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7-07-05 12:55:07作者:
6月27日,上海合作組織(簡稱「上合組織」)成員國2007年國防部長會議,在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首都比什凱克舉行。中、俄、哈、吉、塔、烏六國國防部長發表聯合聲明,強調把中亞建成和平與穩定的地區。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久科夫還宣布,8月上合組織「和平使命-2007」軍演,將成為上海合作組織發展進程中的大事。隨著上合組織影響不斷擴大,美國對該組織的戒心也越來越強。近兩年來,美國暗中搞了不少小動作。
最初不把上合當回事 高級官員從來不表態
2001年6月15日,上合組織正式成立,主要目標是聯合打擊六國邊境範圍內的「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和分裂主義」三股勢力。上合組織一出現,就立刻躋身為亞洲地區人口最多、覆蓋地域最廣的區域性合作機制,開始在東亞和中亞地區發揮不可忽視的影響力。
然而,美國最初並沒有把上合組織放在眼裡。當時布希政府上臺不久,美國新保守主義盛極一時,對自己的力量優勢極度崇拜。而俄羅斯和一些中亞國家當時經濟狀況正處在低谷。隨著阿富汗戰爭的開打和「顏色革命」的浪潮,美國的勢力大舉侵入中亞。
由於上合組織本身的宗旨也是打擊恐怖主義,因此,美國對這個成長中的地區性組織並未過多關注。據瞭解,從上合組織的前身「五國會晤機制」建立的1996年算起,整整10年之間,美國從來沒有發表過對上合組織的正式政策性文件,也沒有採取過任何接觸或者針對性的舉動。
美國在中亞的兩個主要軍事基地
據中國專家統計,美國部長級以上的官員,從來沒有對上合組織發表過任何言論。而2005年以前,美國國會研究部關於中亞形勢的歷次報告中,對上合組織都是一筆帶過,連美國國際關係的專家學者,對上合組織的研究也少之又少。
申請成為觀察員遭拒 美軍被趕出上合國家
到了2005年,形勢發生戲劇性變化。美國突然宣布希望加入上合組織,成為觀察員國家。專家指出,美國態度的大轉彎來自於上合組織的迅猛發展。
2003年,上合組織完成了初創階段的各種制度建設,成立了執行機構、各種委員會和會晤機制,制定了章程和徽標,成為了一個真正意義上健全和完善的國際組織,對周邊國家的吸引力大大增強。
2004年,蒙古國申請成為上合組織第一個觀察員國家。而到2005年,巴基斯坦、印度、伊朗等國也紛紛要求加入。上合組織的直接影響範圍一下子擴到了整個中亞和南亞的廣大地區。
美國政府慌了神,開始正眼看待這個「不起眼」的組織。經過翻來覆去的觀察,2005年7月,美國終於提出申請,希望成為上合組織的觀察員。由於美國不屬於中亞、南亞地區國家,最後遭到該組織拒絕。
而與此同時,上合組織的許多國家對於美國在 伊拉克戰爭和「顏色革命」中的獨斷專行、干涉別國內政等行為開始不滿。
2005年5日,上合組織阿斯塔納峰會發表六國元首聯合聲明,要求美國制定從中亞地區撤軍的時間表。
7月29日,烏茲別克政府要求美國6個月內從該國撤出駐軍。
對於上合組織美國不但進不去,而且美軍還要被趕出來,這成為美國開始重視和防範上合組織的轉折點。
搞新的區域合作機制 企圖與上合組織抗衡
在美國看來,2005年7月上合峰會使美國遭受的打擊背後,是中俄兩國的暗中操縱。尤其讓美國起疑的是,上合組織拒絕美國加入的同時卻同意接受伊朗為觀察員。從此以後,美國對上合組織「懷恨在心」,敵視和防範措施大大增加。
美國副國務卿鮑切罕見地對上合組織發表評論,表示上合組織「不應當是排外的或由其較大成員主宰的工具」。美國各大研究智庫也紛紛發表對上合組織的研究報告。有的強硬派學者甚至聳人聽聞地聲稱:「上海合作組織更像華沙條約的重現……如果上合組織發動對美國在中亞和中東部隊的軍事打擊,中國、俄羅斯和伊朗的聯合部隊將構成難以對付的敵手。」
目前美國應對上合組織的策略主要是分化和抗衡。2006年關於上合組織的美國會聽證會,曾經提出要重點加強對上合組織內部的一些與美國關係較好國家的影響,如哈薩克斯坦和蒙古國等。2006年5月,美國副總統切尼把哈薩克斯坦作為其歐亞訪問之行的惟一一個中亞國家。美國在哈的總投資額也超過了120億美元。布希在訪問東亞期間也不忘到蒙古國轉一圈,許諾了很多經濟援助。
而與此同時,賴斯公開提出中、南亞的整合是美國「至關重要的目標」,力圖建立由自己主導的區域合作機制。美國不但派工兵部隊幫中亞國家修路修橋、建設通訊系統,還創辦「中、南亞地區安全會議」。就連美國國務院都在2006年專門調整編製,成立獨立的「南亞和中亞事務局」。
對於美國的戒備和防範,上合組織成員國多次表示其安全合作不針對第三方。
由於目前中美關係整體態勢良好,美國對上合組織也還只是暗中戒備。據媒體報導稱,蒙古國有可能在近期成為上合組織第七個正式成員國。蒙古國跟中、俄、美都保持著密切的經濟政治關係。屆時它與美國的關係以後如何處理也令人關注。美國在軍事上搞小動作
對於上合組織在軍事合作領域的不斷深化,美國是「看在眼裡,急在心上。」美國一直擔心,上合組織有可能演變成為一個與美國對抗、與北約對抗的新的軍事同盟體系。
美國霍普金斯大學中亞—高加索研究所「絲綢之路」研究中心的學者艾麗卡·馬拉特針對「和平使命-2007」分析認為,雖然這次演習主要針對的是核恐怖主義,但目前還沒有哪個核恐怖組織擁有了核武器。反恐行動一般是小規模部隊的作戰行動,但從參演部隊的規模和演習使用的裝備來看,將近5000人參加演習,並且新型戰機和坦克都投入到演習中。這些都說明此次演習已超越正常意義的反恐範疇。因而,這次演習包含著更多的政治意義,代表俄羅斯和中國向外界炫耀軍事能力和不斷深化的軍事聯繫。
正是在這種心理的支配下,美國不斷從軍事上對上合組織進行分化瓦解。在中亞地區,美國加緊通過在冷戰之後形成的「北約和平夥伴關係」計畫進行滲透,不僅為中亞國家提供了大量的軍事援助,與其共同進行聯合軍演,還鼓勵中亞國家派軍官到美國深造,以在其軍中培養「親美」派。
「9·11」事件後,美國成功實現了在中亞保持軍事存在,此後雖遭遇挫折,但仍保留了在吉爾吉斯斯坦的馬納斯空軍基地。為了拉攏吉方,美方每年向吉政府提供大約1億美元的租金,這對於經濟上並不發達的吉爾吉斯斯坦而言,可是不小的誘惑。
針對上合組織有可能擴大的勢頭,美國積極從「源頭」上加以阻遏,印度和蒙古國成為拉攏的重點。近幾年來,為了拉攏蒙古,美國已經投入了不少軍事資源,美蒙軍事合作關係不斷加強。2005年,時任美國防部長的拉姆斯菲爾德在訪蒙時,承諾向蒙提供1100萬美元的援助,用於改善蒙軍裝備和完善蒙武裝力量訓練中心的設施。兩國還定期舉行「可汗探索」系列演習,演習的規模和週期也出現擴大的勢頭。
美國同印度的關係也在不斷升溫,美國不斷對印度「誘之以利」。就在最近,美國準備向印度輸出「寶石路」激光制導炸彈的製造技術,而在美國的盟國當中,也只有英國享受這一待遇。
此外,美國還在同印度接洽,準備向其提供F-16「戰隼」和F/A-18E「超級大黃蜂」戰鬥機,先進的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並準備同印度簽署一份技術援助協議,該協議將為印度的軍火公司獲取美國的高新軍事技術鋪平道路。所有這些措施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在印俄之間打入「楔子」,並防止俄印之間走得過近。
為了防止中俄之間的軍事合作對美國形成挑戰,美國不間斷地圍繞兩國的軍事活動展開監視和偵察。美國一直認為,上合組織之所以可能成為挑戰美國霸權的體系,就是因為中、俄這兩個「潛在競爭對手」在該組織中發揮著主導作用。因而,美國對中、俄的偵察也最為集中、最為頻繁。目前,美國已經在盟國的幫助下,針對中俄構筑了包括陸、海、空、天、電等手段在內的全方位、全天候、立體式的偵察和監視網。據俄防空部門統計,美國和北約其他國家對俄羅斯進行的空中偵察已經突破了每年1000次
最初不把上合當回事 高級官員從來不表態
2001年6月15日,上合組織正式成立,主要目標是聯合打擊六國邊境範圍內的「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和分裂主義」三股勢力。上合組織一出現,就立刻躋身為亞洲地區人口最多、覆蓋地域最廣的區域性合作機制,開始在東亞和中亞地區發揮不可忽視的影響力。
然而,美國最初並沒有把上合組織放在眼裡。當時布希政府上臺不久,美國新保守主義盛極一時,對自己的力量優勢極度崇拜。而俄羅斯和一些中亞國家當時經濟狀況正處在低谷。隨著阿富汗戰爭的開打和「顏色革命」的浪潮,美國的勢力大舉侵入中亞。
由於上合組織本身的宗旨也是打擊恐怖主義,因此,美國對這個成長中的地區性組織並未過多關注。據瞭解,從上合組織的前身「五國會晤機制」建立的1996年算起,整整10年之間,美國從來沒有發表過對上合組織的正式政策性文件,也沒有採取過任何接觸或者針對性的舉動。
美國在中亞的兩個主要軍事基地
據中國專家統計,美國部長級以上的官員,從來沒有對上合組織發表過任何言論。而2005年以前,美國國會研究部關於中亞形勢的歷次報告中,對上合組織都是一筆帶過,連美國國際關係的專家學者,對上合組織的研究也少之又少。
申請成為觀察員遭拒 美軍被趕出上合國家
到了2005年,形勢發生戲劇性變化。美國突然宣布希望加入上合組織,成為觀察員國家。專家指出,美國態度的大轉彎來自於上合組織的迅猛發展。
2003年,上合組織完成了初創階段的各種制度建設,成立了執行機構、各種委員會和會晤機制,制定了章程和徽標,成為了一個真正意義上健全和完善的國際組織,對周邊國家的吸引力大大增強。
2004年,蒙古國申請成為上合組織第一個觀察員國家。而到2005年,巴基斯坦、印度、伊朗等國也紛紛要求加入。上合組織的直接影響範圍一下子擴到了整個中亞和南亞的廣大地區。
美國政府慌了神,開始正眼看待這個「不起眼」的組織。經過翻來覆去的觀察,2005年7月,美國終於提出申請,希望成為上合組織的觀察員。由於美國不屬於中亞、南亞地區國家,最後遭到該組織拒絕。
而與此同時,上合組織的許多國家對於美國在 伊拉克戰爭和「顏色革命」中的獨斷專行、干涉別國內政等行為開始不滿。
2005年5日,上合組織阿斯塔納峰會發表六國元首聯合聲明,要求美國制定從中亞地區撤軍的時間表。
7月29日,烏茲別克政府要求美國6個月內從該國撤出駐軍。
對於上合組織美國不但進不去,而且美軍還要被趕出來,這成為美國開始重視和防範上合組織的轉折點。
搞新的區域合作機制 企圖與上合組織抗衡
在美國看來,2005年7月上合峰會使美國遭受的打擊背後,是中俄兩國的暗中操縱。尤其讓美國起疑的是,上合組織拒絕美國加入的同時卻同意接受伊朗為觀察員。從此以後,美國對上合組織「懷恨在心」,敵視和防範措施大大增加。
美國副國務卿鮑切罕見地對上合組織發表評論,表示上合組織「不應當是排外的或由其較大成員主宰的工具」。美國各大研究智庫也紛紛發表對上合組織的研究報告。有的強硬派學者甚至聳人聽聞地聲稱:「上海合作組織更像華沙條約的重現……如果上合組織發動對美國在中亞和中東部隊的軍事打擊,中國、俄羅斯和伊朗的聯合部隊將構成難以對付的敵手。」
目前美國應對上合組織的策略主要是分化和抗衡。2006年關於上合組織的美國會聽證會,曾經提出要重點加強對上合組織內部的一些與美國關係較好國家的影響,如哈薩克斯坦和蒙古國等。2006年5月,美國副總統切尼把哈薩克斯坦作為其歐亞訪問之行的惟一一個中亞國家。美國在哈的總投資額也超過了120億美元。布希在訪問東亞期間也不忘到蒙古國轉一圈,許諾了很多經濟援助。
而與此同時,賴斯公開提出中、南亞的整合是美國「至關重要的目標」,力圖建立由自己主導的區域合作機制。美國不但派工兵部隊幫中亞國家修路修橋、建設通訊系統,還創辦「中、南亞地區安全會議」。就連美國國務院都在2006年專門調整編製,成立獨立的「南亞和中亞事務局」。
對於美國的戒備和防範,上合組織成員國多次表示其安全合作不針對第三方。
由於目前中美關係整體態勢良好,美國對上合組織也還只是暗中戒備。據媒體報導稱,蒙古國有可能在近期成為上合組織第七個正式成員國。蒙古國跟中、俄、美都保持著密切的經濟政治關係。屆時它與美國的關係以後如何處理也令人關注。美國在軍事上搞小動作
對於上合組織在軍事合作領域的不斷深化,美國是「看在眼裡,急在心上。」美國一直擔心,上合組織有可能演變成為一個與美國對抗、與北約對抗的新的軍事同盟體系。
美國霍普金斯大學中亞—高加索研究所「絲綢之路」研究中心的學者艾麗卡·馬拉特針對「和平使命-2007」分析認為,雖然這次演習主要針對的是核恐怖主義,但目前還沒有哪個核恐怖組織擁有了核武器。反恐行動一般是小規模部隊的作戰行動,但從參演部隊的規模和演習使用的裝備來看,將近5000人參加演習,並且新型戰機和坦克都投入到演習中。這些都說明此次演習已超越正常意義的反恐範疇。因而,這次演習包含著更多的政治意義,代表俄羅斯和中國向外界炫耀軍事能力和不斷深化的軍事聯繫。
正是在這種心理的支配下,美國不斷從軍事上對上合組織進行分化瓦解。在中亞地區,美國加緊通過在冷戰之後形成的「北約和平夥伴關係」計畫進行滲透,不僅為中亞國家提供了大量的軍事援助,與其共同進行聯合軍演,還鼓勵中亞國家派軍官到美國深造,以在其軍中培養「親美」派。
「9·11」事件後,美國成功實現了在中亞保持軍事存在,此後雖遭遇挫折,但仍保留了在吉爾吉斯斯坦的馬納斯空軍基地。為了拉攏吉方,美方每年向吉政府提供大約1億美元的租金,這對於經濟上並不發達的吉爾吉斯斯坦而言,可是不小的誘惑。
針對上合組織有可能擴大的勢頭,美國積極從「源頭」上加以阻遏,印度和蒙古國成為拉攏的重點。近幾年來,為了拉攏蒙古,美國已經投入了不少軍事資源,美蒙軍事合作關係不斷加強。2005年,時任美國防部長的拉姆斯菲爾德在訪蒙時,承諾向蒙提供1100萬美元的援助,用於改善蒙軍裝備和完善蒙武裝力量訓練中心的設施。兩國還定期舉行「可汗探索」系列演習,演習的規模和週期也出現擴大的勢頭。
美國同印度的關係也在不斷升溫,美國不斷對印度「誘之以利」。就在最近,美國準備向印度輸出「寶石路」激光制導炸彈的製造技術,而在美國的盟國當中,也只有英國享受這一待遇。
此外,美國還在同印度接洽,準備向其提供F-16「戰隼」和F/A-18E「超級大黃蜂」戰鬥機,先進的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並準備同印度簽署一份技術援助協議,該協議將為印度的軍火公司獲取美國的高新軍事技術鋪平道路。所有這些措施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在印俄之間打入「楔子」,並防止俄印之間走得過近。
為了防止中俄之間的軍事合作對美國形成挑戰,美國不間斷地圍繞兩國的軍事活動展開監視和偵察。美國一直認為,上合組織之所以可能成為挑戰美國霸權的體系,就是因為中、俄這兩個「潛在競爭對手」在該組織中發揮著主導作用。因而,美國對中、俄的偵察也最為集中、最為頻繁。目前,美國已經在盟國的幫助下,針對中俄構筑了包括陸、海、空、天、電等手段在內的全方位、全天候、立體式的偵察和監視網。據俄防空部門統計,美國和北約其他國家對俄羅斯進行的空中偵察已經突破了每年10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