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7-10-11 01:36:00作者:
中國政府一直把領導人塑造成十分嚴肅的模樣,但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卻似乎有意打破這局面。分析認為,過去被指「形象神秘」的胡錦濤,將於第二屆任期內更多地展現個性化的一面,而這種做法,跟其推動的施政理念是有密切關係的。
10月1日,胡錦濤於上海訪問時特別為特奧會運動員客串拔河比賽裁判,中央臺在全國播出了他揮動小紅旗為運動員打氣的鏡頭,甚至連他的眼鏡在鼻樑上滑下了一半也顧不上,繼續為他們加油。這種鏡頭在過去的中央臺,可說是甚為罕見的。
另外,10月7日《長江商報》也報導,在今年11月中共十七大完滿結束的時候,他將把自己的剪紙作品《回娘家》公開展出。
中共領導人過去展示的藝術本領,多以題字為主。可是,很多人都拿著領導人的題字招搖撞騙,所以如朱鎔基等領導人,都盡量不做這種事。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更曾於2001年12月4日發出一份《意見》,明言「不得請中央領導同志為商業性活動和單位題詞、題字」。在此背景下,胡錦濤在剪紙藝術上露一手,也頗為別出心裁。
也許是出於穿鑿附會,也許是出於政治敏銳,輿論對胡錦濤露一手展示其剪紙工藝有不同看法。
其中有一種意見認為,胡錦濤的剪紙作品的背後,其實也傳達了一些深邃的含意。每逢佳節,中國百姓都通過剪紙這種具有基層群眾色彩的藝術形式表達對理想生活的嚮往。胡錦濤這幅窗花,是一種表達自己希望「與民同樂」的反射,也可以說是其理想中的「和諧社會」的一個剪影。
再者,胡錦濤也通過這一動作,表達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視。剪紙藝術屬中國傳統裝飾藝術,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漢唐時期就已盛行,中國剪紙目前也正在申請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從中國在毛澤東時期對傳統文化作出尖銳的攻擊,到胡錦濤時代回歸對中國源遠流長文化遺產的重視,中國這五十多年也可說是走了一條十分迂迴的道路。
也有一種意見認為,胡錦濤選擇了《回娘家》作為剪紙的題材,可能有一種隱喻,就是希望臺灣早日跟中國大陸統一。中國大陸一向都把跟臺灣統一,形象化地比喻為「回歸祖國母親的懷抱」。
胡錦濤是安徽積溪人,其父母長年於母親的江蘇家鄉定居。因此,「回娘家」對胡個人來說也暫時未能排除有另一層含意。
亞洲時報在線曾於2004年4月報導,1949年胡只有7歲的時候,母親李文瑞女士因病去世。那時他兩個妹妹(長妹胡錦蓉、小妹胡錦萊)只有3至5歲,他們的父親胡靜之沒有辦法,就將3個孩子送到了自己小姨和妻子舅母的江蘇泰縣住處撫養。據稱,在這階段胡錦濤也曾在外祖父家生活過。
據說在文革期間,胡靜之得罪了當地的一部分人,曾被造反派誣陷批鬥,到文革結束後的1978年,只有50多歲的胡靜之死不瞑目地離開了人世。時年36歲左右的胡錦濤正在青海任職,並已經是副處級幹部。據說,當年胡錦濤曾經趕回了泰縣,希望為亡父親尋求地方幹部平反不果。從此後的29年來,胡錦濤再也沒有回泰縣過。
筆者不敢說《回娘家》跟上述的報導必然有什麼關係。但若然人的下意識反映出一個人渴望完成一些抑壓在內心深處、難以完成的心願,其實也只能說明這個人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