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7-05-12 05:54:41作者:李天笑
已在黃泉邊緣的黃菊自4月底由上海運到北京以來,一直在生死界面的極端痛苦中掙扎。英國《泰晤士報》和香港鳳凰衛視都報導了黃菊歇菜的消息,但後來遭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否認。從1月下旬到3月初醫院3次發出病危通知來看,特別從近日高層車輛雲集301醫院看,黃菊確實死期已至。拔管即死,不拔管即活,是知也。
從中共幫規看,黃菊既是黨的人,死活由黨說了算,死的怎麼痛苦和活的怎麼難受由不得黃菊。這沒得說。在死活的問題上,雖有馬克思頻頻招手,也得服從政治局安排。黨說在北京死,黃決不能在上海活。黨叫黃死,黃不死也得死;黨叫黃活,黃死了也得活。
不管黨怎麼利用黃菊的死,反正黃菊死了不能白死。但黃菊進京請死,死馬當活馬醫,一反中共「瞞病不瞞死」的慣例,其中有重大隱情。
一種分析是,讓黃赴京等死是逼胡溫親自赴喪。這年頭,胡溫是否出席已故現任的政治局常委遺體告別儀式及喪禮規格,並慰問其遺屬,已成為外界觀察已故領導人地位、影響力的風向標。如黃菊死在上海,胡溫南下奔喪的可能極低;如黃死在北京,胡溫無理由不赴喪。這種分析的問題是,胡溫要赴喪,黃死後移屍北京也不遲;胡溫若不想赴喪,黃菊活著赴京請死也沒用。從胡溫在兩會不與黃菊握手看,既使胡溫出席黃菊遺體告別,也非真想赴喪,而是另有打算。
另一種分析是,黃在京緩死是由於中共內鬥不下,對黃菊的身後評價即悼詞和喪禮規格未取得一致結論。這種分析有一定道理。黃菊是「上海幫」重要成員,是政治局常委中與江澤民關係最密切的一位,而江是胡最凶險的暗中敵手。在江系陳良宇牽出黃菊及家人涉案、賈慶林岌岌在危、曾慶紅欲叛兩難的情況下,黃如何「蓋棺定論」直接關係到賈、曾的定位,17大雙方力量的消長,及江胡誰佔上風的關鍵問題。黃死辰的宣布就取決於這字句必較、寸權必爭的結果。
但我說的重大隱情還不在此。僅僅把黃的死辰與其後事安排及中共內鬥相聯繫還未構畫出黃菊生死迷霧背後的黑影。這個黑影就是江澤民本人的結局。江本人是把黃菊的死地、身後評價和喪禮規格作為其自身的結局來看的。如果黃菊死在上海,再移屍北上,這不但直喻「上海幫」的死局,也直喻江本人也可能死在黃菊為其營造的上海別墅裡,再移屍北上。但江究竟死在哪裡,早已有定數。這是其一。
在江看來,如果黃菊的死後評價很低,也意味著江的死後評價將更低。因為黃菊的罪行只是江的一小部分,江的罪行遠大於黃。江必為黃力爭。這是其二。
最有意思的是,在江為黃爭中,黃菊欲死不成、欲生不能的過程恰恰為江日後接受大審判的過程構畫了一個前景。江澤民曾與葉利欽頻密見面十次,自我吹噓情誼深厚。但葉去世後江一聲未哼。非江不想出席喪禮出風頭,是江的病體不能也。江衰到如此程度,離黃菊不遠也。
江的死也是它不能自主的。雖有馬克思招手,也得服從人民安排。人民說江在北京死,江不能在上海活。人民叫江死,江不死也得死;人民叫江活,江死了也得活到世紀大審判那一天。胡溫要看到自己被迫將黃菊移京緩死,竟無意間為江的後事做了一次演示,也會不由的樂了。
從中共幫規看,黃菊既是黨的人,死活由黨說了算,死的怎麼痛苦和活的怎麼難受由不得黃菊。這沒得說。在死活的問題上,雖有馬克思頻頻招手,也得服從政治局安排。黨說在北京死,黃決不能在上海活。黨叫黃死,黃不死也得死;黨叫黃活,黃死了也得活。
不管黨怎麼利用黃菊的死,反正黃菊死了不能白死。但黃菊進京請死,死馬當活馬醫,一反中共「瞞病不瞞死」的慣例,其中有重大隱情。
一種分析是,讓黃赴京等死是逼胡溫親自赴喪。這年頭,胡溫是否出席已故現任的政治局常委遺體告別儀式及喪禮規格,並慰問其遺屬,已成為外界觀察已故領導人地位、影響力的風向標。如黃菊死在上海,胡溫南下奔喪的可能極低;如黃死在北京,胡溫無理由不赴喪。這種分析的問題是,胡溫要赴喪,黃死後移屍北京也不遲;胡溫若不想赴喪,黃菊活著赴京請死也沒用。從胡溫在兩會不與黃菊握手看,既使胡溫出席黃菊遺體告別,也非真想赴喪,而是另有打算。
另一種分析是,黃在京緩死是由於中共內鬥不下,對黃菊的身後評價即悼詞和喪禮規格未取得一致結論。這種分析有一定道理。黃菊是「上海幫」重要成員,是政治局常委中與江澤民關係最密切的一位,而江是胡最凶險的暗中敵手。在江系陳良宇牽出黃菊及家人涉案、賈慶林岌岌在危、曾慶紅欲叛兩難的情況下,黃如何「蓋棺定論」直接關係到賈、曾的定位,17大雙方力量的消長,及江胡誰佔上風的關鍵問題。黃死辰的宣布就取決於這字句必較、寸權必爭的結果。
但我說的重大隱情還不在此。僅僅把黃的死辰與其後事安排及中共內鬥相聯繫還未構畫出黃菊生死迷霧背後的黑影。這個黑影就是江澤民本人的結局。江本人是把黃菊的死地、身後評價和喪禮規格作為其自身的結局來看的。如果黃菊死在上海,再移屍北上,這不但直喻「上海幫」的死局,也直喻江本人也可能死在黃菊為其營造的上海別墅裡,再移屍北上。但江究竟死在哪裡,早已有定數。這是其一。
在江看來,如果黃菊的死後評價很低,也意味著江的死後評價將更低。因為黃菊的罪行只是江的一小部分,江的罪行遠大於黃。江必為黃力爭。這是其二。
最有意思的是,在江為黃爭中,黃菊欲死不成、欲生不能的過程恰恰為江日後接受大審判的過程構畫了一個前景。江澤民曾與葉利欽頻密見面十次,自我吹噓情誼深厚。但葉去世後江一聲未哼。非江不想出席喪禮出風頭,是江的病體不能也。江衰到如此程度,離黃菊不遠也。
江的死也是它不能自主的。雖有馬克思招手,也得服從人民安排。人民說江在北京死,江不能在上海活。人民叫江死,江不死也得死;人民叫江活,江死了也得活到世紀大審判那一天。胡溫要看到自己被迫將黃菊移京緩死,竟無意間為江的後事做了一次演示,也會不由的樂了。