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朔迷離話七七(圖)

作者:曹維錄 發表:2007-07-09 04:2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5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抗戰史上的"七.七事變"是一個謎,是一個比數學上的"哥德巴赫猜想"還要難解的謎。

日本的史學家說"七.七事變"是中國挑起的,中國的史學家說是日本挑起的。我們不能簡單地肯定,也不能簡單地否定,更不能忽略不計。近些年來,有些學者不知出於什麼目的,主張不去追究事變的細節。他們認為:誰打第一槍不是問題的關鍵,日本早就有侵略我們的野心,不在這兒打還會找別的藉口打。這話當然沒錯,但我們研究歷史,一是要實事求是,還原歷史的真貌。二是要尋根究底,找出"七·七事變"的真凶,這個事變給我們帶來的災難一直到現在還在繼續,我們不能這樣不明不白地接受一個不清楚的歷史。

首先我們回顧一下七.七事變的背景,埃德加。斯諾《西行漫記》對當時的中國境況有這樣一段兒描逑:

"1937年春,日本對南京的壓力稍減,侵略內蒙暫停,英日開始會商'在華合作',英國政府希望調停中日爭執和在遠東導致'基本和平',這使有些人尋思,共產黨對政局估計是否錯誤,把整個戰略建築在中日馬上必戰中心前提上,是否太冒險了?... ... 日本帝國主義者已認識到,他們要中國資產階級走上投降道路操之過急,推之過遠了,結果中國的內爭已消滅於普遍仇日之中。他們現在已經認識到為了使中國資產階級可以放手去搞國內衝突,對它實行友好新政策是明智得策的。東京和南京這樣修好就能消除共產黨的政治影響,因為後者是過於依靠抗戰了。"

埃德加.斯諾是一個親共的記者,在中國時他一直住在延安,他的《西行漫記》也基本上是為中共宣傳的一面之詞,但他對當時形勢的這些敘述可以作為參考。以埃德加。斯諾的這段分析看,中共"把整個戰略建築在中日馬上必戰中心前提上"是希望中日打起來,因為他"依靠抗戰"發展自己,而國軍當時的境況卻不是這樣,蔣介石採取的是"以時間換空間"和"攘外必先安內"的戰略,對日本他不是不想打,而是沒有能力打。從財政狀況來看,直到1937年對日作戰前夕,國民的全年收入,主要來自商業稅收,只有12.51億元,約合4.17億美元。軍隊數目雖然龐大,但派別林立,矛盾重重,士兵缺乏訓練,裝備簡陋,戰鬥力不強。正因為如此,所以當時對日軍一直採取忍耐和退讓的策略。

從以上兩方面的情況看,在當時,起碼是在當時,中日雙方都沒有打的意願,想打的只有中共。

我們再來看一看七七事變的過程:據《維基百科》資料,在1937年7月7日夜,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華北駐屯軍藉口一個兵士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搜查。中國守軍拒絕了這要求。日軍遂開槍開炮猛轟北平盧溝橋,向城內的中國守軍進攻。亦有說,根據"辛醜條約" 駐紮的日軍在宛平附近演習時遭到中國軍隊的槍擊,而向中國守軍進攻。打響全面抗戰第一槍的是第二十九軍吉星文團。

事件生後,中日雙方多次進行談判,希望不發展為兩國全面的戰爭。蔣政府馬上找美、英、日進行交涉,要求停戰。國民黨政府在平津地區的最高軍政長官、第29軍軍長宋哲元也在7月11日趕到天津,想與日本駐屯軍司令官通過談判實現停戰。7月16日、17日,中國最高統帥蔣介石在廬山先後發表談話,表示:"盧溝橋事件是否不擴大為中日戰爭,全繫於日本政府的態度。和平希望絕續之關鍵,全繫於日本軍隊之行動。在和平根本絕望之前一秒鐘,我們還是希望和平的。"中日雙方當時都表示了非常希望和平。

雙方都沒準備打,最起碼是當時都不想打,但還是打起來了,這背後究竟是什麼在起作用?是誰挑起了事端,陷中華民族於危難之中?事變是由於日方說"有槍聲"響起,又說丟了一個士兵引起,是不是真的有槍聲,那槍是誰打的?是不是日方真的丟了士兵,那個士兵是誰弄走了?事變發生的第二天,中國共產黨就心急火燎地向全國發出通電,呼籲:"平津危急 ! 華北危急 ! 中華民族危急 ! ","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 "。企圖堵死和談的路。從發表聲明之及時看,中共當時是有所準備的。

七.七事變一個月後,中共在陝北洛川召開會議,當時的總書記張聞天作《形勢報告》,他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應該學列寧的 "一箭雙鵰":讓侵略者與統治者兩敗俱傷。具體到中國,就是坐看蔣介石與日本帝國主義廝殺。毛澤東支持張聞天,強調一定要 "冷靜,不要到前線去充當抗日英雄"(戴晴:《翻案文章》)。中共建國後,在廬山會議上毛澤東又說:"一些同志認為日本佔地越少越好,後來才統一認識:讓日本多佔地,才愛國。否則便成愛蔣介石的國了。國中有國,蔣、日、我,三國誌。"這些都表明瞭中共當時對中日戰爭的真實心態。

回顧一下歷史就可以看到,真正利用抗戰,在抗戰中獲利的是誰?"七.七事變的第二天就向全國通電的中共,在抗戰中卻躲在後方發展自己,整個八年的抗戰,只有一個"百團大戰"和平型關戰役算得上同日方正面衝突。平型關戰役只是殲敵一二百人的小仗,就這也是林彪自作主張打的。林彪一九四一年在前蘇聯治療槍傷時向共產國際報告說:"在日本 軍隊跟國民黨軍隊開戰時,我不止一次請求中央同意出擊日軍。但沒有接到任何答覆,我只好自作主張打了平型關那一仗。" 

如果我們結合著"七.七事變"之後中日之間所發生的事來看,"七.七事變"更是疑點重重,很值得人們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

"七.七事變"之後一個多月,中日之間就在上海開戰了。在上海開戰,即不是日本人的意願,也不是蔣介石的意願,它完全是中共在國民黨中的紅色代理人張志忠一手製造的。張戎的《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中引述《紐約時報》駐華記者阿本德的話說:"當時記者報導時 都說是日本人進攻上海,事實完全相反。日本人不想、也沒有估計到,在長江下游會有敵對行動。……對在上海打仗,他們幾乎完全沒有準備,遲至八月十三日,他們在這裏的部隊還如此之小,十八、九日的時 候差點被掃進江裏去了。"阿本德看出來了,"有那麼一個精明的計畫要打亂日本把戰火侷限在華北的企圖 "。張戎評價說:"他說對了,是 有這麼一個'精明的計畫',但他沒猜到這是誰的計畫,他以為是蔣介石的,其實是斯大林的。

張志忠為了挑起中日之間的全面戰爭,八月九日,經張治中一手挑選的派駐上海虹橋機場的部隊,打死日本海軍陸戰隊官兵各一人,然後給 一個中國死囚犯穿上中方制服,把他打死在機場大門口,以造成日本人先開火的假象。日本人的表現是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張治中以"上海的形勢突然告急"為理由,率大批軍隊在十二日清晨佔領上海 ,定於十三日拂曉向上海日軍發起攻擊。至此,中日之間的戰爭按中共的意願並在他們一手製造下全面開展起來了。持續八年、奪去兩千萬中國人生命的日本侵華戰爭,帶給毛征服中國的機會:蔣介石的政權被極大削弱,毛佔領了大片土地,建立起一支一百三十萬人的大軍。

從整個當時的情況來看,"七.七事變"是在中日雙方都不想開戰的情況下打起來的,這其中是什麼因素起了作用,至今還是個謎。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未解之謎都被人們破解了,相信,"七.七事變"之迷離真相大白於天下也不會太遠了。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来源:自由聖火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新一期特刊已經發表
請榮譽會員登陸下載
捐助
更多會員專刊
更多專題
今日重點文章
更多重點文章
72小時熱門排行
更多熱門排行
熱門標籤
更多專欄作家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