著發燒一起來,醫生起初的建議是可以去買一些無需處方的咳嗽藥水餵他,不過也不一定有效。最近FDA又新發了通告:所有的咳嗽藥對兩歲以下的兒童均無效果,有的還有副作用,因此藥店裡一大批咳嗽藥都下了架。
小兒如今兩歲多一點,除了例行的常規體檢,看醫生的次數大約只有七八次,還沒有因病打過針或吊水(預防針除外)。吃過的藥,也僅限於退燒的TYLENOL和一次青黴素而已。
看看閒人的文章,再想想自己的經歷,不由得嘆一口氣:如今國內的孩子們,可比咱們的孩子金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