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亭古韻

作者:高建軍 發表:2007-08-19 11:5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亭是中國歷史上極為常見、特別富於詩意的一種傳統建築。我們在遊覽名山大川和名勝古蹟時,時常與亭不期而遇,在游賞之餘,我們還可以走進亭中,坐下來切身體味一番亭給我們帶來的古典韻律之美。

且停且行

亭最初並不是指建築,而是指一種行政建制。秦漢制度規定,十里一亭,十亭為一鄉。《漢書•百官公卿表》上說:「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 其作用是管理治安、訴訟等事務。漢高祖劉邦就做過「泗水亭長」。另外,在邊境上,還有一種「亭候」,是負責監視敵情的。我們現在耳熟能詳的專指建築的亭子 是後起之義,比如北宋歐陽修《醉翁亭記》中「有亭翼然於泉上者」中的亭。但是,亭子專指建築究竟始於何時,已經無法確考。至少在東晉時,已經有這樣的亭子出現,《世說新語•言語》記載:「過江諸 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這裡的「新亭」即是「亭子」的意思了。更為著名的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那篇《蘭亭集序》中提到的「蘭亭」,亦此類也。

《園冶•屋宇》說:「《釋名》云:‘亭者,停也。’所以停憩遊行也。」意思是,亭的主要功用是供人停留、休息的。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一主要功能又有很大的延伸,概括起來大體上有這樣幾種:游賞、休憩、宴集和送行。

先說游賞。無論是園林中的亭,還是建在山間、水上、路邊的亭,地點雖不同,其供人游賞的作用則一。這一點,古人詩文中多有涉及。比如大詩人李白有 《游敬亭寄崔侍御》、《游謝氏山亭》等,杜甫有《登牛頭山亭子》等。蘇東坡在他的《放鶴亭記》一文中,對亭的游賞的功能有精彩的描寫:「彭城之山,崗嶺四 合,隱然如大環;獨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適當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際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風雨晦明之間,俯仰百變。」而「休憩」是「亭」的本義。 無論驛路之亭,還是山水勝處之亭、園林之亭,人們在行路、遊覽之後需要在其中歇腳以恢復體力。

中國古代的文人們是喜歡雅集的,即所謂的「文期酒會。」有集會一般就會有酒宴,而在富於詩意的亭中舉行宴集,是特別符合文人雅士們的審美趣味的。李白有 《宴陶家亭子》詩,杜甫也有《陪李北海宴歷下亭》詩等,從題目上我們就可以看出詩人們是在亭中舉行的宴集。這樣的傳統一直延續下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北 京的一些詩人名士,就經常在陶然亭雅集,成為一時勝事。

在一般人心目中,在亭中送別親戚友朋則更為常見。李白詩《勞勞亭》首句便是:「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李白詞《菩薩蠻》有句云: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弘一法師李叔同曾寫有一首題為《送別》的歌詞,其第一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也強調了亭這個特別的送客的處 所。甚至,「長亭」已經成了國人心中的一個專門代指送別的符號,可見其深入人心的程度。

此外,亭還可以供人住宿,例如晚唐大詩人李商隱有詩《宿駱氏亭寄崔雍崔袞》、蘇東坡有詩《遷居臨皋亭》等。明末清初大學者、大思想家顧炎武在《日知錄》裡就推測,這樣的亭應該是有牆的。不過,這樣的亭就不是單純指亭子了。


名亭與名人

天下名亭多矣,如北京北海五龍亭、紫禁城井亭,承德避暑山莊的冷香亭、南山積雪亭,濟南大名湖的歷下亭,蘇州的滄浪亭,浙江紹興的蘭亭、風雨亭,成都杜甫草堂的一覽亭,湖南嶽麓山的愛晚亭等等。這些名亭就像一顆顆耀眼的明珠,散落在祖國大地上。

絕大多數名亭都有一個非常美好的名字。這些不同凡響的名字。反過來又為本已很有名的亭子增添了光彩。這些名亭的名字大體上可分為四種「風格」。一是 對亭周圍景物的高度概括或寫實。比如蘇州拙政園的四面荷風亭、塔影亭。蘇州虎丘的三泉亭,避暑山莊的北枕雙峰亭、曲水荷香亭等。二是亭名表達了亭的建造者 或主人的情趣、志向等。比如滄浪亭,取《楚辭》中「滄浪之水清兮,可以灌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之意。湖南嶽麓山的愛晚亭,則取自晚唐大詩人杜 牧的名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山西晉祠的不系亭。取《莊子》中「飽食而邀游,泛若不系之舟」之意。三是亭名的風格是寫意式的,它們用抽 像的字眼表現某種意境。比如北京頤和園的知春亭,山西晉祠的真趣亭,北京北海的意遠亭,等等。四是亭名中隱含著一段歷史掌故。比如,浙江諸暨浦陽江邊堤岸 上有一座浣溪亭,亭中有一對聯云:「浣紗存古蹟,救國出真人。」一望而知是紀念春秋時越國大美人西施的。

名亭往往與名人聯繫在一起,二者互相輝映、彼此成就,常常亭以人顯,人亦以亭而聲名更遠。比如虎丘的孫武子亭,就是為了紀念春秋時著名軍事家孫武而建造 的。張愛萍將軍曾為之題詞日:「孫子兵法,克敵制勝;嬌娘習武,佳話流傳。」這個題詞中「嬌娘習武」一句,指孫武當年操練吳王妃嬪的歷史典故。武昌有一個 擱筆亭,這個亭與大詩人李白有關。相傳,崔顥做《黃鶴樓》詩,李白後至,讀了崔作後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乃擱筆而去。這是一個非常著名的 典故。後來清代大戲劇家孔尚任游武昌黃鶴樓,有感於此,就將附近一無名小亭命名為「擱筆亭」,以紀念這一文壇佳話。至於王羲之與蘭亭的因緣,就更是婦孺皆知的了。

亭與中國人的生活觀念

與其他傳統建築相比,亭的最大不同之處就是「虛」。亭不依賴牆,只靠亭柱的支撐(也有少數依牆而建的半亭),此種自由獨立的審美特點,中空不倚的視 覺效果,最大程度地體現了「空」與「無」的作用,與老子「當其無,有室之用」的思想相符。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哲學追求清靜無為.即要盡量滌除塵世的攪擾煩 惱,向大自然無限地貼近,而亭的建造地點和所用材料的隨意靈活、用料簡省、形式多變,同樣體現了道家的精神特質。不論是皇家園林中富麗堂皇的亭,還是私家 園林中和山問、水上、路邊的亭,其基本的建築風格都是簡與虛,而後者更代表了一種民間的、率性的、清簡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另外,亭的本義是 「停」,其基本功能是停頓、休息,此外還有游賞與宴集,這些功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慢與閑。北宋詞人晏殊有一首《浣溪沙》詞,中有一句:「一曲新詞酒一 杯,去年天氣舊亭臺。」中國傳統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就是如晏殊詞中所寫,悠哉游哉,詩酒唱和,一天當一年過。晏殊詞中所出現的亭,很具有象徵意味,很好地說 明瞭古代中國人的生活狀態和生活觀念。他們在亭中停住,可以為了寫一首詩,舉行一場宴會,游賞一段風景而流連終日。亭,即停也。時間也在亭中停了下來。因 此,可以說亭代表了古代中國人的一種特殊的時間觀念、生活觀念。

總之,亭是我國一種司空見慣的建築,它在傳統中國人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與中國的歷史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即便今天,雖然亭在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功用已經基本喪失,但它們的美麗身影依然沒有淡出我們的視野,在山水的勝處,在古典園林的深處,靜靜地散發著獨有的魅力。


来源:百科知識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