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7-07-10 20:22:15作者:
日前,中國網際網路協會在網路上公布的《博客服務自律公約》徵求意見稿,使充滿爭議的「博客實名制」,再次成為中國網民的關注話題。該自律公約一出臺,引起各方的討論與反對,由於網路產業及部落客的強烈反彈,中共當局對於部落格實施「實名制」的政策態度暫時軟化,但仍鼓勵部落客在後臺以真實姓名註冊。
2006年度香港《亞洲週刊》選出的風雲人物,居然不是任何一個個人,而是由「中國網民」獲得此項殊榮,「中國網民」勝過了很多政治人物和商界人物,這個全球最大和最紅火的網上群體,被認為正以最奇特和最新穎的身影改變中國,挑戰中國主流權力結構。
根據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06年: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指出,2005年是博客大眾元年,中國博客數量已經達到1600萬。報告預測指出,2006 年中國博客規模將超過6000萬,2007年將有可能接近1億。以新浪、搜狐、網易、天涯等為代表的門戶網站紛紛開闢相應的博客內容,使博客的載體更加多元化,傳播內容多樣化,影響網民更深層化。
中國網際網路與博客的發展,使得中國網民的消息來源管道多樣化、網路題材內容多元化、意見交流雙向化。也突破了長期以來,傳統新聞的時效性、採訪的限制、以及輿論一律的現象。因此,一般認為網際網路具備實踐網路民主的可能性。
然而網際網路實踐網路民主的機會,在於網際網路與博客具備的若干特質,其中「分眾性」、「多元性」、與「公共性」,網民可在網路上探討多元的公共性議題;而「互動性」、「跨地域性」、與「平等性」特質,可以使中國網民與其他來自地球村的網民,能夠公平的交換意見;最後,「低介入門檻」與「無容量上限」,可以使得不同社會階層的人在網路上暢所欲言。
但是這一切,如果失去了「匿名性」與「虛擬性」的特質,在一個仍存在新聞言論高度控制的中國社會而言,一切就變得奢求。對於好不容易找到公共論述空間的中國網民而言,匿名性的喪失,等於又要面臨言論檢查的命運,難免讓人憶起過去文字獄的噩夢。
如今中國政府以中國博客網民數量與日俱增,而其中誹謗、謾罵、色情、泄密等日趨嚴重,期望實施「博客實名制」加以管理。然而背後真正的動機在於期望透過提出部落格實名制的建議,限制並減少被當局視為反動、泄密或色情等危害社會秩序的網路信息。
雖然經過妥協後的《博客服務自律公約》載明,鼓勵博客服務提供商對博客作者實行實名註冊,但中共當局仍然鼓勵實行前臺匿名、後臺實名制。部分中國媒體分析預測,由於該自律公約是與會員單位共同發起的,新浪、搜狐和網易等大型BSP 都是該公約的支持單位,部落格實名制,在未來仍可能被加速推廣,因此,仍值得持續密切觀察。
2006年度香港《亞洲週刊》選出的風雲人物,居然不是任何一個個人,而是由「中國網民」獲得此項殊榮,「中國網民」勝過了很多政治人物和商界人物,這個全球最大和最紅火的網上群體,被認為正以最奇特和最新穎的身影改變中國,挑戰中國主流權力結構。
根據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06年: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指出,2005年是博客大眾元年,中國博客數量已經達到1600萬。報告預測指出,2006 年中國博客規模將超過6000萬,2007年將有可能接近1億。以新浪、搜狐、網易、天涯等為代表的門戶網站紛紛開闢相應的博客內容,使博客的載體更加多元化,傳播內容多樣化,影響網民更深層化。
中國網際網路與博客的發展,使得中國網民的消息來源管道多樣化、網路題材內容多元化、意見交流雙向化。也突破了長期以來,傳統新聞的時效性、採訪的限制、以及輿論一律的現象。因此,一般認為網際網路具備實踐網路民主的可能性。
然而網際網路實踐網路民主的機會,在於網際網路與博客具備的若干特質,其中「分眾性」、「多元性」、與「公共性」,網民可在網路上探討多元的公共性議題;而「互動性」、「跨地域性」、與「平等性」特質,可以使中國網民與其他來自地球村的網民,能夠公平的交換意見;最後,「低介入門檻」與「無容量上限」,可以使得不同社會階層的人在網路上暢所欲言。
但是這一切,如果失去了「匿名性」與「虛擬性」的特質,在一個仍存在新聞言論高度控制的中國社會而言,一切就變得奢求。對於好不容易找到公共論述空間的中國網民而言,匿名性的喪失,等於又要面臨言論檢查的命運,難免讓人憶起過去文字獄的噩夢。
如今中國政府以中國博客網民數量與日俱增,而其中誹謗、謾罵、色情、泄密等日趨嚴重,期望實施「博客實名制」加以管理。然而背後真正的動機在於期望透過提出部落格實名制的建議,限制並減少被當局視為反動、泄密或色情等危害社會秩序的網路信息。
雖然經過妥協後的《博客服務自律公約》載明,鼓勵博客服務提供商對博客作者實行實名註冊,但中共當局仍然鼓勵實行前臺匿名、後臺實名制。部分中國媒體分析預測,由於該自律公約是與會員單位共同發起的,新浪、搜狐和網易等大型BSP 都是該公約的支持單位,部落格實名制,在未來仍可能被加速推廣,因此,仍值得持續密切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