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垂涎的石油超級壟斷
一名上海男子在中國石油巨頭之一的中國石油加油。(Getty Images)
一個十三億人口的國家,石油業集中到幾乎全部控制在兩家巨頭手上,舉世罕見!
中石油公司和中石化公司,壟斷了全國的幾乎全部的石油開採權、石油加工和批發、零售專營權,另兩個國營的小弟弟,一個是海上石油領域的中海油公司、一個是為航空業供應石油的中航油公司,在規模上相對較小。另有許多民營的石油批發、倉儲與零售企業,需要從中石油和中石化批發石油,完全受控於這兩家巨頭。
1992年有文件宣布開放石油經營權給民間,1994年以後一度得到落實。1999年國務院發布文件把石油業拖回到1992年以前:成品油的批發和零售的專營權又收回兩家巨頭手中。那一年,民間石油企業從3340家銳減到600多家。由於入世的承諾,2007年1月1日起開放原油、成品油批發經營權,但是油資源仍然屬於兩巨頭。
在資源和權利超高度集中的背景下,自2004年開始,國內的石油價格節節攀升。中石油和中石化以「石化企業面臨巨大的成本增支壓力, 出現虧損」為由施加壓力,達到提高油價的目的。2005年下半年,華南出現「油荒」,石油巨頭人為製造供應緊張,以形成必須漲價的形勢。
肥得流油
2004年,中國生產原油1.75億噸;2006年,原油產量為1.84億噸。這期間國際市場石油價格一直在上漲,中國的石油價格也走了一條上升曲線。儘管銷售價格上升,中國的石油公司生產成本並沒有增加,因此石油公司的利潤連年暴漲。2003年中石油利潤為696億元,2004年躍升1029億元,2006年更跨到1422億元;中石化2003年190億元,2004年322億元,2006年就超過了500億元!也許這是世界上絕世無雙的急速財富增長模式了!
據報導,在中東的石油公司需要為每噸原油繳納73美元的礦區使用費,但中國的石油公司只需繳納每噸1~3美元的資源使用費(後調至接近4美元)。所以中石油和中石化在資源的使用上享有壟斷的一切好處:在西方國家的壟斷巨頭,為了獲得和維持壟斷地位,需要付出和持續付出相當大的代價。而中石油和中石化卻得來全不費功夫:因為名義是國家利益。
在產量上,中石油和中石化也是無拘無束,盡可以按照生產能力去作安排,任意攫取利潤。富如中東的石油生產國,儘管他們的石油儲量非常豐富,但是他們還要執行限產計畫。
誰來享受免費的午餐
如此容易賺錢的事,就好比免費的午餐。那麼是誰在享受這個免費的午餐呢?
作為國營企業,中石油和中石化賺取的利潤應該由國家享有。過去中國的國營企業是要向財政部上交利潤的。作為改革的一個「成果」,現在的國營企業像私人企業一樣,只納稅,不交利潤。這樣一來,實際上石油公司的龐大利潤就由政府的石油管理部門和石油公司的管理層支配了。
中石油和中石化都是海外上市企業。也就是說,分享巨額利潤的,除了政府的一些個部門以外,就是國外資本了。鼎鼎大名的巴菲特、英國石油公司(BP)以及一些知名的資產管理公司都是中石油和中石化的股票持有人。
誰在失去
國營企業享有國家資源的唯一理由,是為了公共利益,就是保證社會各界使用石油的穩定性,包括價格的穩定性。也就是說,公有的資源,應該由公眾享有。但是中石油和中石化,卻形成了可以不顧公眾利益、將極少數人的利益置於公眾利益之上的局面。
這種局面直接造成了社會各界的成本高起。以各類中小企業使用最多的93號汽油為例,2003年7月每升3.79元,2007年1月北京93號汽油每升5元。也就是說,社會各界車輛使用汽油的成本上升了33%。所以,中石油和中石化就像兩個巨型吸塵器,把各角落的浮財吸了很多到這兩個地方來。
結語
2005年下半年,當兩大石油巨頭製造華南「油荒」的漲價形勢,造成各加油站排長隊加油、駕車人需要找尋許多加油站以加油的現象,社會一片憤怒的呼聲。時至今日,情況並無改善。
最近著名的經濟學家郎咸平發表評論,指出中國的經濟問題要在經濟之外找答案。是的,對於石油業存在的超級壟斷格局,在經濟領域完全找不到解釋的線索,也只能在經濟之外找答案。
看中國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