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7-08-23 21:51:30作者:姬山
大陸姬山先生給仲維光先生的信:「2007年度中國自由文化獎評定一定要超越‘黨文化’的各種影響」
發言人: 姬山, on 8/22/2007 11:37:00 AM 顯示/隱藏文字
大陸姬山先生給仲維光先生的信:「2007年度中國自由文化獎評定一定要超越‘黨文化’的各種影響」
2007 你那中國自由文化獎提名推薦活動啟動以來收到很多國內讀者的來信。其中姬山先生的信非常有代表性。我感到,他對於推薦提名評獎的看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希望第一屆中國自由文化獎的評獎工作,一定要超越「黨文化」的各種影響。為此他在四個方面的分析了黨文化的一些直接和間接的影響。筆者徵求作者意見特公開發表此信,以供海內外的文化工作者,知識份子參考。
中國自由文化獎評獎委員會主持人:仲維光
維光兄:
您好,很感謝你的來信,信早收到了,因為您要我對自由文化評獎提出我自己的意見,所以我在自由聖火上觀察了一段時間提名情況和人選,以便給出您意見,所以回信遲了,真的很抱歉。
我看了提名人選和作品的簡單評議,我覺得有幾點意見告知您。
一、想讓自由文化獎具有廣泛的公信力,所有提名者必需提供被提名者主要參選作品和其它目錄,這樣草草的寥寥無幾、浮泛的文字難以讓評委和關心的人知道作品內涵,必需有更為精細的文本分析和思想、風格的專業評論,否則,你怎麼讓讀者信服你的提名是合適和恰當的。這一點相當重要,世界上所有的獎項都不能免俗。如果僅憑幾十字的情緒性的話就能入圍和得獎,外界會如何看待,可想而知。那些初衷和物質上的獎掖自由創作會全部付諸東流。
二、現在看來,我注意到幾乎所有提名的作品都在「政治反共理念」上先行,提名者還特別強調「反共」的說辭,小說、詩歌、哲學、經濟、法律、政論等等作品提名,無不貼上「仇共、恨共、反共」的預設標籤。宣示自由文化運動,這當然是一個最大的前提,但我們能不能在「理性」上對極權帶給芸芸眾生的凌辱和傷害、犬儒,還有自身的惰性上縱深思考,而不是從一極到另一極,一昧謾罵,製造另一種仇恨,這無疑會進入另一個極端。我覺得您在研究極權、後極權的根源上就讓我很是信服,極權是一個變化多端的怪物,從一開始的教條主義,到後來的實用主義和投機主義,它從來傷害的是佔中國人口絕大多數人口的人群,幾乎是百分之九十八左右,公正和權利還有特權、利益都只屬於那百分之二,社會財富也被那部分獨佔,「所謂人民性」只是百分之二的「人民性」。所以,所有的人文科學要敘寫和研究的是受傷害和凌辱的大多數,還有沉默不語的「既得利益者」和小知識份子、犬儒知識份子。這是對極權、後極權最好的方法。
在這裡,我特別提一下文學作品的標準,文學作品首先應該具有文學性的,詩歌、小說都是這樣,要用文學的語言和方式、技巧、隱喻來寓言和預言、回憶中國的苦難,並呈現出真相,袁紅冰先生的小說《金色的聖山》就具有文學性,語言瑰麗,意蘊深遠,還不失作者用哲學對現世的思考和反省。一昧的將文學作品政治化,會走如怪途,還起不到傳播的文體作用。
三、哲學、經濟、法律的作品評獎,要更為慎重,也要延續「理性」和創新的模式,對真知灼見的人和作品要主動網羅進評選範圍內,不等人來推薦,評委可主動尋找,文學獎也是同樣如此,這樣可以在視野和範圍上大大增大。因為那些有真知灼見的人往往都不加入幫派和利益群體,但都在獨立發聲,作著有建設性的工作。而現在推薦提名的人都在互相提名,你提名我,我提名你,這當然是一種中國的人情文化,也可以理解。
四、切切不可將資源浪費在投機者和機會主義者身上,我看有人提名劉曉波、余傑等人,我以為,縱觀他們的文章文風,他們已是甜蜜的「不同聲音者」,而且他們是很難歸納的一群人,文學?政論?自由鬥士?政治家?宗教人士?大多是客廳英雄,特別是後者。
以上幾個方面的不成熟意見,僅供仲先生參考,你也可以提供給袁先生。
祝好
姬山
2007-8-20
發言人: 姬山, on 8/22/2007 11:37:00 AM 顯示/隱藏文字
大陸姬山先生給仲維光先生的信:「2007年度中國自由文化獎評定一定要超越‘黨文化’的各種影響」
2007 你那中國自由文化獎提名推薦活動啟動以來收到很多國內讀者的來信。其中姬山先生的信非常有代表性。我感到,他對於推薦提名評獎的看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希望第一屆中國自由文化獎的評獎工作,一定要超越「黨文化」的各種影響。為此他在四個方面的分析了黨文化的一些直接和間接的影響。筆者徵求作者意見特公開發表此信,以供海內外的文化工作者,知識份子參考。
中國自由文化獎評獎委員會主持人:仲維光
維光兄:
您好,很感謝你的來信,信早收到了,因為您要我對自由文化評獎提出我自己的意見,所以我在自由聖火上觀察了一段時間提名情況和人選,以便給出您意見,所以回信遲了,真的很抱歉。
我看了提名人選和作品的簡單評議,我覺得有幾點意見告知您。
一、想讓自由文化獎具有廣泛的公信力,所有提名者必需提供被提名者主要參選作品和其它目錄,這樣草草的寥寥無幾、浮泛的文字難以讓評委和關心的人知道作品內涵,必需有更為精細的文本分析和思想、風格的專業評論,否則,你怎麼讓讀者信服你的提名是合適和恰當的。這一點相當重要,世界上所有的獎項都不能免俗。如果僅憑幾十字的情緒性的話就能入圍和得獎,外界會如何看待,可想而知。那些初衷和物質上的獎掖自由創作會全部付諸東流。
二、現在看來,我注意到幾乎所有提名的作品都在「政治反共理念」上先行,提名者還特別強調「反共」的說辭,小說、詩歌、哲學、經濟、法律、政論等等作品提名,無不貼上「仇共、恨共、反共」的預設標籤。宣示自由文化運動,這當然是一個最大的前提,但我們能不能在「理性」上對極權帶給芸芸眾生的凌辱和傷害、犬儒,還有自身的惰性上縱深思考,而不是從一極到另一極,一昧謾罵,製造另一種仇恨,這無疑會進入另一個極端。我覺得您在研究極權、後極權的根源上就讓我很是信服,極權是一個變化多端的怪物,從一開始的教條主義,到後來的實用主義和投機主義,它從來傷害的是佔中國人口絕大多數人口的人群,幾乎是百分之九十八左右,公正和權利還有特權、利益都只屬於那百分之二,社會財富也被那部分獨佔,「所謂人民性」只是百分之二的「人民性」。所以,所有的人文科學要敘寫和研究的是受傷害和凌辱的大多數,還有沉默不語的「既得利益者」和小知識份子、犬儒知識份子。這是對極權、後極權最好的方法。
在這裡,我特別提一下文學作品的標準,文學作品首先應該具有文學性的,詩歌、小說都是這樣,要用文學的語言和方式、技巧、隱喻來寓言和預言、回憶中國的苦難,並呈現出真相,袁紅冰先生的小說《金色的聖山》就具有文學性,語言瑰麗,意蘊深遠,還不失作者用哲學對現世的思考和反省。一昧的將文學作品政治化,會走如怪途,還起不到傳播的文體作用。
三、哲學、經濟、法律的作品評獎,要更為慎重,也要延續「理性」和創新的模式,對真知灼見的人和作品要主動網羅進評選範圍內,不等人來推薦,評委可主動尋找,文學獎也是同樣如此,這樣可以在視野和範圍上大大增大。因為那些有真知灼見的人往往都不加入幫派和利益群體,但都在獨立發聲,作著有建設性的工作。而現在推薦提名的人都在互相提名,你提名我,我提名你,這當然是一種中國的人情文化,也可以理解。
四、切切不可將資源浪費在投機者和機會主義者身上,我看有人提名劉曉波、余傑等人,我以為,縱觀他們的文章文風,他們已是甜蜜的「不同聲音者」,而且他們是很難歸納的一群人,文學?政論?自由鬥士?政治家?宗教人士?大多是客廳英雄,特別是後者。
以上幾個方面的不成熟意見,僅供仲先生參考,你也可以提供給袁先生。
祝好
姬山
2007-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